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懸疑劇最佳!《隱秘的角落》還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2020-06-28     鯨看

原標題:今年懸疑劇最佳!《隱秘的角落》還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近日,刷屏朋友圈,霸占微博熱搜的《隱秘的角落》到底講了什麼?

起初看《隱秘的角落》到第四集的時候,簡單的以為這就是:一張可以作為罪證的照片引發的三個小孩和一個罪犯之間的故事。但是越看越發現,這部網劇沒有這麼簡單。它在各個細節上做的非常到位,且細思極恐!!!

豆瓣評分9.0分,或成今年懸疑劇最佳!

這部劇改編自紫金陳的《壞小孩》,就連小說作者本人都發微博誇讚編劇改編的好,表示很想追下去。

就如小編前面所說,這部網劇確實講的就是一個罪犯和三個小孩之間的故事。

「一起爬山嗎?」

有人說:長篇幅影片開頭6分鐘,如果吸引不住觀眾,大概就逃脫不了「被關掉」換劇的可能。而這部影片一開場5分鐘之內,就讓觀眾嚇一跳,緊抓住了觀眾的獵奇心理。

上動圖,自行感受

而就這個場景,恰巧被同一時間爬六峰山的朱朝陽、嚴良、普普三個小孩拍了下來。接下來,就展開了秦昊所飾演的張東升與三個小孩之間的故事。他們各自懷有心靈的一面陰暗。

「你們有沒有特別害怕失去的東西?有時候為了這些東西,我們會做不願意做的事情。」這句話來自於劇中的張東升。這也恰恰貫穿了影片的主線。

是童話還是現實?

在影片最後出現了一行字幕:「獻給童年」。 網友大呼:「誰想要這樣的童年,瘋了吧。」還有網友表示: 馮遠征老師是童年的陰影,張東升是中年的陰影。

朱朝陽和張東升都在隔著螢幕問觀眾 「是相信童話還是現實? 」 這也正是這部影片讓觀眾稱口叫絕的地方—— 兩版結局。 童話的結局一切都是美好的,陽光的。普普成功救了弟弟,朱朝陽的新學期開始了,嚴良和老陳生活在一起,張東升也遭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一切回歸正常。

可如果真的這樣去解讀,那麼結尾最明顯的一處: 普普的信,又該如何解釋呢? 朱晶晶死後,明明有一個鏡頭是嚴良說:那就不關你倆的事。而普普的信卻說:沒有告訴任何人。

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再細品一處, 嚴良走進朱朝陽開學典禮的那個鏡頭。 正常的開學典禮有個「壞小孩」走進來,沒有保安和校長的質疑?沒有其他同學朝他看去?在這場戲裡,只有朱朝陽看向了嚴良……嚴良出去後,最終走向了陽光,而朱朝陽留在了陰暗之處。

所以後面交代的結局,大概都是朱朝陽美化後的童年故事吧,其實張東升就是成人後的朱朝陽。再想起那句 「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你品,你細品……

在普普的信里,也透露著很多信息。

在影片中有兩句普普的話出現在回憶中:

「她摔下去了」

「她要摔下去了」……

哪句真?哪句假?不如說你更願意接受哪個……

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01

插曲《小白船》是一首朝鮮的童謠歌曲,旋律優美。

在六峰山的時候,普普他們三個小孩合唱的就是《小白船》。這首看似單純的童謠,在韓國是安魂曲!歌詞:「飄呀!飄呀!飄向西天」。而在中國是著名的童謠,被譽為「東方聖歌」。原本是一首很安詳的歌曲,結合上這部影片的劇情發展——把岳父岳母推下山、張東升妻子溺水死亡、朱晶晶意外墜樓……這一下子就毛骨悚然, 而這首童謠便成了恐怖歌謠。

不得不說,影片「陰樂」選用的妙啊

02

影視劇《還珠格格》

這就更讓網友大呼過癮了!《還珠格格》本來就是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在這部網劇中一共出現了兩次。全部都是在劇中身為警察的葉軍破案的期間出現的,好似在傳遞真相。

在朱晶晶墜樓後,《還珠格格》紫薇與小燕子的對話台詞是:「小燕子,你快下來,你不要爬這麼高,好危險」。這恰巧也是朱晶晶爬向窗口時朱朝陽對朱晶晶說的話。

另一處是葉軍與同事圍繞朱晶晶是如何到的五樓雜貨間這個疑點展開討論時。葉軍的女兒打開電視,傳出來的是:「本來留她是出於一份好意」。似乎在暗示本來朱朝陽收留普普是出於好意,卻沒成想帶來一堆麻煩。

03

特效製作暗示現實

普普真的是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嗎?

在影片中在三個小孩獲取到張東升的罪證後,所有的一切都在圍繞普普要給欣欣治病的三十萬展開。普普一直堅持要拿到錢。

而在普普看到朱晶晶在少年宮合唱團時,那場回憶的特效。普普在給爸爸、媽媽、欣欣唱小白船。

但回憶中他們是並排出現的。欣欣是否真的需要這三十萬?還是已經跟隨父母過世了呢?畢竟欣欣從頭到尾,都沒有在現實中出現過。

壞小孩

《隱秘的角落》在構圖、色調、劇情、配樂、道具等方面都做的非常到位。在朱朝陽、嚴良、普普的人物設定上也是經得起推敲的。

「壞小孩」作為整部劇的內核,就這樣被藏在隱秘的角落,不願被別人看穿。

孩子本身是天真無邪的,我們也更願相信人性本善。

這部劇就拆穿你內心的隱秘的角落。提醒大眾少年與惡的距離可能更近。

期待有更多這樣的良心國產劇!

(轉自咪咕,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2Mb_nIBiuFnsJQViA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