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加拿大學者費立鵬推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近年來,患此類病症的人數有逐年增加趨勢。
近日,人大碩士畢業生王鈺敏疑因抑鬱症自殺。前幾天,24歲的人大畢業生王鈺敏因心情不好,離家出走,監控顯示她是在北京豐臺區失聯的,隨後警方立案調查。今日凌晨,記者從王鈺敏親屬處得知,她已經離世,經警方初步勘查,系自殺,但具體死亡原因尚不清楚。
王鈺敏失聯50小時後離世,此前有媒體報道,王鈺敏工作壓力太大,曾因抑鬱住院。離家出走那天,王鈺敏情緒很激動,對自己特失望,所以才選擇離家的方式,出走時沒有把手機、錢包等物品隨身帶著。
王鈺敏的姐姐說,妹妹本碩均在人大就讀,平時性格內向,喜歡把事憋在心裡。今年七月份畢業以後,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導致情緒不好。那天,自己原本是要跟妹妹一塊出去散步的,可是就在穿鞋之際,妹妹突然奪門而出,等追出去以後,人已經不見了。
24歲,花一樣的年齡,卻就此凋零,真是讓人惋惜不已。王鈺敏到底是不是因抑鬱症自殺,目前雖無定論,但根據其家屬的表述,不難推斷出,她的確有過抑鬱的傾向。相關事件曝光後,再一次把大眾的視線聚焦到對抑鬱症的關注。
快節奏的生活,不少人都遭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學生有學業壓力,上班一族有工作、車房等壓力。人長時間地處在高壓環境下,且解脫不了,難免就會情緒低落,嚴重的話,很可能就會抑鬱。新聞上與抑鬱相關的話題時不時就會出現,其中,高學歷的人群也未能倖免,尤其是最近這兩年來,這個群體因抑鬱而自殺的頻率有增加傾向,讓人在悲嘆生命不堪一擊的同時,又心存疑問,高學歷的人怎麼會如此輕視生命?
有人說,是因為大學和職場的反差太大,步入職場後適應不了造成的。讀書只需按部就班,可是出來工作就不一樣了,或許這就是名校畢業生的一種壓力來源,名校畢業的,家人和朋友都會覺得前途無量,然而現實可能就是找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看到其他同學的工作比自己好,一比較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一產生落差,難免就心態失衡了。在我們周圍,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此外,社會的不了解、不認同是造成抑鬱自殺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抑鬱患者不僅要和自己的黑暗面、壞情緒做鬥爭,還要同社會上很多不負責任的偏見、誤解抵抗。希望更多人了解,抑鬱症和社會地位、金錢多少無關,不是意志力薄弱、遊手好閒的人專屬,抑鬱患者需要的不是同情,是尊重。
如今發生這樣的悲劇,除了痛心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只願逝者能夠安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fOhl24BMH2_cNUgI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