對兒童更友好,讓城市更可愛!

2023-11-26     北京交通廣播

原標題:對兒童更友好,讓城市更可愛!

導 讀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2022年,我國在14個城市推進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建設,北京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北京市23個部門聯合出台《北京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圍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五個友好」,提出「到2030年全市全面建成兒童友好城市」的總目標。目前北京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進展如何?如何在兒童的視角,看見兒童的需要?

北京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初冬寒意漸濃,但在西城區天寧寺橋下空間樂園,仍有小朋友在興高采烈地玩耍。這裡的設施十分豐富,有沙池、攀爬架、滑梯等等,家長們也都紛紛表示,像這樣的場地應該再多一些,能讓小朋友玩得盡興的場地太少了。

天寧寺橋下空間樂園設施豐富/記者拍攝

西城區天寧寺橋下公共空間今年4月正式建成開放,除了兒童樂園,這裡還有免費桌球場地、付費籃球場地,常有小朋友在這裡訓練、打比賽。

天寧寺橋下空間館長趙晶介紹,兒童樂園的設施是按照3歲到12歲的年齡段布置的,籃球場目前有針對3歲到14歲孩子的訓練,收費價格相較於其他室內場館也比較優惠。「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喜歡上籃球這項運動,接下來還會利用空間增加排球等項目。」趙晶說。

籃球場地/記者拍攝

訓練的小朋友/受訪者供圖

在天寧寺橋下空間,小朋友能感受到戶外運動的快樂,那麼在廣內街道的「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他們能夠感受到豐富的文化內容和動手課程。小朋友可以參與皮影戲、書法、繪畫、做模型等活動,還有科技、自然、醫學等方面的小講座,即使沒有活動時,也能在這裡安靜閱讀。

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記者拍攝

小李媽媽上周帶一年級的小李參加了一次科學魔術的活動,小李就「愛上了」這裡的氛圍和設施,要求還要再來。「這裡離我家特別近,帶孩子來也很方便,一放學就先來看看書。」小李媽媽說。

正在閱讀的小朋友和家長/記者拍攝

「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2021年對外開放,共舉辦和承接活動2000多場,普惠12萬多人。除了周邊的小朋友,還常有海淀、朝陽的小朋友來這裡參加活動。

「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內容運營負責人尹娜介紹,文化中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滿意度調查,徵求孩子和家長對於課程和活動的意見,保證安排的內容是孩子們喜歡的。文化中心還曾舉辦過孩子們自發組織的音樂會,從演出服裝到節目的編排都由孩子們安排負責。明年,「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還有望對體適能方面的內容進行補充,引入孩子們能夠使用的鍛鍊器械。

包餃子活動/受訪者供圖

昆蟲知識講座/受訪者供圖

今年西城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名單,目前已推動什剎海街道等四個兒童友好街區建設、白雲公園等一批全齡友好型公園改造、區級托育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龍泉胡同等一批公共空間提升,還完善了志成小學等25所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設施,打造了月壇街道三里河三區微空間等一批兒童活動場地。

西城區發改委社會發展科副科長呂婷婷表示,目前已經制定印發了《西城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方案》《建設實施方案》及《西城區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了5大任務38項具體舉措,編制了適兒化改造、安心通學路建設等13個重點工程清單,還繪製了西城區兒童友好地圖。

西城區兒童友好地圖/西城區婦聯微信公眾號

兒童友好型城市是適合所有人棲身的城市,中國兒童人口大約3億人,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5,兒童的需求需要被看到。2021年,國家發改委、婦兒工委、住建部等23部門出台《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要在全國範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

北京自發的兒童友好實踐源於2019年街道更新改造過程中出現的「適小化」探索。2021年開始,北京相繼將「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目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十四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今年,23個部門聯合出台《北京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其中「空間友好」包括重點推進城鄉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推進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改善兒童安全出行體驗、拓展兒童人文參與空間、建設兒童友好的自然教育設施等5項任務。

建設兒童友好城市/記者拍攝

今年9月1日,北京通學公交車在朝陽、海淀、豐臺和西城4個區啟動試點運營,明年春季學期,將新增東城、石景山、通州、大興4個區,并力爭明年9月秋季開學全市推廣。

通學公交車/記者朱艷婷拍攝

「通學路」試點也隨之開啟,並針對通學公交車設置通學車位和停車點,維護校園周邊交通秩序。「通學路交通標線採用了藍色標線,明確通學路的範圍,同時使用綠底白字的文字來明確這是通學路,清晰醒目,方便識別。」北京市公安交管局秩序處優化科科長李磊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說,通學路主要起到提示作用,一方面提示群眾避免非機動車停放、占用、阻塞,另一方面也提示學生和學生家長通學路的範圍,避免跑到路面產生其他的安全隱患。

