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破本土記錄,連奪12冠,澳門一姐:我從來聽不見觀眾的歡呼聲

2019-12-11   全民跑步

每次衝線時,她都聽不到觀眾的歡呼吶喊聲~

撰文 / 橙橙

編輯 / 小葉

出品 /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在馬拉松賽場上,能夠獲得冠軍,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那麼連續12次奪冠呢?

在12月1日舉行的澳門馬拉松上,本土女子選手許朗就完成了這一驚人的壯舉,連續12次奪得澳門馬拉松本土冠軍。

從2008年首次參加澳門馬拉鬆開始,她就沒有讓本土冠軍旁落過。這期間她一共8次打破澳門女子馬拉松紀錄。

今年的成績是2小時55分05秒,刷新個人PB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澳門本土女子馬拉松紀錄。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失聰跑者」許朗的跑步故事。

01

一次醫療意外,導致聽力永久損傷

是的,她還是一位聽力障礙的跑者。每次衝線時,她都聽不到觀眾的歡呼吶喊聲。

因為聽力障礙,她每次比賽都要看著其他選手先出發,然後再跟著出發。比賽中還不能聽到其他選手的情況,無法即時做出策略上的應變,很多時候要靠即時反應。

所以她能夠在與健全人的競爭中獲得冠軍,尤其不容易。

5個月大的時候,因為一次醫療事故,醫生注射過量藥物導致她的聽覺神經永久受損,從此她的世界變得寂靜無聲。對於這樣一位剛來到人世的女嬰來說,未免有些殘忍,但也開啟了她不平凡的人生。

許朗的媽媽非常了不起。為了能夠讓女兒與健全人一起學習和生活,媽媽從2歲時起帶她去學唇語。

唇語的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到現在,許朗仍在堅持學習唇語。

「因為就算很熟悉唇語,能夠完全正確判斷的機率只有40%-70%左右,而我自己的發音不太標準,有時候還是要靠紙筆來讓別人明白我想說的話。」

雖然許朗現在不但可以說中文、英文和粵語,還可以用手語和中、英文唇語與其他人溝通。但是她在剛上學的時候,卻因為聽力問題吃盡了苦頭。

她原本只能在協同特殊教育學校就讀,但她的媽媽費勁心思為她爭取到入讀普通人的幼兒園,接受正規教育。

許朗沒有因為聽力障礙而得到某些課堂的豁免,包括正規教育必須有的聆聽測試、音樂課等。因為失聰,日常生活可以用唇語來交流,但音樂課這種要求音感和節奏的課,不能夠用唇語來解決,所以每次音樂考試,許朗只能硬著頭皮亂唱一通。她要比其他同學更加刻苦努力才能順利結業。

小學畢業後,學校認為許朗跟不上教學進度,要求她轉到協同特殊學校就讀。但許朗的媽媽又一次極力遊說才爭取到升讀中學。

「我女兒小學時的成績不錯,如果她升到中學後學科有任何不合格,會自行退學。」媽媽的這番話,讓許朗明白這學位來之不易,於是拚命努力學習,一步步跨過各種考驗。

「慶幸有母親和同學朋友的支持和鼓勵,才讓自己積極學習和克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爭取每年都能順利升級,直到高中畢業。」

02

「超人」媽媽,發掘女兒運動天賦

許朗的學習成績沒有落下,而且體育天賦也逐漸展現。

其實,許朗能跟體育結緣也是因為她的媽媽。她小時候身體並不好,總是生病。媽媽為了能夠讓女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帶她去運動,同時也想從運動中鍛鍊她的社交能力。

6歲的時候,許朗開始學習游泳,並逐漸展露在游泳方面的天賦,後來加入了一個泳隊。

8歲的時候開始正式參加澳門本地的游泳比賽。由於聽力障礙,每次參加比賽都是先看別人出發,然後她才跳下水去游泳,但總能夠站上領獎台。游泳不僅增強了她的體質,還讓她收穫了快樂與自信。

