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的三座老子道德經幢

2019-07-08   丹楓飛雲

1、唐代邢州龍興觀道德經幢

2、唐代邢州唐山縣道德經幢(重修)

3、沙河市甄澤觀道德經幢(當代修建)

1、唐代邢州龍興觀道德經幢

年代:739年

文物等級:國保

邢台道德經幢,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舊城內東北部,現南長街辦事處後院內。經幢高約七米,以亭覆庇,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八面棱形,分為三截。一至七面,陰刻楷書《道德經》原文及玄宗皇帝對《道德經》的逐句注釋。經幢文革期間被毀,後修復。一九八二年,河北省文物局確定為省重點保護文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道德經》為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世傳其為道教始祖,唐玄宗甚尊崇之。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玄宗皇帝(李隆基)親注《道德經》。開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年),玄宗用道門威儀司馬秀言,令天下諸州皆於一大觀內立石刊刻。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五日,邢州刺史李質遂於邢州龍興觀(現眼科醫院附近)內,立此經幢。

經幢高約七米,以亭覆庇,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八面棱形,分為三截。

2、唐代邢州唐山縣(隆堯縣)三天閣道德經幢(當代重修)

年代:唐代初建,當代重建

位置:邢州唐山縣三天閣(今邢台市隆堯縣書房樓)

道德經幢,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城西北六公里處山口鎮宣務山(也稱堯山)書房樓(原稱三天閣)院內。石幢始建年代無考,依形制當為唐代所立,現代重建 ,經幢座落於青牛之上,又稱青牛道德經幢。

3、沙河市甄澤觀道德經幢

進入甄澤觀如意門後,即到甄澤觀的觀前廣場。廣場正中有一座道德經幢,上面鐫刻了整部《道德經》,經幢頂部是金色的老子騎牛雕像。

甄澤觀位於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趙泗水村,始建於唐代開元李隆基年間(公元713——715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在宋徽宗年間進行過一次大規模擴建,以及後來的三次大的修繕。到民國初年已初具規模。觀內古柏參天,大殿宏偉壯觀,碑刻入林。常住道士多名,香客絡繹不絕。後因社會橫掃運動,觀內古建築群、幾乎毀之殆盡。 今天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甄澤觀建築群,是九十年代,道家信眾,自發於九五年七月義務重建的,時觀中建有玉皇、元君、呂祖、十殿閻君、藥王、火神、花神、財神、大聖、慈航、土地、二仙十二座殿堂,另有道舍、齋堂、廡廊等配房無數,占地面積達20餘畝。 甄澤觀坐北朝南,中軸五大殿。依次是山門哼哈殿、二賢真人殿(主殿)、三霞元君殿、玉皇殿、三清殿(正殿樓)。東西兩廂配殿有六十甲子、送子娘娘、眼光、天花、疙瘩、呂祖、財神、藥王、閻君、火神、慈航、聖母、文王、奶奶、孫王、血山老母、八仙殿等。甄澤觀現有道士6名,皈衣弟子21名。中國道協副秘書長、北京白雲觀監院黃信陽於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命名「冀南第一觀。」每年的三月初一、九月初七、九月二十四廟會遠近聞名,觀內香煙繚繞,人來人往,觀外車水馬龍,商販雲集,門庭若市。現為邢台市道教活動場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