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真正的戰場不在短兵相接中,而在戰爭發生之前。
作者丨任文青Andy
上周講解量販零食的文章發布後(《量販零食店,爆了!》),很多人加我的微信,有品牌商、經銷商和量販零食從業者等等。大家對當下這個業態的迅猛發展,普遍有些焦慮。
為什麼焦慮?
因為衝擊了現有的生意,因為看不懂接下來的發展態勢。
所以今天我將繼續為你解讀零食硬折扣——這裡我用零食硬折扣,取代量販零食這個說法,因為「硬折扣」更容易讓我們理解這個行業的本質——後文有解釋。
本篇文章你將看到:當下各連鎖品牌的布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零食硬折扣為什麼會發展得如此迅猛?對傳統流通渠道發起了怎樣的挑戰?它的真正戰場又在哪裡?
不管你是品牌商、經銷商,還是量販零食從業者,讀完之後,相信你會對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文章較長,我們開始。
格局與趨勢
首先我們講講這個行業的格局與趨勢。
當下有三個趨勢需要關註:
趨勢一:南方核心城市基本完成覆蓋,現在正處於彼此交叉攻占階段。
趨勢二:頭部玩家正加速進軍北方市場。
趨勢三:年底前北方門店模型的驗證完成,決定下一步行業拓展動向。
具體展開之前,先說下主要玩家的情況。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
如果簡單劃分,2010-2017算是零食硬折扣的萌芽期;2017-2023是行業加速成長期。
這其中2022年是重要節點,資本加註,媒體密集報道,很多區域性零食硬折扣店紛紛成立。目前雖然各地零食硬折扣店很多,但基於開店總數和發展勢頭,主要的玩家分布如下:
總部位於湖南的零食很忙、愛零食、零食優選、戴永紅;總部位於四川的零食有鳴;總部位於江西的趙一鳴;總部位於浙江的老婆大人;總部位於福建的糖巢等。
按門店總數來看,零食很忙、零食有鳴、趙一鳴位於前三名。此外上市公司萬辰生物,2022年下半年開始通過併購入局,目前擁有五個連鎖品牌:江蘇的好想來、來優品、陸小饞、零食工坊,和江西的吖嘀吖嘀。
目前零食很忙、零食有鳴、趙一鳴、萬辰生物,包括增長勢頭迅猛的愛零食,都在加速跨省拓展。浙江的老婆大人,福建的糖巢,是2017年前成立的連鎖品牌,目前主要在它們的大本營經營。剩下的,有很多門店數在100-200家,甚至幾十家的本地連鎖品牌。
接下來,我們講講這三個趨勢。
趨勢一:南方核心城市基本完成覆蓋,當下正處於彼此交叉攻占階段。
主要行業玩家,基本上都分布在南方,在各自的根據地市場站穩腳跟後,去年底以來,紛紛往外省拓展。
比如,零食很忙,主要布局湖南和湖北,東部有江西的趙一鳴,西部有四川的零食有鳴,它選擇往西部的重慶、西南的廣西拓展。
零食有鳴根據地在四川,以及廣東大灣區,往江西進軍。趙一鳴以江西為根據地,往周邊省份,比如安徽、兩湖、廣東拓展。愛零食從湖南發展到湖北,現在正大力發展四川。
加上其他省份的區域連鎖品牌,總的來講,南方核心城市已基本完成覆蓋,現在正處於彼此交叉攻占階段。
趨勢二:頭部玩家正加速進軍北方市場。
北方省份的主要城市,零食硬折扣業態已紛紛出現,比如陝西、河北、山東等。這裡既有頭部玩家走跳棋的布局行為,也有本地冒出來的區域小品牌。
現在焦點在河南,從區位上來說,從南往北,河南繞不過去,並且河南是人口大省,各連鎖品牌不可能不垂涎。搶占旺鋪、毗鄰開店,C端價格戰,目前一些頭部品牌,在河南市場激戰正酣。
趨勢三:年底前北方門店模型的驗證完成,決定下一步頭部拓展方向。
零售需要一定時間的測試驗證,才能獲得相對有效的門店經營模型。
從人群消費習慣來講,南北有所不同,比如相比南方,炒貨在北方是一個重要品類。為什麼是年底前?因為北方的冬天很冷,天黑的早,消費者在門店的消費到底會怎樣,需要驗證。
到今年冬天,有了豐富的數據,就知道門店模型到底跑得怎樣,是加速擴展,還是再圖其他,就會比較明晰了。
零食硬折扣,從2022年底開始加速度發展,競爭態勢瞬息萬變,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測,有人說這是燒錢的遊戲,有人說它是一時熱鬧,不可能長久。
媒體上有很多報道,多數只是浮於表面的數據和信息的堆砌,很少有深入其本質的討論。
接下來,我將從「競爭」和「硬折扣」這兩個維度切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零食硬折扣這個行業。
競爭的本質
首先,我們說說競爭。
上個月我走訪了一個做社區零售的朋友,過去幾年他們通過線上團購低價引流、供應鏈孵化,和線下實體店選品能力相結合,做出了一個社區零售創新模式。
我問他,目前國內和你一樣模式的有沒有?他說沒有。我問為什麼?他說,別人學不會。
我說,如果你的創新模式,沒有人跟隨,沒有競爭對手,你要思考你的這個模式,有沒有可複製性?規模和想像空間到底多大?