堅持游泳10年之後,16歲的時候,媽媽問許朗有興趣參加自行車比賽嗎?就是這一問,讓她開啟了鐵人三項的傳奇人生。

為了能夠讓女兒參賽,媽媽給她買了一輛比賽用的自行車。沒多久,許朗首次參加澳門自行車比賽,就獲得冠軍。後來,她向媽媽提出想要玩鐵人三項。媽媽當然非常支持女兒,就讓她去參加鐵人三項比賽。

於是17歲的時候,她第一次接觸鐵人三項運動。在沒有多少訓練的情況下,許朗參加了亞洲杯鐵人賽標準距離項目,拿到了澳門區第一的好成績。

從此,她開始了自己的鐵人之路,多次獲得地區性比賽冠軍。

2002年,18歲的她通過內地大學入學公開考試考入北京體育大學管理系。

在北京求學生活之初,因為不太懂普通話唇語,只能靠紙筆和老師同學交流。而到了周末則會和同學練習騎行,以及參加自行車比賽,成績可以進入女子前幾名。

大學畢業後,有兩條路擺在她面前,一條是全職運動員之路,另一條是工作,利用業餘時間訓練,參加比賽。

儘管成績比較出色,但許朗並沒有想過當全職運動員,她選擇了後者。一是她認為澳門人的觀念始終保守,當全職運動員,履歷表上經驗將是一片空白。如果之後工作的話,沒有公司願意聘請一位沒有經驗的人。

二是一旦當運動興趣變成了畢生事業,又要承受比賽和贊助商的壓力,便不能盡情享受。而且她覺得自己基礎差,當全職運動員也未必一定能出成績。

03

堅持與努力,換來無數榮譽

後來,許朗成為澳門民政總署的一名普通公務員,職責是康體設施管理。在上班之餘,她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有規律的鐵人三項訓練,上班前和下班後各練2個小時。就這樣,她開啟了業餘鐵人三項運動員的生涯。

同時她還兼讀北京體育大學的教育學碩士學位,並於2011年獲得碩士學位。這樣工作、學習和訓練的日子一直堅持到現在,從沒有間斷過。

不過由於聽力障礙,她的訓練頗為不易。「由於聽力聽不到教練的現場指導,必須在練習前先交流和練習後的反饋,在公路進行自行車訓練期間不能聽到後面的車聲,會常常遇到危險的情況,例如會有大型車輛在身邊擦過,在跑步時也不能通過聽到跑步聲來調整跑姿。」

就像許朗說的那樣,業餘選手未必就不能取得好成績,利用業餘時間訓練的她總能在賽場上不斷突破自己,贏得無數榮譽。

2006年多哈亞運會,鐵人三項,許朗獲得第12名。

2008年亞洲沙灘運動會,鐵人三項,許朗拿到第7名。

2010年廣州亞運會,許朗第二次參加亞運會這種級別的鐵人三項比賽,賽前教練給她定的目標是第5名,最後她拿到了第4名。

「我參賽的心情都比較輕鬆,唯獨亞運會特別緊張,可能教練賽前制定的第5目標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後奪得第4,非常意外。」

憑藉在亞運上的發揮,許朗還獲得2010年體壇風雲人物年度殘疾人體育精神獎候選人提名。

2014年仁川亞運會,許朗獲得鐵人三項第5名。

2015年世界鐵人錦標賽,獲得水陸兩項銅牌。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34歲的許朗獲得人生第一塊亞運會獎牌,鐵人三項銅牌。

憑藉著出色的運動成績,許朗7次榮獲澳門傑出運動員稱號,2次獲得澳門特區政府體育功績勳章嘉獎。

這背後,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日復一日的訓練,也離不開她「超人」媽媽的支持。

許朗曾聽說澳門聾人運動員經常不被看好,於是決定參加世界聽障自行車錦標賽,獲得了一金一銅的成績,為澳門聾人運動員掙回一口氣。後來又參加聽障亞運會和聽障奧運會,也拿到多塊金牌。

