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經銷商慌了

2023-07-31     新經銷

原標題:經濟下行,經銷商慌了

導語:時代紅利已經消失,但結構性機會仍然存在。

作者丨田靜

「對人類來說,疾病一直是最可怕的殺手,也是塑造歷史的關鍵角色。」這是《槍炮、病菌與鋼鐵》里的箴言,每一次世界性流行疾病過後,都意味著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大疫三年,消費方式被重塑,同時也加速了渠道格局的重構。

從過去的供小於求到現在供大於求,新型渠道不斷出現,經銷商被內外夾擊。表面上傳統經銷商們面臨價盤混亂、流貨橫行、成本高企、團隊渙散等諸多問題,深層次原因卻是快消品消費數量總量在減少,市場競爭加劇,廠家很難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去改善經銷商的毛利問題,面對激烈的競爭,經銷商不得不面臨巨大的生存困境。

很多經銷商感嘆:生意不會做了,以往的終端打法不管用了,做了特殊陳列不出銷量,大力度促銷沒有效果。

是的,經銷商正在面臨不斷分化的格局。

分 化

企業增長乏力

五月走訪市場時,聽到經銷商更多的是嘆氣聲:太難了,現在賺錢太難了。

首先,品類見頂,很多快消品類增長基本見頂,每年新品就超過15000個,並且這個數量每年都在增長。

其次,成本高,經銷商經營成本並沒有因為銷量的下滑而減少,反而是在逐年增加,尤其人工成本,不但高,招人難,也留不住優秀業務員;倉儲成本,經營成本等,每年都在增加。

再次是抗風險能力不足,由於代理區域受限,所以經銷商的生意總量一般不會太大,這幾年疫情,大多數經銷商的經營利潤慘不忍睹,能維持著活下去的,就已經算是所在區域內的佼佼者。

線上高速擴張

過去,商品進店,門店只能依賴經銷商。而現在,渠道多元化,線上、線下、線上+線下,商品進店的渠道越來越多。而電商購物已經成為主流,甚至連低值的瓶裝水和捲紙都在網上買,線上直播電商、抖音、小紅書等分流渠道不斷湧現,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購買選擇和便捷的購物體驗,市場逐漸從增量時代過渡到存量搶奪時代。

這就導致實體店的客源急劇下降,最近各大KA商超上半年財報出爐,步步高、人人樂、蘇寧易購接連虧損,雖然永輝超市扭虧為盈,釋放了積極信號,但商超客流嚴重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供應商的經銷商,自然也要跟著吃瓜落。

顯然,線上的高速擴張,直接影響到經銷商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渠道碎片化

渠道,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蓄水池,匯聚著各種流量,隨著傳統渠道逐漸失去競爭力,新型渠道的出現是必然的。

兩年前,社區團購的出現掀起了一大波衝擊,以買菜等日常生活中的剛性需求、高頻消費場景為主,用批發價直接跳過經銷商連結廠家,一度讓經銷商苦不堪言。

如今,社區團購浪潮漸漸褪去,但折扣超市、閃電倉、即時零售等新型渠道又無縫崛起,這些渠道的低價體系衝擊了經銷商原有的價格體系,很多平台往往直接和源頭產區、廠家,或者區域內的頭部經銷商合作,「僧多粥少」的競爭愈發激烈。

上有直播電商等線上衝擊,下有新型渠道的不斷湧現,給經銷商帶來的一系列衝擊:渠道更替,價格加劇。

人口紅利消失

根據有關統計,2022年,中國人口比上年減少85萬,新出生人口僅956萬,是194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有專家擔心2023年可能出現第二次人口負增長,預測全年新出生人口低至800萬左右,以後每年出生人口還可能持續下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傳統的人口數量紅利正在消失,隨之帶來的是消費結構的變化。

消費結構在改變,K型消費出現,外在「追高端」,內在「拼多多」;消費人群呈M型結構,出現了極度分化和墜落。

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更加嚴重;一端愈富,另一端愈窮;一端通脹,另一端通縮,通脹與通縮並行,這就是所謂的富人通脹,窮人通縮。

快消市場下半場競爭將由晉級賽升級為淘汰賽,整體增長放緩,渠道競爭加劇。想要破局,趨勢性的機會沒有,但結構性的機會仍然在。

未 來

內憂外患下,經銷商正在經歷一場時代大考。

那麼,過去的奶酪沒有了,新的奶酪在哪裡?

