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老師決不會說出口,沒當過老師,不懂老師的驕傲

2023-03-24     月情訴說

原標題:有些話老師決不會說出口,沒當過老師,不懂老師的驕傲

來看問答平台上的一個提問:

「班上人多顧不過來,不可能因為差生拉低進度。」我看這話不應該是老師說的,而是有人杜撰或者改編老師的原話曲解出來的。

首先,老師不會在公開場合說出這麼沒水平的話,就算心裡真的這麼想,也不會當著外人的面說,頂多在同事們聊天的時候吐個槽、發兩句牢騷而已。但不會有哪個聽同事說這話的老師把這話給傳到網上來,那是要激起家長公憤的,老師再傻也不會幹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

其次,沒有哪個老師會說出「拉低進度」這種明顯搭配不當的病句,就算說也會說「放慢進度」。也沒有哪個老師會公然說出「差生」這個明顯帶有歧視性的詞語!就算學生成績特別差,老師們在大眾面前會稱之為「學困生」,「後進生」,而在背後同事們聊天的時候也會直呼其名,說「我們班×××」。

第三,沒當過老師的人不會了解老師內心的驕傲。沒有哪個老師會公開承認自己能力不足,連一個班的孩子都顧不過來。老師們就算人後再怎麼焦頭爛額,人前也會表現得智珠在握,胸有成竹。這可不是虛偽,是因為當老師的都是不爭(蒸)饅頭爭(蒸)口氣啊!自己再苦再累,人前也要強顏歡笑,要不,怎麼說咱老師心累呢?

那麼老師的本意是什麼呢?

大班額、不分層的情況下,學生確實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為了照顧理解能力有限的極少數學生,而刻意放慢教學進度,既不合理也不現實。老師不可能為了某幾個明顯滯後的孩子而把教學進度一再放緩,就像不會為了前面的尖子生而一再提速一樣。不管哪一種做法,都是對其他大多數孩子的不公平。既然不能因材施教、精準施教,老師便只能儘量做到平衡,站中間顧兩頭,照顧最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學有餘力的孩子要培優,學力不足的孩子要補缺的原因所在。

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了解、理解教師及其教育教學行為,不要透過有色眼鏡去看教師,不要主觀臆斷、惡意揣測教師的言行,甚至故意編造歪曲事實的話來污名化教師。說真的,良好的教育生態對大家都好,別干愧對良心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23d30c0dd2967ed40e6caba25f1bc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