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區開展對台職業資格採信工作(資料圖)
去年以來,實驗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以下簡稱「黨群工作部」)開展機構改革、對台職業資格採信、精準扶貧等,助推平潭開放開發和建設發展,成為平潭引聚高端人才的「發動機」、精準扶貧的「施策人」,以及力促兩岸融合發展的先鋒力量。
進入2020年,近日記者梳理髮現,「改革」「創新」成了黨群工作部2019年的高頻詞。
機構改革
新聞回顧
2019年8月14日,平潭召開實驗區機構改革動員部署大會,出爐《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平潭的區級黨政工作機構縮減為16個,將122個事業單位整合成15個,將實驗區劃分為四個片區……
背後故事:凝聚力量 助力平潭開放開發建設
黨群工作部副部長曾海方接受平潭時報專訪時說道:「我們作為實驗區,管理體制沒有先例可循,只能在摸索的過程中前行。主要是為了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希望通過這種整合,統籌利用編制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平潭鄉鎮小、力量弱的問題。解決機構小、多、散問題,實現行政資源的統籌高效利用,為實驗區下一步的開發建設凝聚力量。」
其實,平潭很早就開始籌備機構改革工作。自中央機構改革方案出台時,黨群工作部就開始梳理機構設置和行政管理體制現狀,並前往區直部門和鄉鎮進行調研。此外,黨群工作部還組織專人前往深圳前海、廣州南沙、佛山順德等地方考察學習。
2019年6月下旬,省委編委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平潭機構改革有關問題,並形成正式的總體意見;2019年7月8日,實驗區機構改革方案報省委編辦審批;2019年8月7日,省委編辦正式批覆了平潭的機構改革方案。
為給片區鄉鎮下一步的整合具體實施提供參考,2019年8月,黨群工作部還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專門到閩侯青口鎮、福清龍田鎮等學習他們在機構設置、權限下放、幹部包村等方面的良好做法。
由於機構改革工作有一定的工作要求,黨群工作部承接的機構改革任務由部長親自抓,參與人員較少,主要是幹部處、人公處、機構編制處、組織處以及相應的分管領導參與,期間按職責分工,互相配合探討,對機構改革有關問題提出修改意見。
在機構改革推進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陣痛」。例如一些幹部認為形勢不夠明朗,「多做多錯」等情緒在蔓延。「這段時間內,我們會做好有關解釋引導以及有關宣傳工作,並協調各單位做好指引工作,確保老百姓能夠找到辦事的地方。」曾海方說。
同時,為提振一線基層黨員幹部的幹事熱情,黨群工作部頻頻下基層一線進行調研,並迅速推出相應舉措。例如,陸續推出了關心關愛基層幹部的相關措施,調整提高村幹部的報酬補貼待遇等。同時,還開展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回頭看」,排查清理21名不符合條件的村幹部。
對台職業資格採信
新聞回顧
「職業能力是有價值的,意味著在平潭我的從業能力得到了認可。」不久前,台胞何佩珊在平潭領到新版《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證書採信證明》。截至目前,平潭共向台胞發出了539本職業資格採信證書。
背後故事:先行先試 打破兩岸職業認證壁壘
由黨群工作部牽頭的「對台職業資格採信」項目,通過先行先試,打破了兩岸職業認證的壁壘。它不僅推動兩岸職業標準的接軌融合、實現兩岸職業資格互認,也為台胞來嵐就業創業提供了極大便利。
2019年10月,在平潭舉行的「福建省直接采認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先行先試活動」上,首批獲直接采認職業技能資格的70名台灣居民收到來自祖國大陸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同年11月,全國第一本直接采認台灣職業資格的職稱證書在平潭發出。台胞經采認獲得職稱證書後,進入大陸企事業單位工作可被聘任為相應職務,根據所聘職務晉升相應工資待遇……目前,這項屢創全國之先的對台職業資格採信相關工作已經在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2層黨群工作部窗口進行常態化運作,台胞可按照服務指南直接到實驗區台胞台企服務中心職業資格採信窗口申辦。
早在2018年5月,平潭就在全國率先探索直接采認台灣地區同類(或類似)職業資格,範圍涵蓋國家人社部《關於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中除「註冊消防工程師」等6個准入類職業資格外的其餘134項(268小項)國家職業資格。台胞憑藉職業資格採信證書可在平潭從事相關行業工作,並享受同等待遇。
目前平潭已基本完成對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的134個項目(268小項)標準比對。其中,可直接采認的有95小項,兩岸標準存在較大差異、無法直接采認的有42小項,大陸或台灣地區無標準、無需比對的有131小項。對於可直接采認的95小項標準(其中專技類39項、技能類56項),平潭已正式發布采認標準。
精準扶貧
新聞回顧
2019年,黨群工作部人力資源與公務員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陳凌鋒被評為實驗區2019年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人物」之「最美扶貧人」。「我只是人力資源與公務員管理處的其中一員,如果說我是最美人物,那麼我們處室就是最美處室,無論是高端人才引進還是實現貧困群眾就業等工作,都是我們處室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陳凌鋒說。
背後故事:幫扶就業 解決扶貧對象就業難題
「以前打零工,風餐露宿、工作地點不固定。現在,我可以安心工作,還能給孩子做飯。」不久前,流水貧困人員鄭女士通過實驗區的公益性崗位,獲得了在流水中心小學的相關工作機會。現在,她每個月擁有固定的薪水收入,還可以接送三個孩子上下學。
得益於實驗區出台的《精準扶貧開發對象就業幫扶八條措施》,許多像鄭女士一樣的扶貧對象獲得了就業工作機會。而陳凌鋒就是參與起草擬定文件的工作人員之一。為實現精準扶貧,陳凌鋒翻閱許多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參與起草制定了多條適合就業扶貧的政策。其中,《關於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八條措施》完善了實驗區對精準扶貧開發對象的就業幫扶政策。《關於下達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任務的通知》則因地制宜從困難群眾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就近就地就業的幫扶舉措。
2019年,黨群工作部共向85家企事業單位徵集見習崗位517個,共上崗25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精準扶貧開發對象63名;舉辦公益性專場招聘會3場,累計參會企業194家,提供崗位2100個,達成就業意向527人;截至2019年10月底,實驗區的城鎮新增就業1312人,完成年度任務的72.89%,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4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24%,其中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9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18%……
- 來源:平潭時報
- 責編: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