站在未來看當下

過去可能聽到過很多類似的話:

「我的地盤(市場範圍)大」,「我的客戶多」,「我的銷售額大」,「我經銷的品種多」……真正有實力有想法的廠家可能會質疑:「地盤大,市場做得細不細?」「客戶數量多,質量高不高?」「銷售額大,是靠竄貨還是靠精耕市場?」「經銷的品種多,結構是否合理?」……

只看當下,自吹自擂的經銷商往往都是曇花一現。

如何讓優秀廠商選擇你?如何讓將自身優勢做起來?

1、先做強、再做大:先做深,再做寬。先把自己的優勢做起來,就會有人來與之合作。

2、品類化經營,做壟斷生意。在渠道多元化的情況下,代理單一品牌的風險較大,拓寬品類經營,最好在當地壟斷至少50-60的市場份額,就有了強大的競爭力。

3、平台化運營,老闆變成投資人:通過平台化運營,如B2B模式,實現規模化分銷,把區域生意做得更大。

通人性者通天下

在管理團隊上,一位遵義的經銷商,橫跨紙衛、日化、米麵糧油、酒水飲料,年營業額做到了5個億,團隊員工有300餘人,他通過積分制管理,將人性化管理做到了極致。

1、提振團隊信心:要發自內心的有信心,老闆有信心,團隊才有信心,定人心才能穩團隊;

2、夯實內部管理:每一項管理都要具體到每個人,責任劃分要細緻,比如臨期品管理、庫存管理、貨款管理、費用管理,都要具體到每一位負責人。

3、全渠道突破:不同於十年前,當下渠道多元化發展,要跟上時代,線上線下做全渠道突破。

4、團隊激勵,每周定一天「發錢日」:這不僅是對員工的認可,更是一種激勵,錢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之一。

同時,企業要具備四項能力:

1、數字化:當前,數字化能力已經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能力,不論是財務、倉儲物流,還是門店的交易以及消費者畫像分析等方面,都需要數字化管理。

2、推廣能力:推廣能力是經銷商的核心能力之一,主流暢銷品的利潤普遍較低,需要不斷推高賣新提高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

3、第三方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經銷商需要具備一定的第三方化能力,將部分業務外包。

4、專業能力:經銷商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提高銷售業績,壯大企業力量。

新經銷多年走訪市場,將內部管理和數字化能力發揮出來的經銷商,成功者不在少數。

機 會

前不久,新經銷組織的【全國標杆經銷商遊學】第一期——走進嘉品雲市,給行業樹立了一個典範。

嘉品雲市創始人樊奇先生,創業六年從一個經銷商到平台商、供應商,18000多平米的倉儲物流一站式供應,閉環式數字化管理,帶給現場遊學參觀的經銷商很深的思考和觸動。

這也驗證了經銷商創始人趙波曾強調的一句話:時代紅利已經消失,但結構性機會仍然存在。

的確,2022年中國出生人口已不足千萬,僅956萬,創歷史新低,預計2023年還將會下降,負增長已經出現,人口財富兩極分化,下半場由晉級賽升級為淘汰賽。

如何抓住結構性機會?

1、分散風險、強化內功:拓展新的渠道,形成一套高效運行的管理體制;

2、品類化經營、成為區域頭部:從單一品類經營轉變到全品類經營,在區域內做到頭部,抵消渠道弱化帶來的風險;

3、供應鏈化:經銷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想要再發展,就得做大規模,此時兼并整合供應鏈就是必然的結果。

4、無限接近消費者:從「產品為中心」到「消費者為中心」的轉變,要求經銷商們,必須無限接近消費者,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

經銷商在過去三十年里不斷地在進步和進化,經歷了很多的考驗和測試。從2016年往後看,假設站在五年後看即將走過的這五年,我們會發現對整個中國經銷商群體來說,對渠道商這個行業來講,是面臨一次「時代大考」:不改變,必倒閉。

隨著大眾增長的紅利逐漸消失,經銷商需要更加敏銳地把握結構性增長的紅利,當下經銷商要做到規模化、結構化、供應鏈化才能更好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eadbb289c2ce6c5dafbbfe2d48957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