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品牌,每年都會考慮舉行一次或幾次DAY。
DAY文化,在汽車圈緣起何處,無從可考,但漸漸已成一種承襲的傳統,多數會選擇「科技DAY」「投資人DAY」等。
飛凡汽車,在今年6月6日,舉行的這場DAY叫做「COZY DAY」,希望把「舒適」這個標籤打出去。
「卷」這個字,幾乎要被用爛了。但飛凡要從造車叢林中殺出來,有必要強調自己的差異化,於是,「舒適」成了飛凡的一個超級符號了。
打透、打深,或許亦有奇效。
這次COZY DAY,更明確了一點。飛凡汽車的初心,就是「回歸用戶本質需求,科技賦能舒適體感」。
舒適,就像空氣一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都嚮往。「它」存在的時候,可能沒有特別的感覺,但只要不存在了,大家會更生出一種不適感。
在之前試駕飛凡F7的時候,印象比較深的一點,就是這款車的座椅比較舒服。還記得那句話,「汽車座椅,更要對脊椎好一點」。
想想也是,在大城市通勤,遠一些的,駕車單程可能都要四五十公里,一個半小時起步了。座椅設計的好,可以保護脊椎,設計的不好,那對脊椎而言,就是慢性折磨了。
COZY DAY,其實是一次聚焦、梳理,同時,對下一階段飛凡汽車的舒適科技,做一次技術前瞻。
主要講了以下幾個方面:1、會主動貼合的汽車座椅;2、能夠讓你儘量不暈車;3、更有沉浸感的聽歌系統。
接下來,我們條條縷析。
「舒適」的第一要義是體感舒服。
既然我們在車內接觸最多的是座椅,那就需要在座椅上「多下功夫」。飛凡汽車提出了2個點,分別是主動貼合、彎道平衡。
這套座椅內置了可以充放氣的氣袋,並且搭載了可靈敏感應的電容傳感器。
上車之後,人坐在座椅上,電容傳感器就開始工作了,根據你的身形,決定哪裡該充氣,哪裡該放氣,由此讓身體和椅面完全接觸。
「坐著舒服」的一個本質,就是每一塊肌肉,都能得到有效的承托。
有一個小細節,一般的座椅兩側不都有鼓起的承托面嗎?主要體現一個包裹感。但進出車內,其實是有不便的,說白了,可能會「膈」到人。這套座椅,可以主動放氣,使其趨於平緩,進出更方便些。
另外一個點,是彎道平衡。
畢竟,汽車是動態的,在過彎或通過坑窪路面時,人會不舒服。這種不舒服感,從原理上講,是因為橫向和垂直向加速度的突然干擾。
飛凡汽車將要做到的功能是,提前預判,迅速調整。
比如,即將過彎了,汽車根據導航信息,已提前探知到相關情況,那就會對側翼氣袋預充氣,給用戶以支撐。用戶的感受是,在過彎時,忽然有「一雙手」,扶了自己的腰一把,把橫向加速度的不適感抵消了。
在高速、低速或不平路面時,座椅也會主動調節。比如,在高速路況中,座椅氣柱主動充氣夾緊身體,而在低速路況中,氣柱收縮讓其回歸柔軟。
上一輪技術,底盤軟硬可調;這一輪技術,座椅都加入了主動調節的陣營。
暈車這件事,確實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體質不一樣。
不過,多數人反應,電車還是更容易暈車一些。飛凡汽車,希望解決「電車比燃油車更易暈車」這個行業難題。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直接指向了剎車。如果剎車足夠舒緩,應該可以大幅降低暈車的可能性。
飛凡採用了Onebox電制動系統,特點是響應快,可在150ms內建立起100bar的制動缸壓。但這個「快」,不是說它剎車更急,而是調整得更快,能夠更精準地控制制動力,效果就是「減少減速度的波動,更加平穩絲滑」。
人不一定能踩出舒緩絲滑的剎車感,但加入了機器思考,是有機會的。
暈車還有一類誘因,是由於車內氣味引起嗅覺不適,或視覺聽覺的不適,從而造成感官紊亂而暈車。
飛凡汽車的對應措施是,調整螢幕亮度或者主動息屏,播放舒緩音樂庫的樂曲,座椅調整舒適,以及聯動空調系統,調整溫度和氣流,也算是全方位呵護了。
舒適是個「大標籤」,除了避免「不舒適」,舒適也要一步步升格的。
聽歌這件事,就是希望升格的,是能夠有一些視聽享受的。
飛凡汽車提出了一套雙DSP解決方案,應用了融合算法,打通了112路音頻信號。最直接的效果是,讓聲音更有方向感,讓每個座位的用戶都有沉浸感。
COZY DAY的現場,是一個類似於音樂廳的場所。現場放的音樂感受是不錯的,但希望後續在飛凡F7的座艙里能好好對比一番,也許才有更真實的發言權。
強化標籤,打造差異化,這條道路沒有問題,希望飛凡能夠真正把「舒適」這個超級符號打透。
5月,飛凡交付2301輛,是個好頭,後續成敗,其實皆以銷量論英雄了。如今的市場,就是這麼直接、粗暴,「窗口期」在收窄,只有再卯著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