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電影靜悄悄

2023-10-08     鋅財經

原標題:國慶電影靜悄悄

文/陳妍

編輯/大風

國慶假期的一片火熱下,國慶檔電影顯得有些涼。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2023年中秋國慶檔總票房達到約27.4億,觀影人次約6500多萬。截至目前,張藝謀的電影《堅如磐石》票房近10億,是國慶檔的票房冠軍,《前任4:英年早婚》《志願軍:雄兵出擊》《莫斯科行動》分別位於二三四位。

國慶檔一向被賦予高期待,業內此前做出了40億預期,現在的成績確實看著拉跨。畢竟除去2022年,2019年至2021年國慶檔的票房,是44.7億、39.7億和43.9億,如今只有過去六成的水平。

而且今年國慶檔的電影數量是2018年以來之最,一共上映了12部電影,題材上較往年也更加多元,包括戰爭、動作、愛情、動畫等多種類型,還有張藝謀、陳凱歌兩大名導同台對決的名場面。

失利背後的原因,大概還是幾部主要影片的口碑不及預期,沒能切中觀眾情緒,再加上預售時間太晚,旅遊市場火爆的影響,都讓國慶檔電影給人一種市場能見度不高的感覺。

看來今年的國慶檔電影,只能以平淡收尾了。

自身質量不過硬

票房表現不盡人意,究其根本,還是電影質量出了問題。

今年國慶檔電影中,口碑爭議最大的電影要屬票冠《堅如磐石》,前幾天金星曾痛批該片「題材流量化、畫面賽博化、圈錢常規化、老年鈍感化」,在網際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微博截圖

回過頭來看,《堅如磐石》拍攝於2019年,原本預計2020年上映,後來卻一拖再拖,又是補拍,又是刪減,足足過了三年才上映,吊足人們胃口。但不少觀眾看完後卻表示,情節漏洞百出,邏輯不自洽,人物存在bug。

《堅如磐石》電影劇照

比如警方找到重要的嫌疑人和證人後,不帶到警局裡,不安排警力保護,也不著急要線索,完全不合常理;雷佳音飾演的警察,得知自己的養父其實是親生父親後,幾乎沒有什麼掙扎與轉變,就把父親的罪證上交,這樣的人物刻畫是崩壞的。

這些電影硬傷不是「刪減了半小時」就能糊弄過去的,所謂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變成了吸引觀眾進影院的「符號」,電影呈現出的實際質感遠遠不及觀眾預期。

張藝謀不是沒拍出過邏輯縝密的懸疑犯罪片,早兩年上映的《懸崖之上》就是好的證明。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哈爾濱,講的是四位在蘇聯受訓的特工人員,到林海雪原執行任務。

《懸疑之上》對人物的設計可以說相當精彩,特工、臥底、叛徒彼此間隱藏身份,比的是思維上的較量。一個人想到第一層,另一個人就必須想到第二層,甚至第三層、第四層,否則就是生死之間,滿盤皆輸。

比如于和偉飾演的老周,他的真實身份是我方臥底,表面上是敵方特務,卻又要假裝是敵方安插在我方的接頭人,於是,他必須不動聲色地想辦法被我方識破是敵方特務。這樣的「戲中戲」,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被灌滿了信息量,充滿了戲劇張力。

《懸崖之上》電影截圖

《懸崖之上》做到了敘事流暢的同時,節奏緊張,將觀眾迅速拖拽到一個充滿猜疑和懸念的環境中,也在當年取得了不錯的電影口碑。相比之下,如今電影類型相似《堅如磐石》可以說是反面教材。

當然,今年國慶檔也不止是《堅如磐石》一部電影的質量不過關,從豆瓣評分上可以看出,《前任4》《莫斯科行動》等相對熱門的片子,評分差不多都在6分多,勉強超過了及格線,它們內容方面都各有各的問題。

今年國慶檔電影整體質量的平庸,是導致票房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調動不了觀眾情緒

一部電影想要點燃關注度,成為超高票房的大爆款,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否擊中觀眾情緒共鳴點。

而今年國慶檔電影,明顯沒有能強力調動觀眾情緒的作品。對比來看,剛過去的暑期檔之所以能創造206.18億的總票房問鼎影史,就是不少影片都直擊社會熱點話題,讓輿論一次又一次發酵出圈。

就拿暑期檔的冠亞軍來說,《消失的她》以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為故事原型,將現實生活中女性在婚姻、愛情中的危機以及對渣男的整治用戲劇化的方式呈現,切中了時下熱門的女性議題。

不少觀眾看完电影後入戲太深,將主演朱一龍的人形立牌打倒,有影院不得不在他的立牌上貼上告示:「觀影《消失的她》結束後我們理解您激動的心情,立牌拼裝不易請您不要毀壞朱一龍立牌。」

《消失的她》電影劇照

這種時候,看《消失的她》就成為一種社交剛需,似乎觀眾不看就跟不上潮流。在「一部影片治好戀愛腦」的宣傳下,電影最終拿下超35億票房。

《孤注一擲》則是一部直接面向反電信詐騙的電影。近年來,電信詐騙、「緬北割腰子」的傳聞屢見不鮮,網上甚至有不少原型現身,在社交媒體上講述自己被騙去緬北之後的經歷,相關話題持續發酵。

《孤注一擲》電影劇照

一些公安部門免費邀請市民觀看電影《孤注一擲》,不少年輕人還將自己從不進電影院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都拉進了影院,電影的社會價值得到升華,最終拿下超38億票房。

再來看今年國慶檔,不管是《堅如磐石》還是《前任4》,這些電影都做不到引起社會廣泛熱議,自然沒有成為爆款的潛質。

旅遊經濟火熱,稀釋觀影熱情

國慶檔電影不夠火熱,也與旅遊業的全面回暖有關。畢竟今年黃金周,中秋連著國慶,總共有八天假期,人們有了更多娛樂選擇,這會分流掉不少電影市場的需求。

10月6日,文旅部發布假期出遊數據顯示,國內旅遊出遊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另外根據多家在線旅遊平台數據,今年「十一」期間,長線游成為主流,跨省游訂單占比達51%;3天以上的團占跟團游總量的一半。

國慶作為今年春節以後第一個大長假,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出行遊玩上,對電影的關注少了也很正常。

另外,由於國慶檔本身特殊性質,往往都是統一定檔或者統一預售,但今年的預售時間被極限壓縮,定得太晚了。檔期電影直到9月26日才開啟,距離電影上映只有兩天時間。這就對電影宣發造成很大壓力,很多市場反應的滯後,讓宣發無法在前期迅速調整方向,導致營銷上受限,電影的映前討論度都相對較低。

這樣一來,觀眾即便此前有觀影計劃也會被擱置一旁,索性先安排出遊。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讓國慶檔電影錯失良機。

種種因素疊加下,今年備受期待的國慶檔並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或許想要創造票房奇蹟,還得電影選手們在內容上下苦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382a923b6a91e0cd7f9432fbb9a0c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