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銀行姐妹花的「午夜巴黎」,好燃

2024-08-13     新周刊

在剛過去的巴黎奧運會大眾馬拉松項目中,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中國女生在槍響之後的2小時41分03秒,衝過了終點線,奪得第一,現場瞬間沸騰到極點。

很多人因此第一次知道了黃雪梅這個名字。

但在跑圈,黃雪梅已經憑藉自己的成績多次令人刮目相看。在去年年末北京馬拉松大眾組,她剛刷新了個人PB——2小時32分16秒,迫近「230」的成績。雖然在大眾組,但這個成績已經算是精英跑者了。

黃雪梅參加巴黎奧運會。(圖/視覺中國)

在巴黎奪得第一後,有觀眾調侃,「黃雪梅,跑那麼快是要回去寫代碼嗎?」

沒錯,黃雪梅的真正職業是廈門國際銀行一名程式設計師,平常只有下班時間和周末進行訓練。

這次巴黎馬拉松賽場上,還有一位她的同事徐藝銘,來自澳門國際銀行杭州分行(廈門國際銀行的附屬機構),她也跑完了全程,拿到了巴黎大眾馬拉松為選手準備的獎牌。就在前幾天,央視還報道了她請假去巴黎參賽的事情,點燃了很多坐在辦公室里的人們。

一名普通白領,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超越自我,跑進巴黎奧運會賽場?這裡面蘊含著不平凡的故事。

「世界大眾一姐」

北京時間8月11日凌晨3點,2024年巴黎奧運會大眾組馬拉松正式鳴槍開跑。夜晚的巴黎天氣涼爽,讓黃雪梅覺得渾身舒暢。從廈門出發前,她還以為巴黎會像廈門一樣濕熱。巴黎涼爽的天氣讓她更有信心了。

儘管只是大眾馬拉松,但千里迢迢來到巴黎,黃雪梅說,「來都來了,總不能說來巴黎就為了跑個有氧」,起碼「跑得盡興,跑得滿意」。

運動員身影。(圖/圖蟲創意)

整個巴黎都在沸騰。跑道兩邊圍滿了觀眾,人們也很激動,為大眾跑者們吶喊加油。奧運會已經接近尾聲,人們想用最大的熱情挽留。這樣的氛圍也感染著黃雪梅,她第一次離奧運會如此之近,有著抑制不住的快樂。

這是百年奧運會史上,首次有普通體育愛好者站上奧運賽場。40048名大眾跑者站在跑道上,除了10公里跑,還有42公里的馬拉松。

這場馬拉松界的「午夜巴黎」,從塞納河畔的巴黎市政廳起步。跑道上,青蛙公主谷愛凌也以大眾選手的身份參與其中。選手們將一路經過巴黎歌劇院、杜樂麗花園、羅浮宮、協和廣場等名勝古蹟抵達凡爾賽宮,又折返經過艾菲爾鐵塔……

這一場馬拉松,黃雪梅沒有給自己設置十分具體的目標,因為地形複雜,環境也陌生。浪漫的巴黎夜跑,地形上卻有殘酷挑戰。除了路過很多大隧道,28公里處、凡爾賽宮附近,還有一個陡峭的斜坡,被不少跑友稱為「絕望坡」。有跑友說,目測坡度45°。

在正式跑之前,黃雪梅提前去感受過,看上去的確很難,全程有438米的累計爬升,好比爬山,但黃雪梅覺得,「不要被嚇到,放慢速度上去就行」。

黃雪梅進行戶外跑。

晚風徐徐,人們的加油聲仿佛把夜晚點燃,歷史從她腳邊略過,仿佛時間隧道。她的腳步堅定,心中極其專注,想著配速的問題,根據配速及時調整腳步。前半程,黃雪梅沖得很兇,用了1小時19分38秒,後半程保持了速度,用了1小時21分25秒。

到達終點的心情反而是平常的。當她衝刺的時候,還超過了一名正在衝刺的男性跑者。她心裡有一個感覺,「終於跑完了,我盡力了。」這是頂尖跑者的一顆「平常心」。

那一刻,她並不知道自己的成績,只知道前面一直沒有女生,後面也沒有人追上來。「我儘量保持住了自己沒有被人超越的優勢。」

但網絡直播上,人們已經在歡呼,黃雪梅以2小時41分03秒的優勢奪得第一。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位黃皮膚、身材不高但神情堅毅的女孩,難以置信地能跑,「世界大眾一姐」的稱號隨之而來。

