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自己購買的產品背後的故事,也傾向於購買壽命更 長、或許能夠傳承給下一代人的產品。經 久耐用、不過時的經典設計、高質量成為消費者們新的關注點,也是許多產品設計師的工作要點。設計師對產品的規劃方式、生產地點、開發資源以及製造方式有著巨大的影響。
在關於可持續性和一次性文化的批判性討論中,一種「較慢」的設計方法正在取得進展。在這裡,「慢」不是指設計和生產的時長,而是指創造性思維、過程和產品的整體方法。它與設計延伸的意識、對日常行為的責任感以及豐富個人與社區的經驗有關。
在這一語境下,作為一種基本設計原材料, 木材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自然的外觀和質地,本身具備的可持續性,讓木材成為慢設計的理想選擇。德國柏林的國家應用藝術美術館和美國闊葉木出口委員會共同發起 「慢」(SLOW)項目,項目主辦方選取了紅橡樹木、櫻桃木、軟楓木和硬楓木這四種目前利用程度有限的木材,並邀請了一些年輕的設計師,結合各自的興趣和經歷來探索這幾種木材作為設計原料的可能性。
>「碎石」,馬克西米利安·貝克
「慢」項目的成品組成展覽《慢:為快速變 化而做的慢設計》(SLOW:Slow Design for Fast Change)。目前,這些作品正在德國國家應用美術館展出。美術館館長克勞迪婭·班茲 (Claudia Banz)說:「今天,重要的是考慮材料、使用壽命和可持續性的話題,「慢」項目從這裡出發,形成一個完美的匹配。」
項目導師之一加思·羅伯茨(Garth Roberts) 認為,木材是一種天然的材質,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一種基本的元素,就像石頭、火,都是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接觸過一千次的元素。在輔導年輕的設計師時,羅伯茨傾聽他們的故事,試著找出內在的聯繫,他會問:「木材對你本人意味著什麼?」這一發問過程,讓設計師有機會深入挖掘,找到讓木材成為特殊創作材料的具體切入點。
「再度;收藏」(RE;Collection)是一組雕塑狀儲物系統,由美國櫻桃木、軟硬楓木和紅橡木製作而成。它的創作者韓實許(Hansil Heo)從「慢」的定義出發,展開關於「慢設 計」的思考。她問自己,什麼是「慢」?慢並不意味著停滯,它表面上看起來停止了,實際上,它仍然在變化。這種變化不是馬上肉眼可見的,但是通過記錄,我們知道變化發生了。
> 無盡的花園,奧托之家
注重歷史和傳承的韓國文化是這件作品的靈感來源。來自韓國的設計師韓實許和木材最初的聯繫,是他的樹。在韓國傳統里,當一個家庭迎來一名新生兒,父母會種下一棵樹。樹會伴著這個孩子一同成長,成為他們的遊樂場、庇護所和玩伴。之後,它可能成為一件家具或者是棺材的原料,人與樹通過這一方式再次建立聯結。「再度;收藏」的關鍵詞是「回憶」和「收藏」,設計師希望藉助這一作品,幫助使用者有意識地收集身邊的私人物品,也收集個人記憶,將自己的物品和記憶放在這些形同雕塑、可自由組合的圓柱形的置物盒裡, 使用者會和這些盒子,和「自己的樹」建立聯結。最後,他可以將這些盒子和盒子裡承載的故事,一同贈送給另一個人。「再度;收藏」就像一棵樹,是一個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的對象,充當使用者回憶和故事的存儲空間,以確保他們最珍貴物品的安全。
設計師克萊門思·布塔爾特(Clémence Buytaert)從時間角度入手,開啟她的創作。 她認為「慢設計」的定義是指花費時間、減 少浪費、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並且在我們生活的社會和環境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點。 「最能代表緩慢和耗時部分的比喻對象是什 麼?」布塔爾特問自己,最後找到了搖椅,這是她眼中「慢設計」的理想體現方式:搖椅地來回運動,鼓勵人們在活動中保持覺察; 而「搖椅」作為一種家具物品,傳統上會代代相傳。她用美國紅橡木做成「搖椅」(Rocking Chair),整把搖椅設計周到,給人一種手工打造的感覺,但考慮到實用性和減少運輸過程的碳足跡,它也可以進行扁平化包裝。
