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5年太子,他執意讓位,讓出來一個盛世

2022-10-19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當了15年太子,他執意讓位,讓出來一個盛世

在封建時代,太子是一國之根本。皇帝一旦有不測,皇太子可以立即頂上,不至於因為核心權力真空而導致國家動盪。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一直沒有確立皇太子,這也為趙高、胡亥等人嬌詔提供了方便,為大秦二世而亡埋下了隱患。但太子之位並不好坐,皇帝既希望太子有能力,但又擔心太子的勢力太強大反過來威脅自身。所以古往今來不乏有太子被殺、被廢的例子。

但即便如此,當了太子就是半個皇帝,皇子們往往會爭得頭破血流,清朝康熙晚年爆發的「九子奪嫡」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在東漢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皇太子,儲位已經坐了15年了,皇帝也並不猜忌他,他自己卻死活不肯繼續當太子,而是要去像普通皇子一樣去當個藩王。皇帝對他的「辭職」百般挽留,甚至花費了兩年的時間,但還是沒能將他留在儲位之上。這看似狗血一般的故事情節,就發生在劉秀、劉強父子身上。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開國皇帝,沒有之一。他不殺功臣、勤政愛民,對待感情還留下了「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愛情故事,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皇帝。因為是皇帝,所以許多事情他都無法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辦,比如自己的婚姻大事。在起兵之初,為了得到真定王劉楊的支持,不得不娶他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並生下了長子劉強。劉秀稱帝後,有著正妻名分的郭聖通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皇后,嫡長子劉強也就成為了皇太子。

在東漢的國力日盛、劉秀的權力日漸穩固之後,劉秀終於忍不住想要補償陰麗華了。對他而言,郭聖通跟自己只有婚姻,而愛情卻只和陰麗華之間才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劉秀以「行事有呂霍之風,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為由,廢去郭聖通的後位,改立陰麗華為後。這件事完全出自劉秀的私人情感,不涉朝堂政事。並且劉秀為了補償郭聖通,特地賜她「中山國太后」的封號。皇帝還沒死,妃子就成了太后的,古往今來僅此一例。

皇室之中母憑子貴,母親被廢多少都會對兒子有影響。但劉秀並沒有對太子劉強有任何的不滿,因為劉強的個人能力優秀,所以劉秀從未考慮過更換太子。但劉強卻對比有不同的看法,母親失去後位之後,他也不願再待在儲位之上,執意請求就藩為王。本來劉秀就對郭聖通心有愧疚,如今廢了沒有任何過錯的太子,那自己豈不是成了無道昏君?所以對劉強的想法,一直持反對態度。

劉強堅持了兩年之後,劉秀終於明白,自己已經留不住他了,便只能同意他不當太子,降封為東海王。雖是藩王,劉秀給他的卻遠超規定的待遇,不僅特賜他使用皇帝儀仗,還「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給他作為封地。藩國封地的大小決定著實力的強弱,所以西漢時武帝推行「推恩令」來削弱藩國實力。劉強的封國是當時最大的,但他自己卻不願意要這麼大,一再上書請求歸還一部分給朝廷,為此還托繼任的太子劉莊替他去求劉秀,但劉秀到死都沒同意。

除了皇位沒有給他,劉秀把能給的都給了劉強,以此來彌補他讓出儲位和皇位所做出的犧牲。劉秀的繼任者是漢明帝劉莊,是陰麗華所生,初為東海王。當太子劉強執意就藩之後,劉秀便將二人調換了個位置。劉莊的皇位是從劉強那裡撿來的,他即位後也沒有虧待兄長,劉強死時他更是悲傷不已。身為皇帝的他,只有把國家治理好才能算對得起劉強,於是他和兒子章帝一起開創了著名的「明章之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049caff921122fe2f33853f5602df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