銀行姐妹花,跑進奧運賽場

黃雪梅並非職業運動員,也沒有受過長期系統訓練。如果說有點天賦,她笑說可能是高中時候跳繩比別人跳得好。

今年31歲的黃雪梅出生於雲南昭通,那是連接雲貴川的交通要道,平均海拔1685米。或許因為她成長於高海拔地區,肺活量相對稍大。

上高中開始,她時常繞著操場跑起來,不知道跑多少米,也沒算過。直到高三的時候,學校才有了塑膠跑道,此前她從來不知道田徑是什麼,體育的道路也不曾在她腦海出現過。從小,她只知道,想要走出大山就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

她學習一向刻苦,不負眾望考上了東南大學,自己報了東南大學的軟體工程專業。直到大學,無意間她又開始跑。在學校組織的萬人迎新新年長跑活動中,她獲得了第二名,擊敗了校隊的體育特長生。此後,她被邀請加入學校定向越野隊,逐漸愛上了長跑。

黃雪梅在進行長跑運動。

2015年,黃雪梅大四了,有兩件事情同時發生。一是她要代表東南大學去參加廈門馬拉松大學生聯賽,二是這當口她收到了廈門國際銀行的面試邀請。這是她人生中第一場馬拉松比賽,這場比賽,也讓她走進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與廈門結下了緣分。

剛工作的前兩年,黃雪梅努力熟悉業務,在工作上投入大量時間——她一直是個對待工作和學習嚴謹認真的人。直到2017年,她感覺到逐漸掌握工作,加上銀行同事邀請她一起跑步、參加馬拉松,她才開始把跑步撿回來。在下班等閒暇時間,她便開始跑,每天晚上跑5~10公里。單位友好的工作氛圍,也支持她可以更好地安排跑步和工作。

她說自己不愛打遊戲,也不會做飯,於是跑步逐漸重新被發展成興趣愛好。在一些採訪中,她告訴記者,女孩子一定要找到在家庭生活之外,自己喜歡並可以堅持的事情。

跑步後,一開始身體昏昏沉沉的感覺逐漸消失,黃雪梅越來越找到自己的人生節奏。她發現,跑步的時候,她除了專注自身的配速,有時候也會想想工作的事情,很多問題就在思緒中迎刃而解,同時性格也慢慢更加開朗樂觀。

從此,黃雪梅開始出現在各地的馬拉松賽中。在黃雪梅同事的講述中,我們才得知,廈門國際銀行單位里,馬拉松氛圍極好,整個單位里經常跑的人就有五六十個,他們經常參加各類馬拉松賽事,單位里甚至形成了業餘跑團。在廈門馬拉松以及晉江馬拉松項目中,銀行還有專門的應援團,支持員工比賽。

不得不提,此次在巴黎馬拉松賽場上,還有一位黃雪梅的同事,來自澳門國際銀行的徐藝銘。

徐藝銘。

徐藝銘從高一開始陸陸續續跑步。得益於銀行鼓勵個人自由發展的氛圍,她把這個愛好堅持了下去。2021年,聽說巴黎奧運會開放了大眾馬拉松項目,帶著對奧運的嚮往,她便開始了備戰。為了積累參賽資格所需的積分,她維持了每年3000公里的跑量。

2024年,在第二輪抽籤中,她得知自己中籤了。當時正是除夕夜,她說那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就在巴黎馬拉鬆開場前,徐藝銘還上了一次熱搜:在得知中籤後,她便向主管請假去巴黎。主管以為她去巴黎看奧運會,徐藝銘說:去參加奧運會。當時銀行的主管開心批假:准假,跑出中國人的風采!