「我曾經以為自己好像要進入聾人運動的世界,想為這個圈子爭取一些什麼。但仁川亞運會,第一次在鐵人比賽中與對手競爭到最後,那時才知道自己最想走的路,始終是鐵人三項,想突破極限,挑戰世界職業選手排名,想與健全人同場競技。」

許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雖然在聽障運動會奪得好成績,但其實殘疾人運動項目並不被重視。「如果不是因為參加健全人比賽贏得成績的話,只參加聽障運動會不會有這麼多人知道自己的名字。」

所以,許朗能夠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並非因為她是聽障運動員,而是她的堅持和毅力。

04

最不喜歡馬拉松,卻8次打破澳門紀錄

儘管鐵人三項是許朗的主項,跑步也不是她的強項,但其實早在2004年,她在北京求學期間就參加過馬拉松比賽。

「當時報的項目是10公里,但同學錯報成全馬,在比賽前1個月才知道報的是全程。比賽當天,我就和其他同學邊跑邊走,最後以4小時27分完成了人生首個馬拉松。」

許朗2008年開始參加澳門馬拉松。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她連續12年都參加在家門口舉行的比賽,並且每年都獲得本土冠軍,8次打破澳門本土女子紀錄。

破3是很多業餘馬拉松選手的夢想,許朗也不例外,她一直也想破3,但跑了很多年都未能如願。

「記得2015年拼盡全力去追時間,最後雖然破了澳門紀錄,但也只是跑了3:00:36,未能如願破3。2016年再次嘗試,終於成功破3,跑出了2:57:27的成績。」

今年的澳門馬拉松,許朗原本的目標只是破3,但沒想到後來還能刷新個人PB,這讓她有一些意外之喜。

「賽前目標只是破3,大概在2:58-2:59左右,完全沒想過PB,因為訓練效果不太好,根據訓練結果去計算比賽也只能勉強破3。比賽也一直是按照破3的配速在跑,到了37公里才發現有機會破紀錄,於是就提速跑到終點,幸好沒有爆掉,能夠PB也實在是一場意外的大驚喜。」

談起如何備戰時,許朗說道,「比賽是12月1日,我是在10月下旬才開始正式投入備戰馬拉松的。一開始是2次30公里長距離課。長距離也就只跑了這2次而已,之後就是集中比賽配速跑較短的距離,配速跑大概練了3個星期,最後一個星期是調整,就這樣跑了全馬。」

「之前的跑量不到100公里,10月和11月跑量也就剛好200公里,與那些真正練馬拉松的人相比,他們最少練6個月,每個月至少400-500公里跑量,我的跑量實在太少了。」

「對我來說,因為平時沒有跑長距離的習慣,超過30公里便容易受傷,所以為避免受傷,很少跑30公里的。這也是我遲遲不願意進行長距離訓練的原因,最近幾年馬拉松都是11月左右才開始針對性訓練,最長不超過25公里,只會跑2次左右。所以每年跑馬拉松,我都沒有十足的把握,只是儘量將身體調整到最適合的狀態去跑馬拉松,可以完成賽事就好了。」

許朗一直覺得跑馬拉松很辛苦,所以到現在她都不喜歡跑馬拉松。

「只是因為好玩,把馬拉松當做一種挑戰而已,所以每年都會參加,挑戰自己最快可以跑到什麼程度。暫時每年只會跑一場全馬比賽,所以一定在自己家門口比賽。雖然澳門賽道並不是創造PB的好地方,但我就是愛向難度挑戰,在澳門這獨特賽道上挑戰澳門紀錄。」

05

忙碌的人生,更精彩

許朗說,「討厭、辛苦的事,有時是連結夢想的橋。若只是靜靜呆坐著,再偉大的夢想都不可能達到。」

她的堅毅讓她的人生活得精彩,也向他人證明,即使是聽障人士,只要不放棄,也能做出讓人驚艷的、不平凡的事。

現在她又多了一種身份,兼讀博士生。平時上班,周末上課,業餘時間還要訓練,有時還要出席一些活動,沒有一點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

未來,她希望自己能夠挑戰Iroaman超級鐵人賽。當然,家門口的澳門馬拉松每年都會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