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觀點丨建築學入坑躺平指南

2023-04-29     UniDesignLab

原標題:百家觀點丨建築學入坑躺平指南

百家觀點丨建築學入坑躺平指南

以下文章來源於ArchiWorld世界之旅 ,作者本旅

關於「建築學」,是否有人問過你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開始有人稱它為最「吸引」「啟發」人類行為的職業,但是當你親身認識體驗它的艱辛,答案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因為它也許使你受到一系列嚴厲的批評甚至自我懷疑是否適合學建築的地步。

我們在進入本科課程之前沒有對這個主題進行足夠的討論,因此有必要從一個從頭到尾都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人的角度來討論它,以獲得有用的見解。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觀察。我們被大量的物體、空間和各種各樣的人所包圍,我們常常沒有注意到對設計決策有重大影響的簡單細節。

我們越多地觀察人們如何使用空間、他們如何在空間之間移動、他們如何對材料做出反應以及建築與用戶之間的對話如何形成,我們就越能應對設計任務的挑戰。觀察本質上創造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從設計的早期階段就對細節更加敏感,從而獲得更好的結果。

建築是一個始於思維的過程。它始於一個想法,一個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但它不能在思想上持續下去,為了讓它找到實時用途,並能夠呈現出一個完全可用且功能齊全的設計作品,就需要進行交流。

思想需要以繪圖的形式或其他人可以理解的形式來傳達,這是不言自明的。繪製草圖、製作設計的三維可視化、物理模型、場景模擬等,都是呈現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種吸引潛在用戶並獲得他們使用設計的信心的物理形式。

在作為學生學習建築的最初幾年,如果導師要求繪製草圖、製作物理模型或製作大量ppt時,通常會遇到某種「負擔」。學生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它們是傳達設計的最簡單方式。

建築學是一門複雜的多維學科,不可能將任何孤立存在的建築與完全脫離其周圍環境和人的建築體量聯繫起來。因此,有必要了解直接或間接影響建築決策的每個領域中發生的發展。

物質性、景觀、能源效率或人類心理等方面神奇地將自己調整為建築形式是不可能的。建築師必須事先掌握所需的知識,以免產生不適合使用的錯誤設計。

與結果相比,我們很少重視設計過程。我們經常在ddl前才有動力開始工作,前期擺爛後期通宵已是常態,被迫在最後做出好的「結果」,但對設計中間階段的重要性並不敏感,我們需要更看重的是定義最終設計的真實質量和特徵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身。

評估預先存在的實體並制定多個可行選項的過程,提出拒絕其中一些選項的理由的過程,證明所選選項合理的過程,以及整合多學科和多維方面的過程設計成一個最終產品形成了建築學最關鍵的學習階段。

這些過程總是能強調出所有設計的決定因素,並幫助更好地構建未來的設計項目,甚至可以減輕來自ddl的壓力,讓課程更有趣 。

另外,要掌握像建築這樣艱苦的課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保持好奇心。不可能每個建築學學生都以類似的方式對它充滿熱情,但考慮到建築學涵蓋的主題種類繁多,每個創造性思維都有足夠的空間為自己開闢一個全新的市場。

而且想要順利進行,必須有一定的個人奉獻精神,對空間本身保持紀律和好奇。如上所述,觀察是關鍵,仔細觀察,多提問。

最後,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大學只是一個更漫長經歷的開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可以隨意探索,而不只是強制遵守ddl的世界。

建築在創意和藝術行業中獨一無二的特點在於它必須始終反映產生它的時代和文化背景。設計和建造建築需要時間、金錢和協作。它不會憑空產生,也永遠不會真正只有一位作者。建築師與數十人合作來塑造他們的建築,並且沿著這條線,傳遞著更深刻、更豐富的價值觀,建築會準確地定義了文化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以及人們如何看待接納彼此。

除了提供住所之外,建築也是我們生活的舞台布景。所以人們得以在80層樓的屋頂平台上眺望風景,在繁忙的公共廣場上相互聯繫,在高聳的大教堂中感受靜謐。社區在建築的要求下形成,並具有其建築的特徵。建築與經濟和科學聯繫在一起,實踐它的人既可以是注重細節的技術人員,他們解決將建築推向天空的方程式,或者保存泵入其牆壁的每一個可能的構件,也可以是空間和詩人。

當你了解古代文化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們的建築,因為它非常能表達他們的身份。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我們就會很好地了解他們如何看待他們的統治者、他們的宗教,以及他們從中汲取建築材料的土地的品質。

中世紀歐洲興起的哥德式建築以精巧、敘事性的石砌建築高聳入雲,與那個在嚴峻的動盪時期近乎恐懼神性的崇敬時代形成了完美的對比。工業革命按照機器生產的理性標準重組了世界,不可避免地催生了現代主義,它使用大量生產的鋼鐵和玻璃來複製城市中的這種新興秩序。所有的革命,尤其是政治革命,都會立即轉向建築以創造它們最著名的紀念碑。不論建築是精心製作的展品還是平庸的備用建築,這種解釋其年代的能力都會出現。

建築固有的公共性質意味著建築師所做的工作類似於社會學和心理學;為社會行為和內部反應搭建舞台。人們如何在給定的環境中感受到某種情緒?為什麼監獄和圖書館感覺不同?公共空間的形狀和功能是通過政治手段達成的。

僅根據其他專業來定義建築是片面的,建築中的知識體系與建築的實際問題是分離的,它完全是推測性的、前衛的,並且對世界的運作方式持激進的批評態度。批判性地看待建築世界,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套既定不變的傳統,揭示建築是一種完全合成的人類創造,它幾乎可以呈現我們想要的任何形狀。

我們隨處可見的模式並非源於關於事物應該如何看待的智慧,它們是文化價值、可用材料、經濟、以及地理位置和氣候。大多數這些因素都是可變的,因此雖然與其他藝術媒介相比,建築發展緩慢,但它仍在發展。

建築是未來主義,每當它提出一種建議新的生活、工作或娛樂方式時,它就變成了世界建設的壯舉,而完成這些都從選擇建築學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f956482ea5b412820ab16e7cc735d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