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99歲,黃永玉開了最後一個玩笑

2023-06-15   視覺志

原標題:享年99歲,黃永玉開了最後一個玩笑

「鬼才」黃永玉去了。

那個被梁羽生稱為「怪俠」,被黃霑叫作「妙人、少年狂」的可愛小老頭,永遠離開了我們。

圖源:網絡 下同

他太酷了,一點不像近百歲的人。

連訃告中最後的遺囑,都足以讓很多人驚呼「先鋒到有點大逆不道」:

「待我離去之後,請將我的遺體進行火化。火化之後,不取回骨灰。

任何人和機構,包括我的子女、孫子女及親朋友好,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取回我的骨灰。

我希望我的骨灰作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請所有人尊重我的這個願望。」

他甚至還不允許任何人,在他離去後辦紀念他的活動。

90歲的他,跟前來請教的大眾女神林青霞大喇喇地說,你要更野一些。

因為黃永玉自己就野了一輩子,當了一輩子的頑童——

他18歲就敢對著弘一法師,張口閉口「老子如何如何」,甚至後來還給屋子命名「老子居」。

雖然是大作家沈從文的侄子,黃永玉卻自稱浪蕩漢子,不搞文縐縐的那套。

沈從文和黃永玉

他的作品更是常被人說「天馬行空 怪裡怪氣」——

今年,癸卯兔年。黃永玉創作的紅眼藍兔郵票,甚至被貼上了「不吉利」「邪惡」的標籤。

但這絲毫不影響郵票一經發售,被一搶而空。

因為誰都知道黃永玉作品的價值,他可是中國生肖郵票的開山之人,畫風一向特別。

當年8分的猴票,2017年被拍到了201萬元,已經能抵一套房……

至今近百歲的他,仍然不按常理出牌,還是那股子「黃懟懟」的勁兒:

「我絲毫不畏懼死亡,也不想留下什麼骨灰,不需要進什麼祠堂。

開玩笑地說,就是死了之後,先胳肢我一下,看我笑不笑!」

之前他和老友們聚在一起,談到死亡時總是各種奇思妙想:

舉辦生前追悼會,要麼將骨灰倒進馬桶,要麼將自己的骨灰分給客人,讓大家帶回家種花……

在這些趣事兒面前,黃永玉的那些官方稱號反而略顯無聊了起來:

中國國家畫院院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版畫經典之作《阿詩瑪》創作者;

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木刻、繪畫、文學皆精通……

如此通透豁達之人,或許相比他的作品、那些稱呼,他的一生更值得千讀萬品。

風流才子,老頑童的人生真諦

深夜Emo時,很多人都會刷到短視頻平台,動輒幾十萬點贊的情緒視頻。

其中,很多文案其實都來自黃永玉的作品。最著名的當屬那段:

「明確的愛 直接的厭惡 真誠的喜歡

站在陽光下的坦蕩 大聲無愧地稱讚自己」……

能被這麼多年輕人共情,黃永玉的這份文采,或多或少繼承於自己的家族

那個在湖南鳳凰縣當地赫赫有名的黃氏家族。

他的祖父,在沈從文筆下是「當地唯一的讀書人」,也是鳳凰資格最老的貢生。

他的父親畢業於常德師範美術科,母親則畢業於湖南省立女子第二師範學校音樂美術科。

倆人不僅是當地第一對自由戀愛結婚的夫妻,而且還共同從事教育、都學音樂美術。

成長於這樣的書香家庭中、作為長子的黃永玉,卻是個特別的存在:

先說長相。

祖父說他「腫眼泡,扁鼻子,扇風耳,大嘴巴,近乎丑。」

急得黃爸用這孩子胖,「一胖遮百丑」來自我寬慰。

小時候的黃永玉

再是逃學。

黃永玉打小最愛乾的事就是逃學,他害怕被教員打屁股、打手板,時常跟家裡撒謊「學校有事」來逃學。

如此一來,他屢屢留級,留了有五次之多……

還有,就是被「趕出」家門,棄學出門闖蕩。

在父親失業、母親事業逐漸下滑,家裡條件越發貧寒、無法養所有孩子的情況下,作為長子的黃永玉成了家裡第一個被託付給親戚的小孩。

12歲起,黃永玉背上行囊離開家,被親戚送到集美學校念初中。

15歲,通過版畫拿到第一筆稿費後,不愛讀書、總被處分的黃永玉,直接離開學校、和家裡失去聯繫,出門闖蕩了。

青年黃永玉

在當時那個戰火頻發、常要逃難的年代,獨自闖蕩並不容易。

當雜工、做苦力、燒陶瓷、造棺材、當編輯、寫劇本……

努力謀生的黃永玉或許想不到,自己在未來會因為木刻版畫轟動中國畫壇,甚至達到央美教授這種高度。

黃永玉作品阿詩瑪

顯然,黃永玉是有天賦的。

而他也從來沒因為自己成名就拘束起來,反而一直放肆做自己——

59歲,他給那個創作《雷雨》的大劇作家曹禺寫信,字裡行間直言不諱:

「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

還是當年敢懟弘一法師的那種勁頭。

別人誇他是大師,他立刻回懟:「大師多如狗。」

甚至,當90歲的他在國博辦畫展時,國博專門準備了宴會。

記者問黃永玉有沒有著裝要求,比如需不需要男士打領結、女士穿晚禮服?