設計師馬克思米蘭·貝克(Maximilian Beck) 關於「慢」的探索把他帶到了鵝卵石這一物件和它背後的歷史。貝克的作品,取德語的鵝卵石「Kies」為名,將四種木材都納入創作,以此來呈現鵝卵石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歷史。貝克通過研究鵝卵石的自然形成,開始了設計過程。多年來,來自山脈的石頭沉積物,從冰川出發,通過河流的運輸,最後抵達海洋。這個過程會慢慢侵蝕石頭的粗糙表面,在幾個世紀的「遷徙」歷史中,它們最終獲得光滑的外表,分布均勻的有機形狀,成為鵝卵石。對於貝克來說,這個過程是慢速項目宗旨的體現。
>「搖椅」,克萊門思·布塔爾特
「我喜歡用木頭工作,尤其是傳統的製作木接頭的方法。」創作中,貝克儘量使用傳統的加工製造方法,雖然它們可能意味著更長的耗時和更高難度。他的「鵝卵石」(Kies) 桌凳系列,由一堆大小不一的「鵝卵石」組成,平滑的邊緣和中性色帶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像某種有意為之的減速,這一視覺特徵與當今快節奏的世界形成鮮明對比,並賦予「慢家具」這一概念新的維度。
安娜·科普曼 (Anna Koppmann) 的「(非)尋常椅子」(The (UN)Ordinary Chair)將慢設計和「美」聯繫起來。科普曼試著挑戰設計關於美的定義,她問:「美僅僅是外表的問題,還是有比肉眼所見更多的東西?」受到設計師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和賈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的書《極度尋常:日常里的感受性》(Super Normal: Sensations of the Ordinary)的啟發,科普曼設計了一把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椅子。這件作品以其經典的形式和創新的材料運用為要點,她描述這把椅子是「與椅子原型的調情」,借這把表面平常的椅子,她希望能引起人們對比「外表美」更重要問題的關註:如何支持可持續性的林業系統。
在設計中,科普曼把美國櫻桃、楓木和紅橡木都納入原料,紅橡木被用來製作彎曲部件,包括座板和靠背;楓木本身很堅實,適合承重,被用來製作椅子腿;櫻桃木具有美麗的紋路,在第一把椅子中被用於塑造座椅結構,也被用作第二把椅子靠背上的小插圖。 直到現在,把不同類型的木材組合用在一件家具里,這以設計方式來說仍然是不多見的。在科普曼看來,這種推崇「單一木材」通常是一種品味問題。而從長遠來看,如果人們繼續一味以挑剔地方式從森林挑選原材 料,森林系統不可能保持健康,也無法適應變化不定的氣候。這把「(非)尋常椅子」讓木材的組合在視覺上和材料上都對人們的生活空間產生吸引力,同時,它的多元材料也有助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組合」,Theo Luvisotto
莎拉·霍斯利(Sarah Hossli)和洛倫茲·諾艾爾 (Lorenz Noelle)的「森林」(Forest)將森林的生態系統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從研究美國闊葉木出口委員會生成的交互式森林地圖開始創作。這些地圖直觀地描繪了美國闊葉林的數量、生長和消耗情況,這些自然生長的 森林巨大且多樣,櫻桃樹、楓樹和紅橡樹占總數的 40%,並且增長速度遠遠大於使用速度。「森林」採取了四種木材,以交互式森林地圖的數據為基本「素材」。木材的存量、木材的去除以及林業的可持續性被轉化為碗, 最終成品是九個碗的集合。所有碗的形狀完全相同,但大小不同,不同地區和木材類型的數字不同,參觀者通過這一作品可以很容易地閱讀這些數據信息。但設計師也希望人們可以從這些碗中感受木材本身的價值,這些碗按照森林中樹木分布的形狀來擺放,模擬出一個象徵性的森林。項目導師漢娜·威廉 (Hanne Willmann)認為這一作品是一個展示木材主題深度的好例子,她說:「作為設計師應該多問自己,我會選取木材進行創作嗎?如果是的話,我打算用哪種木材?這些問題有助加深設計師對特定木材的感覺。」