通學路/記者任雪嬌拍攝

「空間友好」方面存不足

北京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正徐徐鋪開,在前期工作中,相關部門面向全市2.6萬兒童和家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工程師邱紅表示,通過這次摸排,也發現了北京在「空間友好」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如距離家門口10分鐘路程範圍內孩子的活動空間比較短缺、學校門口交通擁堵,孩子們出行的安全性難以保障等等,在公共空間的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可達性這些方面暴露出一定的需求。

記者也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北京很多小區因為修建年代較早、空間小等原因沒有設置兒童娛樂設施,因此孩子們的休閒、娛樂、鍛鍊空間只能向公園裡找。

但很多臨近小區的小公園、口袋公園一般都只安裝了成人用的無動力健身器材,小朋友們要麼用不了,要麼覺得不好玩。家長李女士就表示,成年人用的鍛鍊器材有一定的高度,小朋友因為身高問題夠不著、用不了,而且這些器材普遍為鐵類的材質,小朋友磕碰一下容易受傷。

常見的成人健身器械/記者拍攝

除此之外,小朋友們的騎行需求有時也很難滿足。按照相關規定,12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禁止騎車上路,但小區里路窄、車多、人多,日壇公園、陶然亭公園等市屬公園出於安全考慮也都禁止自行車進入。因此常有家長驅車帶著孩子尋找能騎車的郊野公園、綠道。

亦莊涼水河公園是其中一處,公園裡有騎行道和步行道,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騎車。但家長王先生告訴記者,常有電動自行車也會從此通過,而且車速較快,存在安全隱患。

亦莊涼水河公園設置了騎行道/記者拍攝

穿行的電動自行車/記者拍攝

類似的問題不僅在北京出現,深圳在解決「空間友好」問題上拿出了「深圳方案」,將兒童友好公共空間的建設標準補充進了《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用硬性的要求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打下基礎。

「因為這是剛性的指標,對所有新建、更新小區、新建、改建公園等都提出了要求。比如按照規模配需要多少個兒童遊戲場地、場地的大小是多少,這樣就解決了以前建設沒有標準的問題,從而也把兒童遊戲場地的密度做大,從『面』上鋪開。」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兒童友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劉磊說。

深圳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受訪者供圖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工程師邱紅表示,目前北京也正在編制關於兒童友好空間的建設導則,有望明年發布。導則將大概分為3個方面,交通空間、以室內空間為主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室外的休閒遊戲空間,將針對市級、區級、街道社區級不同層級提出建設要求,並按照服務半徑,如5分鐘生活圈、10分鐘生活圈、15分鐘生活圈設置不同的配置標準。

要讓兒童參與其中

建設兒童友好城市不是成年人想像兒童需要什麼,而是應該聽到兒童的聲音。邱紅表示,要讓兒童真正、深度地參與到建設他們的城市中來。

「現在組織的兒童活動主要是成年人指揮孩子工作,但這類屬於表面性的參與。真正兒童參與的高階階段是兒童發起活動,讓成人來參加,整個過程都是兒童主導。所以我們現在也經常號召各個部門,真正向兒童參與的高階階段做一些工作。」同時邱紅也提到,兒童參與這項工作不是簡簡單單讓孩子提建議,而是必須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並且要把兒童的權利和義務進行對等性的培訓,這兩項的宣傳和普及也非常重要。

深圳開展的兒童議事會/受訪者供圖

探索建立兒童公共事務參與機制,創新兒童公共事務參與形式,西城區也正在進行有益的嘗試。在街道層面,充分利用兒童觀察團、兒童議事會,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意見表達。比如前不久大柵欄街道成立了兒童責任規劃師團隊,通過觀察、理解和提出問題,為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的發展建設提出孩子們的心聲和童聲。

兒童責任規劃師團/大柵欄街道辦事處微信公眾號

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涉及各個方面,需要各部門「一盤棋」,使全社會形成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合力。劉磊建議,首先要在兒童友好城市的認知層面上進行統一的培訓學習。其次要做頂層的規劃,形成公共政策體系,解決兒童公共空間散點性的問題。除了政府層面,還應積極引導、支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來。

兒童友好之城承載著社會的未來,它與我們的生活已密不可分。要聽見兒童的聲音,看見兒童的需要,尊重兒童的想法,讓城市更可愛。

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吧!

容來源:記者 蘇婉;編輯 趙明聰;主編 程艷

編輯:蓋蓋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點個

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39376a23a7d14e4c3b793666dcbc1d7.html










1.17億人次!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