黃永玉直言:「都不必了,最好裸體,裸體最好看!」

他就是這樣,人如其言,從不掩蓋自己。

將坦蕩作為人生秉承的規則,黃永玉覺得掩蓋花的力氣要比誠實多多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說出這樣的話才會被人們接受,恐怕換作別人,估計早被網暴了。

就要大俗大雅,玩世不恭

「特立獨行」的黃永玉,終其一生都是頑童。

50歲,別人都覺得不再年輕了,他跑去考了本駕照回來。

70歲,別人開始享受天倫之樂,他跑去義大利寫生,一畫就是十個小時,頂著烈日餓了就隨便咬幾口麵包。

黃永玉沒有因為年齡停止過創作

80歲,別人開始顫顫巍巍躺著,他跑去給時尚雜誌當封面模特,叼著個大煙斗,范兒拿捏得非常到位。

93歲,別人逐漸足不出戶,他開著一輛紅色法拉利出門飆車,像個年輕rapper。

95歲,別人逐漸食不下咽,他年夜飯能和老婆一起吃一隻占桌子一大半的大龍蝦……

這樣的黃永玉,作品也如其人,大俗大雅、玩世不恭——

「你他媽又吹」,國罵常常有。

「我丑我媽喜歡」,很有年輕人資料簽名的金句感。

「世界長大了 我他媽也老了」,實屬真性情……

除了字裡行間的瀟洒勁兒,他畫的內容更是豐富。

他會考慮,雞和兔,是不是只能在數學題里共同出現?

年齡是他永恆的創作主題:

「餘五十歲前,從不遊山玩水,至今老了,才覺得十分好笑!」

甚至連上廁所這種事,也被他畫成了《出恭十二景》。

比如,北方平原是怎麼上廁所的

到了東北的寒冷冬天,上廁所又有什麼樣的區別

再回到自己的鳳凰老家,廁所後面就對著豬圈……

如他的畫一般,黃永玉不光自己野,還不斷教別人也要野起來。

60歲的林青霞開始轉行寫作,問黃永玉討教寫作技巧。

結果,黃永玉一上來就說:「你不夠好玩!」

林青霞愣住了。

黃永玉接著說:「該讓自己更野一點,我要把你變成野孩子!」

沒想到,林青霞聽了黃永玉的話,轉頭就參加了真人秀《偶像來了》。

在節目裡,女神的高貴文藝范兒全然不見,連寧靜都感嘆:

「林青霞這是來接地氣的吧?」

林青霞越來越放開自己,不做女神,想做個「野孩子」,和大家玩作一團,找回了非常多的快樂。

她再也不會「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不快樂了。

這就是黃永玉的魅力,也是他的人生哲學。

就像藍兔子郵票被全網噴丑時,他還能淡然回應:

「兔子誰都能畫。我畫兔子也是為了讓大家開心。」

他擁有能讓自己,和別人都開心、快樂的能力。

至死不渝,一生一世一雙人

很多人或許會說,黃永玉90歲,還能撩林青霞這樣的美女,一定很風流吧?

的確,我們聽過太多太多民國才子如何風流的故事。

可黃永玉偏不是,他和夫人張梅溪,真正做到了「直至死亡將我們分開」,一生只愛一個人。

黃永玉和張梅溪

當年剛剛相識時,黃永玉和張梅溪之間仿佛隔了一條銀河。

因為一個是棄學外出漂泊了幾年,靠在江西藝館打雜謀生的員工;

一個則是將軍的女兒,家世顯赫,追求者無數,甚至不乏軍官。

張梅溪

可以說,兩人完全門不當戶不對。

「蠢小子」黃永玉很直給,雖然自卑,但還是鼓起勇氣上前問對方:

「我有100斤糧票,你要嗎?」

這一下子,就讓他在張梅溪心裡留下了強烈的印象。隨著姑娘的一笑,黃永玉覺得自己有機會。

他用自己攢的錢,學起當年父親向母親表達心意的樣子——

將自己逃難途中一直隨身攜帶的法國小號拿出來。

只要張梅溪經過藝館,立刻放下手裡的活吹奏起來。

時間長了,張梅溪懂了黃永玉的心。她發現這個小伙子比自己想像中,要有更多才華:

他們都熱愛文學和藝術,總能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

女為悅己者容,男也是。

黃永玉一狠心,將自己攢來買木刻板的錢用來去了趟理髮館,剪去了那頭長髮。

可懂黃永玉的張梅溪,早也買好了木刻板,等待著改頭換面的他。

雙向奔赴的兩顆心越靠越近,可懸殊的家世,還是讓這對鴛鴦被「棒打」、拆散了。

張父甚至罵黃永玉是流浪漢,根本照顧不好自己的女兒,並強行將張梅溪關在了家裡。

傷心絕望的黃永玉,決定回自己的老家去療傷。

帶著和張梅溪換的電話號碼,他心裡想著這一別或許也是永別了。

可在老家時,忽然黃永玉接到了一通電話:

是張梅溪!