同個銀行的姐妹花跑進奧運賽場,一個堅持完賽,一個跑了女子組第一名,這還是人們頭一回聽說。於是有人調侃,廈門國際銀行不如開展一項副業:業餘馬拉松選手培訓。

「230」執念

回憶起來,黃雪梅的跑馬生涯中有兩個關鍵轉折點。

在2017年到2019年階段,她基本憑自己的感覺來訓練。頭兩年進步很大,2017 年,她的廈馬成績是4小時33分;到了2018年,跑進了3小時21分。」但之後,瓶頸出現了。

直到2019年的一次契機,當時她所在的廈門國際銀行鼓勵她參加全市運動會。從那之後,她開始撿起間歇跑的訓練。到了當年的北京馬拉松比賽,她終於破了「3」, 跑出了2小時50分的成績,比當年年初廈馬的成績進步了21分鐘!

黃雪梅開始撿起間歇跑訓練。

第二個轉折點,是她在2021年加入翔安跑步協會,協會裡聚集了一大批愛好者和有經驗的前輩。在跑友的鼓勵下,她為自己設立了5公里跑進18分鐘的小目標,半年後這個目標就達到了。在2023年3月參加無錫馬拉松比賽時,她已經跑出了2小時36分的成績。

看起來激動人心的數字,很容易讓人忽略跑步的人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

常年以來,清晨6點的翔安人民體育場,黃雪梅總會從那裡出發,沿著翔安大道輔路到翔安南路,上翔安大橋,再沿著環島北路到海堤路,路過龍舟池…… 一切重在堅持,無論快慢、無論風雨,她每天都會完成協會教練安排的鍛鍊,每周至少跑30公里。

翔安大橋沿途。(圖/圖蟲創意)

在她心裡,逐漸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跑進230!她說,好勝心推動人不斷進步。

這一次,為了準備奧運會大眾馬拉松,從今年6月份開始,她堅持在廈門的酷暑下訓練,訓練、睡覺、上班,訓練完就趕緊回家睡覺。她說,「為巴黎下了狠心」。

徐藝銘亦是如此。跑步這件事情,如果幾天不堅持,就會倒退。它考驗人的勤奮和咬牙發狠的毅力。在得知自己有資格參加奧運會大眾跑之後,她每天利用業餘時間,雷打不動跑40~60分鐘。跑步的堅持不斷撕扯著人的意志,卻也把人從生活中不斷拔起。

徐藝銘說,工作、生活和跑馬拉松一樣,有起有伏,但長期來看是螺旋上升的過程。馬拉松的精神也給了她面對挫折時以一顆平常心和勇氣。

對黃雪梅來說也是一樣的,她說,「馬拉松都跑下來了,還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從銀行的辦公室到奧運會賽場,兩個銀行姐妹花「愛拼才會贏」的故事,讓人看到了普通人超越平凡的可能,或許也透視著一座城市、一個企業包容與自由的文化所帶來的可能性。

廈門國際銀行是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也是國內32家萬億商行中唯一具有華僑金融特色的銀行。當年,為了解決僑資的引入和轉出問題,廈門在特區創辦之初成立了廈門國際銀行,其一開始就吸收合併了澳門國際銀行,在2017年,又合併了陳嘉庚先生創立的集友銀行。

一個愛護並支持員工成就自我的企業,必然會帶來內部工作向上的動力。姐妹花跑進奧運的奇蹟,也在銀行每日的工作中流動,成為一股活力的源泉。

銀行姐妹花的故事,只是無數普通人追求自我的縮影,更是中國大眾體育在近些年不斷普及的結果。2022年,中辦和國辦印發的《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就提出「按人口要素統籌資源布局」「優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支持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積極發展單位會員,探索發展個人會員」等措施,為普通人參與體育創造條件。

廈門馬拉松賽。(圖/圖蟲創意)

在這次巴黎大眾馬拉松項目中,共有120名中國跑者,其中不乏快遞小哥、來自大學的跑團、二孩媽媽和電競選手等生活在不同角落裡的普通人。馬拉松自誕生起,就是屬於大眾的運動。近些年,隨著國內各大城市體育基礎設置的普及和全民賽事的推廣,越來越多人加入跑道。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人人都可以超越自我,在自己的生活里成為黃雪梅。

作者:劉車仔

校對:遇見

排版:鹿子芮

文中未標註來源圖由廈門國際銀行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e7902abc90ec8efcf854554678f1f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