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小孩子最怕什麼嗎?
答案可能不是「怕黑」「怕妖怪」,而是怕——
被冤枉
尤其是怕被父母冤枉,那種被親人不信任的感覺最難受也最痛。
小孩子被冤枉,可不是一件小事。
父母處理不當,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
Part.1
不被信任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被父母冤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網友們的回答,讓人看了心疼。
有人說,最大的感受是無能為力,很難過,從此對父母關上了心門。
有人說,自己的心越來越硬,變得「冷血」。
甚至有人懷疑自己是不是撿來的。
父母的不信任,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會深深刺痛孩子的心。
那種委屈和無奈,會讓孩子耿耿於懷,甚至一輩子都無法釋懷。
比起他人的汙衊和中傷,父母的誤解和不信任傷孩子最深。
石家莊一名12歲女孩在騎車路上,看到一位阿姨從電動車上摔下,趕緊上前攙扶,隨後就回了家。
沒想到,阿姨卻和家屬找上門來,一口咬定是女孩掛倒了她,要求女孩支付醫藥費。
女孩嚇壞了,反覆解釋不是自己撞的。
可是沒人相信,連自己的媽媽都認定她是撒謊不敢認,還因此打了她。
女孩變得悶悶不樂,好幾天都沒有吃好睡好。
媽媽這才將信將疑地報警求助。
最終交警在查看監控後證實:
那位阿姨是自己不小心摔倒,女孩是好心幫忙攙扶。
一切終於真相大白。
可女孩明明做了好事,非但沒得到表揚,還要被冤枉。
她內心受到的創傷,不知何時才能修復。
那些長期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也會逐漸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
他們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會變得自卑、怯懦、冷漠,對父母封閉自我。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
「不和父母說實話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於父母不信任。」
Part.2
千萬不要低估了被冤枉的傷害力
父母的偏見和不信任,就像一根刺,會深深地扎在孩子的心上。
千萬不要低估了這份創傷的威力!
溫州一名14歲女孩,因為被父母冤枉偷錢,留下遺書後選擇了自殺。
遺書上的內容,讓人心疼:
我根本沒有偷錢,不知道為什麼父母要冤枉我。
徐州也曾發生類似案例,一對夫妻在14歲女兒手機里發現一條類似「曖昧」的簡訊。
他們瞬間氣上心頭,認為女兒早戀,丟儘自己的顏面。
於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女兒大發雷霆,劈頭蓋臉一頓罵。
女孩受了冤屈,百口莫辯,為證清白,選擇了割腕自殺。
所幸,被及時發現送醫搶救,挽回了生命。
為什麼孩子如此看重父母的態度呢?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
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對於孩子來說,來自父母的信任和肯定,尤為重要。
這是他們建立自信,強大自我的重要基礎。
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
「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
很多孩子的變壞,都是從第一次被冤枉開始的。
孩子再小,也看重自己的清白。
當一個孩子總是被父母冤枉,無論怎麼解釋也都無濟於事,他的內心會逐漸變得封閉、偏執、麻木。
甚至還會破罐子破摔,對父母乃至這個世界,產生牴觸和厭煩。
Part.3
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武志紅老師說過一句話:
對孩子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無條件地信任。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調查——「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方法。」
結果顯示:
「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排名第一。
馬伊利曾講過她讀書時的一件事:
高一時,爸爸看到他的成績單上每科成績都很好,唯有思想品德一欄被寫上了「差」。
爸爸很驚訝,就去問老師。
老師的回答是:「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有早戀。」
爸爸就讓老師在紙上寫下這些男生的名字,老師就寫了一個。
爸爸繼續問:「還有呢?你不是說有多個嗎?」
老師很生氣,爸爸平靜地說道:
「老師,我不和你說了,我的女兒我最了解她,我還是找校長去說吧。」
父親的篤信和維護,讓馬伊利當時就感動得哭了。
以後的日子裡,她不斷地提醒自己:
「要更自覺,可以讓父母更信任我。」
正是父親無條件的信任,讓馬伊利的童年充滿安全感,也讓她今後的人生充滿底氣。
信任,具有超乎我們想像的神奇力量。
那些從小到大被父母無條件信任的孩子,往往有著強大的自信和安全感,也更有勇氣和力量。
當遇到問題或麻煩,他不會把自己逼入絕境,會向父母敞開心扉,尋求幫助。
Part.4
「就算全世界不信你,
我也會信你。」
真正的信任,當然不只是說說而已。
重慶一位車主發現自己的車上多了八處劃痕,民警調取監控發現,小男孩欣欣曾徘徊在車附近,還多次用手觸碰了車。
欣欣說自己只是在逗弄蒼蠅,並沒有劃車。
可車主不信,和欣欣的父親發生爭執。
接下來,欣欣父親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第一步,安撫孩子的情緒,堅定地站在孩子這邊
欣欣父親耐心地跟孩子了解情況,並選擇相信孩子。
但看到越來越多人圍觀,並對孩子指指點點,他擔心傷及孩子自尊。
於是決定先解決眼前糾紛,再了解真相。
他賠償了車主3500元,並讓家人把孩子帶離現場。
第二步,耐心求證,幫孩子查明真相
欣欣父親告訴孩子:
「爸爸相信你,沒做就是沒做,爸爸會去調查真相證明你的清白。」
欣欣爸爸在民警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一個視頻,發現這輛車在更早之前就已經被劃傷了。
第三步,為孩子討回公道
在為孩子解除嫌疑後,信心父親要求車主給孩子正式道歉,還給孩子一個清白,孩子也終於釋懷。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做好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要牢記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了解真相之前,不輕易給孩子下定論
不要上來就訓斥孩子:
「你沒做過,別人為什麼會說你?」
「你平常就這樣,這次肯定還是你!」
「做了就承認,不要逃避撒謊!」
父母不問清來龍去脈,就急赤白臉地訓斥孩子,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心理傷害。
原則二:給孩子話語權,和孩子平等對話
耐心傾聽,給孩子充分的話語權:
「不要害怕,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
「如果是你做的,就大膽承認,媽媽和你一起承擔;如果不是,就勇敢地說出真相。」
原則三:為孩子討回公道
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如果冤枉了孩子,就要正式道歉。
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曾說:
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份信任與愛,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