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脫口秀大會3》後,這個來自東北的北大才女、紐約大學研究生,自稱是網紅,看上去喪喪的卻很有自己想法的李雪琴火了。李雪琴多場脫口秀表演中,讓觀眾笑到打鳴的當屬吐槽媽媽解讀愛因斯坦宇宙起點理論的片段。
聽了李雪琴的吐槽,大家笑過以後,我們不難發現,當女兒混得不好時,是媽媽在家裡等著她回家。"混得不好就回家吧,媽媽在"這樣的話對於在外打拚的子女來說,每個字都直戳心窩。
在另一段吐槽中,李雪琴說自己苦惱於老闆暗戀自己時,媽媽直接"毒舌"分析:"閨女,可能是你暗戀你老闆啊"!當母女之間可以用插科打諢的方式講訴自己的愛情故事時,這樣的親子關係,似乎格外親密,猶如閨蜜一般。
經過李雪琴的吐槽,很多網友都得出一個結論:李雪琴和媽媽的關係一定特別融洽,而李媽媽本人也一定是一位特別逗、親切可人的媽媽。然而,據李雪琴透露,多年前的媽媽曾經是一個"壞脾氣寶寶"。
在《吐槽大會》上,李雪琴還講過父母離婚的事情,在她讀初中時,父母就因感情不合分開了。那段時間,媽媽情緒很不穩定,經常毫無徵兆就劈頭蓋臉地責罵李雪琴,即便她已經很乖地寫好作業,然後想看電視放鬆一會,媽媽也會擺出一副臭臉大罵她一頓。
初中的李雪琴已經很懂事了,她知道媽媽因為離婚的事深受刺激,所以現在應該由自己站出來保護媽媽、包容媽媽。那段時間,李雪琴和媽媽的身份簡直掉轉了過來,媽媽像孩子,而孩子像媽媽。仿佛一夜之間,李雪琴就長大了,用她的話說"我媽是我帶大的"。也就是在這段灰暗的日子裡,李雪琴成為了一個既敏感又喜歡討好別人的人,明明才是一名初中生,明明內心喪到極點,但是她必須堅強起來,時刻照顧好媽媽的情緒。
就這樣,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情緒一直圍繞著她。即便後來考上大家都羨慕不已的北大,她的內心依然很自卑,總覺得自己不過就是擅長考試而已。
她一邊包容著媽媽的壞情緒,一邊賣力隱藏著自己的真情實感,就這樣慢慢的,眾多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般向她撲來後,她抑鬱了。大學時,遭遇男友劈腿,使得她一時鑽進牛角尖走不出來,甚至差點結束自己的生命。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父母是情緒發射器的源頭,而孩子才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在李雪琴的成長道路上,媽媽的壞情緒對她造成了很深的傷害,儘管隨著時間流逝,李媽媽已經跟這段陰暗的經歷中走了出來,但是這段經歷卻烙在了李雪琴的身上,時刻影響著她的性格、心理。
我們常說"有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只有媽媽情緒穩定,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放心地融入這個世界。而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被動地接受自己所有的負面情緒時,孩子除了恐懼還是恐懼。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 A.Teicher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當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大腦結構會隨之發生變化,顳上回區域(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和智商發育)會相應增加,而海馬體和胼胝體的某些部位的體積會減少(使得記憶力減退),可以說,被父母的負面情緒包裹時,孩子心理、大腦所受的折磨並不比身體受傷時小。
曾經,倪萍主持過一檔尋親節目《等著我》,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在節目中講訴了他們當初對兒子錯誤的態度,他們說本想嚴格要求兒子,所以當他表現不好時就會被父母責備、毆打以及當眾怒斥,兒子讀大學後,父親還找人監視兒子一舉一動,父母那"令人窒息的愛"生生逼得兒子離家出走。兒子這一走就是23年,兩位老人意識到自己錯誤後在節目裡向孩子道歉,同時希望兒子能回家。
雖然有人說這個兒子拋棄年老父母一去不歸實在不孝,可是誰又知道當年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兒子早已身心疲憊、傷痕累累了。
在父母和子女的這場羈絆中,溝通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交流,才能讓親子互動真正摩擦出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