通過這個我想說什麼?有競爭,證明你找對了地方,競爭的激烈程度,是行業規模和未來想像空間的反映。
為什麼零食硬折扣是一個對的地方?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休閒零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5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
這是個大市場。
在這個大市場裡,零食硬折扣店在和誰競爭?
凡是爭奪同一個客戶群體的,都是競爭對手。但競和爭,又有所差別——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什麼意思?
2022年休閒零食銷售渠道包括超市、夫妻老婆店、電商、 特大型超市、便利店等,占比分別為39.7%、16.6%、15.5%、12.6%和7.7%。
2023年之前,零食硬折扣店的同行們其實是「競」的關係,因為作為一個新的渠道模式,它們在一起爭奪以上渠道的市場份額。
這個業態發展有多迅猛?看看它的增長速度:
2021年不到100億,2022年差不多300億,2023年預計有700-800億的規模。
這既有從存量渠道切過來的,也包括激發出來的增量——零食店營造的新場景,很容易帶來激發性消費。
作為一個創新渠道,早期各個連鎖企業其實保持了一種良性的「同向為競」的關係。
但是今年以來,競爭態勢迅速發生變化。南方市場已經從「競」的關係,變為「爭」的關係,而在進軍北方市場的過程中,「競」和「爭」同時存在。接下來短兵相接,相互廝殺會加速發生。
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
任何新事物都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對應不同階段的核心策略也不相同。
第一階段,萌芽期,核心是創新。通過模式創新,快速獲得市場認可。
第二階段,成長期,銷量是關鍵。有銷量才有規模——同質化競爭,規模就是護城河。
第三階段,成熟期,利潤最重要。通過協同效應和品牌護城河,問市場要利潤。
第四階段,衰退期,成本最關鍵。所有的衰退,本質上都是被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模式所替代。
現在零食硬折扣正處於與加速成長期,跑馬圈地表面上是為了鎖定優勢區域,但本質上是為了銷量,為了規模,為了未來在效率上勝出。
最近我接觸了一些本地小連鎖品牌,他們基本上都是去年底今年初入局的,憑著本地的相關資源、快速模仿的能力,以及抓風口的熱情,他們也很快開到了一兩百家店。
但實際上,很多人殺入戰場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戰場,未來的仗有多大,面對的競爭對手什麼樣,需要的是什麼資源。
要知道,真正的戰場不在短兵相接中,而在戰爭發生之前。
什麼意思?
各個零食店,無論是裝修、選品、陳列,表面上看都差不多,競爭發生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促銷戰、價格戰,但真正重要的,是你看不見的東西。
接下來,我將對零食硬折扣連鎖店做詳細拆解,你會理解這個行業的本質。
行業的本質
為什麼我說「硬折扣」這個概念,更容易讓我們理解這個行業的本質?
ALDI是傳統硬折扣的典型代表,它的核心在於:低毛利、高周轉。表現形式為:有限SKU、簡約裝修、中小面積、自有品牌、低價,不提供增值服務等。
要理解硬折扣,可以看下面這本書:
該書作者曾經擔任ALDI管理委員會成員,本書幾乎是全球深入討論ALDI模式和方法的唯一書籍——關於ALDI在硬折扣領域的影響力,我的上篇文章曾有論述。
當然,中國的零食硬折扣與ALDI不盡相同。
ALDI是食品和日用品,更多屬於生活必需品,屬於目的性消費,而零食是激發性消費,品類屬性決定了終端表現形式不同,但在追求低毛利、高周轉這個核心上,它們是一致的。
經濟周期下行,大眾對更具性價比的商品有更大需求。通過低價、便利、體驗,讓消費者走進零食硬折扣店,再通過低毛利、高周轉的商品賺錢。硬折扣並非新事物,它在發達市場是經過長周期驗證的業態。
回到我們的核心話題——零食硬折扣連鎖的真正戰場在哪裡?