原來她不顧家裡的反對,偷偷跑了出來,一直走一直走,已經到了距離自己老家60公里外的贛州。

黃永玉想都沒想,立刻跨上一輛自行車,向著張梅溪的方向衝去。

騎到天黑,實在凍到騎不動了,只得路邊找了雞毛店住下,冷得他鑽在雞毛做成的被子裡取暖。

結果,第二天兩人見面時,黃永玉全身上下都沾滿了雞毛。

這一切,都像極了浪漫電影的情節。

黃永玉試探性地問:「如果有一個人愛你,你怎麼辦?」

張梅溪故意說:「要看是誰了。」

黃永玉說:「那就是我了。」

她回答:「好吧。」

就這樣,兩個年輕人決定相守一生。

在一家小旅館裡,幾位藝術好友的見證下,倆人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喜結連理。

兩人有了孩子

雖然婚後一開始,兩人的生活清貧,但這對璧人將生活過出了許多樂趣。

他們依舊在文學和藝術方面,有著聊不完的話題。

比如黃永玉喜動,張梅溪就隨他和孩子,一起去遊山玩水,找尋創作的靈感。

而她也不閒著,同樣也會不停積累靈感,再把這些內容變成一個個兒童故事,《在森林中》《好獵人》《綠色的回憶》……

因為當過大小姐的她,在家裡一直沒停過接受各種教育,張梅溪的文采飛揚。

除了當兒童作家,張梅溪後來還在水墨畫和油畫上有所造詣,甚至辦起了畫展。

黃永玉也沒停下,拿起筆寫起來了自己的人生故事——《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夫畫婦隨,婦寫夫隨。

一家人在北京和朋友的合照

在兩人的互相扶持、努力下,才華漸漸被外界認可,雖然經歷了許許多多痛苦的磨難,可生活條件也漸漸好了起來。

1953年隨著黃永玉的任職,全家也從香港遷到了北京。

帶著他們的狗、貓頭鷹、火雞,甚至還有猴子、狗熊、小梅花鹿……

條件好起來後,黃永玉開啟了極限寵妻模式。

除了不斷買新的房子,給妻子在香港置辦了養老的風景秀麗的豪宅。

他還在通州自己設計蓋了所大房子,主打自然生長,還在這裡養起來了各種小動物,馬、熊、鹿……

因為他知道,妻子最喜歡的就是動物。

而自己的那張猴票,原型也是自己養過的一隻可愛小猴,它們總能給自己帶來豐盈的靈感。

不僅如此,張梅溪喜歡外出兜風。

黃永玉就50歲考駕照,保時捷、法拉利等豪車一輛接一輛的買,帶著妻子快樂飆車......

直到死亡來臨,妻子的離世,將兩人生死兩隔。

一人在北京,一人在香港,因為疫情,甚至都無法立刻相見最後一面。

玩鬧慣了的黃永玉,罕見地收起了嘻嘻哈哈,正正經經手寫下了短短的一行訃告:

「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請原諒我們用這種方式告訴您。」

雖然紙短,但足夠情長。字裡行間,未說痛,卻滿含深情。

因為他早已將對張梅溪的愛,書寫了千千萬萬遍。

那些情詩,並沒有隨著張梅溪的離去而消失:

「我們相愛已經10萬年。」

「小屋三間,坐也由我,站也由我。老婆一個,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嫁與老夫只一好,凡有好畫留下來。他年翻開箱底看,取為兒孫剪新鞋。打油詩一首,梅溪老伴一笑。」

哪怕到了90多歲,黃永玉依然堅持和妻子周周約會。

他們或許真的已經愛了千千萬萬遍,就像第一次初見一般。

如今黃老已去,世間少了一個坦蕩有趣的靈魂。

或許如他所說,自己不懼怕死亡。

因為,他是去陪伴自己一生一世一雙人、愛了十萬年的張梅溪去了。

活就快樂活,離開就瀟洒走。

如他所說:

「在死面前,有好多活路。」

「不妨勇敢地活下去,不必求熟習世故哲學,不必八面玲瓏來取得成功,毫無顧忌地接受挫折,不用作得失考慮,也不必作無效果的自救。」

今夜,一起點亮 「在看」,致敬黃老,為他亮起一盞燈!

部分參考資料:

1.《畫壇奇才:黃永玉傳》郭梅、張宇 江蘇人民出版社

2.《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永玉 人民文學出版社

3.《黃永玉:人只要笑,就沒有輸》李斐然 人物

4.《為什麼人人都愛黃永玉》央視網

5.《黃永玉:一蓑煙雨任平生》李菁 三聯生活周刊

15 / Jun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Haruka

微博:視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