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

2022-09-17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

在新疆,我吃過一次現殺的馬肉,就再也不想吃第二次了。

殺馬經歷

去新疆走親戚,在屠宰場見過一次難忘的殺馬經歷,讓我至今都忘不了。我們去屠宰場是想買一隻羊,不料卻無意撞見了殺馬兒。那匹馬兒看起來不到兩歲,渾身棕黃棕黃的,被人先用繩子勒著脖子。就這樣吊著大概吊了二十多分鐘,馬兒中途都是上氣不接下氣的一直喘,最後放下來的時候已經虛弱的只剩一兩口氣了。

沒過一會,屠夫就把虛弱的馬兒絆倒,開始放血。當時我瞟了幾眼,說實話真的有些於心不忍,畫面太殘忍了,我就把頭別過去了。馬兒就在我不遠處,雖然隔的有些距離,但我還是能聽得到一些聲音。不知道是馬兒的低吟喘息聲還是血往外噴的聲音,總之聽到那種聲音,心裡也是極其不舒服。

就是這無意間撞見的一次殺馬的經歷,讓我再也不想吃馬肉了。

國內有兩個地方最愛吃馬肉,新疆和廣西!

市面上豬肉,牛肉,魚肉,驢肉等各種肉類都有賣,卻唯獨很少見到菜市場賣馬肉,吃馬肉的。但在新疆和廣西除外,新疆的游牧民族哈薩克人現在也是很愛吃馬肉的。他們吃的都是養殖的食用肉馬,一般家養的馬和比賽的馬是不會殺的。

在哈薩克人的傳統美食中,馬腸就是一道非常出名的美食。以前我剛去伊犁的時候,就在商場裡就買了不少熏制的馬肉製品。之前還吃過一次現殺的馬肉,說實話沒有牛肉好吃,雖然比較香但口感比較硬,有點費牙口。但是馬肉的營養價值還是比較高的,低脂肪高蛋白,價格比牛肉還要便宜一點點。

除了新疆,在廣西也可以吃到馬肉。但聽說廣西一般是把馬肉做輔料用的,放在米線裡面切成薄片,做成馬肉米線賣。我沒吃過馬肉米線,有廣西的朋友應該吃過。除了這兩個地方能經常吃到馬肉,一般市場上很難買到馬肉。

馬肉營養價值高,價格比牛肉便宜,為何感覺沒人吃呢?

除了新疆和廣西,別的省份吃馬肉的真的稀少。倒不是說馬肉有多貴,牛肉都吃得起,馬肉還便宜一點。所以不是價格的問題,內地很少有人吃馬肉,是因為大家的飲食觀念里沒有吃馬肉的習慣。我總結了三點主要原因:

第一點:馬兒的養殖數量不夠,稀少且價格昂貴。

馬兒在我們很多人的心裡,形象都比較高貴。在古代馬兒幾乎是行軍打仗用的,是一種稀缺物資,所以在古代是不允許殺馬的,更別說殺馬來吃了。哪怕是到了現代,馬成了馱運物資的工具,也很少會有人想到去吃馬肉。

而且現在交通發達,馬的用處也就越來越小,除了新疆和內蒙古那些牧區外,內地能養馬的場所和人也越來越少。養馬的成本太高,經濟效益低,又不掙錢。所以馬兒的數量也比較少,沒有市場自然吃的人就更少了。

第二點:馬的口感不太符合大眾口味,烹飪難度較高。

吃過馬肉的人,可能不會太想吃第二口。也並非說馬肉很難吃,主要是它不適合炒,只適合燉,熏。烹飪技術比較高,要是做得不好,味道和口感就比較差。而且馬肉幾乎都是粗纖維的瘦肉,口感本身就比較硬,難嚼又很費牙口。牙口不好的人,可能咀嚼兩下就要吐了。所以口感上不太符合大眾口味,感覺不如牛肉,驢肉細嫩。

第三點:馬肉的賣相不好。

我感覺馬肉還有一點不好,就是肉攤上的賣相不如豬肉,牛肉這類的。馬肉全是精瘦肉,一點肥的都沒有。所以賣相上真的不討喜,脂肪極少,遠不如牛肉,驢肉,豬肉看上去細嫩。

其實,主要還是馬肉做出來的味道大眾不是非常能接受。如果馬肉能像牛肉,豬肉,羊肉那樣,烹飪比較簡單,家常做法也好吃的話,我覺得大眾還是有需求的。畢竟驢肉都能接受,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馬肉為什麼不吃呢?

你吃過馬肉嗎?你覺得馬肉味道如何?歡迎評論下方留言,關注,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01de2f743411e1acd5c0bdae43938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