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點水腫,怎麼才30周就剖宮產?原來是危險的妊娠子癇前期!

原標題:只是有點水腫,怎麼才30周就剖宮產?原來是危險的妊娠子癇前期!

隨著孕周的增加,很多孕婦可能會出現水腫的情況,最常出現的部位是腳掌、腳踝和小腿等,有時候臉部也會有輕微的腫脹,越接近預產期可能越嚴重。我院產科主任張芸說,大部分孕婦水腫是正常的妊娠反應,一般對母嬰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分娩後體內滯留的水分會逐漸排出,水腫的現象也會隨之消失。而如果水腫伴隨高血壓及蛋白尿,那准媽媽們就需要重視起來了,可能不僅僅是生理性水腫,而是罹患了一種與妊娠相關的疾病,即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子癇前期,子癇前期是指妊娠20周後孕婦出現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且伴有任意一項其他臟器受累表現(包括腎、肝、心臟、子宮等)。子癇前期是妊娠嚴重併發症之一,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前段時間,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產科門診來了一位孕婦,27歲,孕29+5周,無不良孕產史,孕23周在外院產檢時,血壓135/86mmHg,檢查尿蛋白3+,遂於該院住院治療,期間予以解痙降壓等治療,血壓波動於120-150/74-99mmHg,後因故堅決要求出院,於家中服用拉貝洛爾100mg q8h一周左右後自行停藥。

該孕婦這次來到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產科門診,是因為頭痛了2天。醫生首先給她檢查了一下,身高160cm,體重卻達到了90kg,門診測血壓已經達到174/123mmHg,水腫很明顯,從腳到手到面部全身多處,甚至眼瞼都有水腫,腹壁的皮膚非常光亮,水腫明顯已經達到4+;B超提示雙頂徑73mm,腹圍241mm,股骨長51mm,腹腔及盆腔內均見不規則液性暗區,其中右上腹約45mm、右下22mm、左上60mm、左下39mm。很明顯,孕婦腹腔裡面已經有不少的腹水!而且,根據孕周與B超來算,孕婦肚子裡的寶寶還偏小!

憑著多年產科醫生的豐富經驗,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張芸認為,該孕婦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故初步診斷了「早髮型重度子癇前期、胎兒生長受限、腹水、高脂血症」,建議立即住院檢查治療。

孕婦入院後,醫生予以降壓、解痙、升蛋白、利尿、以及促胎肺成熟等對症治療,並嚴密監測生命體徵等各項措施,入院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達14.32g(一般來說,孕婦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不超過0.15g是正常的),胸腹部B超均見積液,膽囊壁可見水腫。

然而,經積極治療及多番調整降壓藥物,孕婦血壓仍然控制不佳,且因為孕婦對硫酸鎂感覺很不適,每次靜滴硫酸鎂時都會感覺頭痛加重,因此,在積極治療了2天後,孕婦及其丈夫拒絕再繼續用藥,要求停用一切藥物。

孕婦病情非常嚴重,醫生反覆強調用藥甚至可能需及時剖宮產終止妊娠的必要性,並與家屬反覆溝通,然而,很遺憾,孕婦及家屬仍然堅持己見,拒絕一切治療。就在停藥兩個多小時後,孕婦胎心突然出現反覆減速,最低已減至60次/分,張芸主任考慮不排除因重度子癇前期導致的急性胎兒宮內窘迫,當機立斷,再次建議立即終止妊娠,孕婦及家屬終於不再堅持,同意行剖宮產手術。

在剖宮產進腹時,醫生仍然可以明顯看到,儘管經過了兩天的治療,孕婦脂肪層都有水腫,腹腔裡面更是有不少的腹水;安全取出寶寶後,娩出胎盤時可見胎盤表面有散在多發的梗死灶及血栓。最終的胎盤病理:胎盤絨毛組織間出血,部分絨毛組織水腫退變,小灶梗死;臍帶血管3條清晰,間質出血伴血栓形成;胎膜水腫伴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術後,繼續予以抗感染、降壓、解痙、預防血栓等對症支持治療。儘管寶寶出生體重只有980g(約1斤9兩),屬於超低出生體重兒,非常小,只有成人小臂那麼長,因為剖宮產的及時性,小寶寶出生時情況尚可,Apgar評分1-5分鐘是7-8分,隨後轉至兒科繼續治療。在產後隨訪過程中了解到,最終很幸運,不僅產婦恢復得非常好,新生兒的情況也一切良好,現在已經恢復正常的母乳喂養,跟足月小寶寶一樣能吃能喝能拉能睡了!

張主任介紹,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我國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子癇前期是發生於妊娠期高血壓的基礎之上,子癇前期的發生並不僅僅是既往患有高血壓疾病的孕婦會發生,很多沒有高血壓疾病的初孕婦也會發生。

子癇前期屬於高危妊娠,可能導致孕婦腦、肺、腎、心、血液系統等及胎盤異常,嚴重者出現多臟器功能不全,如肺水腫、腎衰竭、腦出血、胎盤早剝、HELLP綜合徵、凝血功能障礙等,也可導致胎兒生長受限、胎兒宮內窘迫、胎死宮內、早產、死產等嚴重併發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多數認為與子宮螺旋小動脈重鑄不足、炎症免疫過度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受損、遺傳易感性、多種營養因素缺乏有關,病理基礎是全身小動脈痙攣。現今尚無有效措施治療子癇前期,在孕婦和寶寶都出現嚴重併發症時,終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王靜)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產科

【附相關知識】子癇前期有相關預防措施嗎?

研究報道,子癇前期或者胎兒生長受限風險患者阿司匹林預防隨機對照實驗,證實了阿司匹林預防子癇前期的有效性。

通過早期確定高危人群,並及時適量給予阿司匹林干預可以有效減少因子癇前期導致的孕產婦死亡。2018 年國際婦產科超聲協會(ISUOG)子癇前期超聲篩查和隨訪指南和2019年FIGO指南均推薦所有孕婦應在11~13+6周進行子癇前期篩查。

孕早期(11~13+6周):通過NT確定孕周后,聯合風險因素、PlGF、MAP、PAPP-A 和 UTPI 進行風險評估。孕中晚期(14 周至分娩):尿液錯誤摺疊蛋白進行風險分級,血清學指標 sFlt-1/PlGF 比值進行短期預測和輔助診斷。

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推薦對在妊娠早中期(12~16周)開始每天服用阿司匹林(50~150mg),依據個體因素決定用藥時間,預防性應用可維持到妊娠 26~28周。國內專家建議子癇前期預防性應用阿司匹林用藥時間至少維持至 34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