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真的深有感觸:
「爸爸,是孩子獨立的標杆,勇敢的教科書。」
「維護爸爸的形象,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第一感受不是認同,而是覺得有些誇大其詞。
身為父母,這句話把媽媽放在何處呢?畢竟,從懷孕到生育再到後期的養育和教育,投入時間、精力最多的人是媽媽,而不是爸爸。
可很多時候,事實就是如此的殘忍。媽媽可以把孩子照顧的很好,但是她們性格里柔弱、膽怯的一面,也會影響到孩子。
這個時候,就需要相對勇敢,相對理性的爸爸給跟孩子多相處。在相濡以沫的生活中,教會孩子勇敢、擔當和責任。
當然,會有很多媽媽各種吐槽,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對孩子爸爸的不滿。在這些媽媽看來,孩子爸爸是世界上最笨拙、最愚蠢的人。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照顧好孩子呢?可能,他們連生活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更別提教育好孩子了?
貶低爸爸,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
媽媽們聚在一起,經常會吐槽,或者貶低孩子爸爸。
「我家老公,真的是沒有一點擔當,連買菜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好。」
「我家的更奇葩,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連一次紙尿褲都沒換過,敢情孩子不是他的啊。」
「感覺結婚後,自己都活成了女漢子。反倒是孩子爸爸,成了被照顧的小媳婦,想想都後悔」。
這樣的話,媽媽們應該沒少說吧?而且,還曾不止一次的對孩子說過。最初,可能只是為了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和委屈;到最後,便成了習慣。
媽媽們不知道的是,這些曾經說過的話,都被孩子牢牢的記在了心裡。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這應該是媽媽們最始料不及的事情。
孩子在媽媽貶低爸爸的聲音中慢慢長大,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巨變,尤其是在這三方面影響最大:
第一個:婚姻方面
若是男孩的話,他會覺得男人在婚姻中,就應該是爸爸那種樣子,長大後或許也會成為一個不靠譜的老公;
若是女孩的話,要麼對婚姻恐懼,長大後不敢踏入婚姻;要麼會找個跟爸爸一樣的老公,甚至覺得男人都是這樣。
第二個:性格方面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長期聽媽媽貶低爸爸的話,他們都會對爸爸產生莫名的牴觸。這些孩子永遠覺得:媽媽太辛苦,而爸爸太不靠譜。
孩子的性格,很可能在沉默寡言、自卑以及任性叛逆中隨意切換。他們在家庭生活中,沒有感受到幸福和和睦,性格多少有些偏激。
第三個:為人處事
爸爸在媽媽的貶低中,永遠都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反正怎麼做,好像都無法讓孩子媽媽滿意,那索性就別再做了。
這樣的心態和行為舉動,被孩子默默記在了心裡,他們也會慢慢變成爸爸的樣子。所有媽媽貶低過的話,好像都會出現在孩子的身上。
很想說一句:夫妻間相互尊重,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每個人都有缺點,媽媽也好,爸爸也罷,總是有自己不足的地方。
生活中,既然爸爸和媽媽的出發點一樣,都是希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那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應該統一戰線,而不是相互貶低,相互不尊重。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去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維護對方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創造和提供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在有愛的氛圍中長大。
和貶低比起來,誇讚更有利於家庭和諧。聰明的媽媽,特別擅長誇讚爸爸,因為她們很清楚,爸爸優秀與否,跟誇讚有很大關係。
多去肯定爸爸的付出,哪怕是微小的事情,也能慢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重點是,在誇讚爸爸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明白爸媽的感情很好。
再有就是,即便爸爸哪件事情沒有做好,或者忘記做了。媽媽的第一做法不是抱怨,更不是貶低或辱罵,而是理解。
怎麼說呢?給爸爸一點解釋的時間,可能他真的太忙了,亦或許是他真的忘了。在孩子面前,給爸爸留一些面子,幫他樹立形象。
不想報應最後都顯現在孩子身上,那麼媽媽們就請注意:
從現在開始,做個情緒穩定的媽媽,不再抱怨爸爸的無能;
想要日子過得更好,想要孩子更加優秀,需要夫妻同頻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