西蒙·格林(Simon Gehring)的作品「剩餘物合成」(Leftover Synthesis)探索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家具生產中產生的木屑和廢棄木。 格林對「可持續性」的木材概念提出質疑, 他說:「如果你深入了解它們,你會發現一般 來說,木材並不意味著可持續。」他認為,今 天的設計消費領域的趨勢都表明,我們應該 更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加入「慢」項目後, 他提出採用「已經使用過的木材」的想法。 即,用整個項目工作室里產生的廢棄物來製作他的作品,從其他參與者那兒,他收集了大量木屑和廢棄木材,用來製作他的三把名 為「剩餘物合成」的椅子。在工作室,經常 有其他設計師拿著剩餘木材來找他,有時會說:「這些是你桌子的腿。」
和安娜·科普曼的看似尋常的椅子相比,格林的椅子完全不像傳統的椅子,它們由許多單 一的、較小的部分組成。格林藉助算法,儘量最小化地處理木材,低於一定尺寸的剩餘 木材通常會被分類、焚燒或切碎,大部分木材保留它們各自的形狀。通過使用適應不同形狀和尺寸的算法,他將剩餘的木材精確排列,就像積木一樣,創造出家具的形式,賦予木材第二次生命,成為有功能的物品。「剩餘物合成椅子」使用的零件尺寸和數量都可變,這意味著每把椅子最終都以不同方式組裝,且具有獨特的飾面。
> 西蒙·格林的剩餘合成;森林,莎拉·霍斯利和洛倫茲·諾埃爾;搖椅,由克萊門思·布塔爾特設計;再度;收藏, by Hansil Heo; Anna Koppmann 的(非)普通椅子;和 Combo,作者 Theo Luvisotto
設計工作室奧托之屋(Haus Otto)的「無盡花園」(Endless Garden)同樣選取了紅橡木為原料,並以模塊化為探索重點。「無盡花園」一個模塊化的儲物系統,可以作為書架或其他功能的置物架,它強調了在一個越來越快的世界中「慢」的含義,並處理了長壽、 可持續性和減速的想法。 奧托之屋兩位成員尼爾斯·科爾納(Ni l s Körner)和派屈克·亨利·內格爾(Patrick Henry Nagel)都來自德國南部的村莊。加入「慢」項目後,他們重新回到黑森林,看看森林自然的美學。與當今以工業和速度為特徵的大城市相比,農村地區更容易喚起人們「減速」和「傳統」的想像。他們找到了從小熟悉的柵欄作為創作切入點。柵欄通常被作為一種浪漫化的房屋所有權的象徵,奧托之屋以俏皮的方式給柵欄提供了新的解讀視角。柵欄通常意味著「安居某處」,而「無盡花園」的柵欄選取了傳統柵欄的一個片段,可以往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生長」,以適應現代生活的空間變化,它強調水平結構,且通過互鎖的連接元素,創造出一種無限的印象。奧托之屋的柵欄,是一種尺寸規格可變的物件,通過一次次重組,它們創造新的空間結構,也重新定義人類的生活空間。「我們塗刷了木材表面,你可以看到材料的生長年份。這是我們喜歡的元素,通常這種木材是在戶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以自然地看到這一點。」設計師說。
「 慢 」項目導師塞巴斯蒂安 · 赫克納 (Sebastian Herkner)認為,參與項目設計師們的木材設計作品,提醒了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人們,「慢」的一部分意思是「耐心」。赫克納表示,很多人忘記了如何保持耐心,忘記了一棵樹需要時間來生長。「樹並不是像你網購的產品,今天下單,第二天一早就抵達你家門口。在成為商品前,這棵樹已經有它自己的故事,你從木紋中讀到這些故事。」在消費木材為原料的設計產品時,消費者需要意識到,這些工作室出產的高質量物品,需要時間,需要人力,它們的背後有經驗、知識和熱情為支撐。從這九組設計師的「慢」設計作品裡,赫克納看到了這些特質。(編輯:九月) (作者系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藝術史論系博士)
文 Article > 張夢卿 Somer Zhang ;
圖 Picture > 德國柏林國家應用藝術美術館 Kunstgewerbe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