是一家企業的系統能力。具體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前端的運營支持、後端的供應鏈效率、橫跨兩端的選品能力。
首先,前端的運營支持。
店鋪選址是基礎,在此不贅述。位置相近,店鋪看起來差別不大,但銷量可能差異很大。
為什麼?
零食店店員的作用是上架、陳列、稱重、結算,不做推薦動作,銷售靠的是商品的靜銷力。店鋪淘汰什麼貨?進什麼貨?散稱品放在框里,看每框每月的銷售,定量品看單個SKU,總部通過數據匯總分析,很容易知道哪個暢銷,哪個不好賣。
門店在前端,總部要做能力輸出。運營督導就是這個角色,除了日常運營標準,督導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與門店溝通,將數據分析和洞察的結果,轉化為具體的汰換、上新動作,實現高周轉和銷售。
當然這也涉及選品能力。
分散型市場的「網紅品」,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集中快速銷售,零食店要保持一定的淘汰率。以月為單位,不斷都過數據對比分析做末尾淘汰的動作,以提升門店整體的動銷和周轉。
決定淘汰什麼靠數據,決定上什麼新品,靠的是選品團隊的選品能力。然後在店鋪端,通過運營支持,轉化為實際銷售。
精細化運營非常重要,不同企業差異很大。
為什麼說選品橫跨前後兩端?因為產品來自供應商,這就涉及一個核心——後端的供應鏈效率。
零食店的價格為什麼低?關鍵在於供應鏈效率。
要關注兩點。
一是及時性和配送成本。我們看到的是街邊的店鋪,但是有效拓展必須有倉配中心,否則成本下不來,配送跟不上。這是大投入,也是行業壁壘。
二是要看缺貨率。尤其是高周轉商品,不要缺貨,它影響消費者體驗,更重要的是影響單店產出。
當然供應效率的核心,還在於砍掉中間環節。
傳統流通模式,從工廠,到品牌中心倉,到一批二批,再到終端,最後才能到消費者手中,加倍率在1.8-2之間。
零食硬折扣呢?直接從工廠,到公司的倉配中心,然後就是通過終端,交付到消費者手中,加倍率在1.3-1.4之間。
這是零食店商品價格比其他渠道低20-30%的原因。
這些又與在供應商面前的話語權大小息息相關。
銷量決定話語權,話語權關乎效率,效率又影響銷量——規模基本等同於效率,這是一個正反饋循環。
為了便於你的理解,我們做個簡單的拆解:
零食硬折扣連鎖 = 上游集采 + 物流配送 + 前端交付 + 消費者洞察
每個模塊都做好,才能形成系統能力。
零食硬折扣,是真正的效率革命。不管是品牌商,還是經銷商,都要思考如何面對。真正的戰場不在短兵相接中,而在戰爭發生之前——這句話不僅適用於零食硬折扣玩家之間,也適用於這個模式對傳統流通模式的挑戰。
零食硬折扣實現了經銷零售一體化,對經銷商的影響是致命的,同時也對品牌商的渠道體系形成巨大衝擊。關於零食硬折扣對傳統流通模式的衝擊和挑戰,我將單獨撰文深入解讀。
我們看不見的部分,才是零食硬折扣競爭的真正戰場。
有的人起步就是衝著萬店規模,去設計資源的投放,有的人是拿著有限資金去趕一風口。創始人的價值觀、格局和戰略能力,將決定企業的走向和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
未來兩到三年,區域中小玩家會加速洗牌。處於前列的連鎖企業,會怎樣發展?在此不做任何預測。我想說:戰爭不是拼搏和犧牲,它是忍耐和煎熬。如果這場戰爭你打贏了,可能不是你做對了什麼,而是對手做錯了什麼。
最後,談談我們如何看待一個新事物。
第一看數據,數據代表的是理性推理。影響生意,就不認可;在認知範圍之外,就否定;習慣性的負面判斷,來顯示深刻。類似這些感性和直覺的評判不可取。
第二看歷史,這是真正的新事物,還是過往已經存在的東西,類似的情況是什麼,別人的經驗是什麼?
第三看邏輯,什麼是邏輯?簡單來講就是思考的框架和規則。
研讀數據,理解當下的狀態。
研究歷史,知道當下是怎麼來的。
結合以上二者通過邏輯推演,判斷未來的方向。
零食硬折扣未來會出現你可能預料到的各種情況,質量問題,加盟商倒閉虧錢問題,惡性競爭問題等等。但請記住,消費者需求是核反應堆,高效替代低效是商業進化的方向——這是我們思考的大邏輯。
本文是「零食/折扣」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後續解讀請關注新經銷。我們建立了【零食/折扣】主題的社群,如有興趣,可以私信添加微信,進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