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路:知行合一,為中小銀行探索合適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 2022優秀畢業論文

2022-06-30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

原標題:范大路:知行合一,為中小銀行探索合適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 2022優秀畢業論文

又是一年畢業季,兩年的學習時光為同學們加載了宏觀思維、金融知識、全球視野,他們也對企業的運營經驗進行重新梳理總結,對未來企業的戰略規劃、行業發展產生了新的思考。

歷時半年多的籌備,同學們在畢業論文中集中呈現了他們對企業、行業及金融體系的思考,並結合自身經驗,對行業發展、體系完善建言獻策。

在今年的畢業答辯中, 平頂山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研究院院長范大路中子星創科創始人兼CEO張鵬兩位金融EMBA同學的論文獲評 「優秀畢業論文」

圍繞選題以及撰寫中的挑戰及攻克,范大路分享了他的經驗。

分享人

范大路

金融EMBA2016級(8期)

平頂山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論文題目

《數字化轉型對中小銀行績效影響的研究——以 PDS銀行為例》

論文摘要

在利率市場化與防範系統風險的嚴監管趨勢下,中小銀行經營愈發艱難。數字化轉型這一工具的運用,為中小銀行變革式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也為其績效的提升帶來了支撐。在金融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中小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重塑自身發展。數字化轉型的應用對傳統銀行業務進行顛覆性的改造,不斷彌補傳統中小銀行經營業務上的短板。現有研究對數字化轉型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但仍缺乏對數字化轉型提升中小銀行績效內在機制的分析。基於此,本文擬重點 探討數字化轉型對中小銀行績效影響作用的理論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為中小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以及發揮績效提升效應等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支持。

本文由六章構成第一章是緒論,介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論文可能的創新之處。 第二章為理論基礎和文獻綜述,首先,系統性梳理了長尾理論、交易成本理論、風險管理理論等相關理論基礎,搭建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然後,從理論研究視角回顧了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和外延,從應用研究角度評述了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的影響和效果。 第三章為作用機制分析,深入探究了數字化轉型與銀行表內外業務、信貸風險和經營模式的內在邏輯關係與作用機制,為數字化轉型促進銀行績效改善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第四章為數字化轉型提升中小銀行績效的現狀與問題,分別從戰略規劃、技術創新、業務變現等層面剖析了中小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的現狀,並從數據資源、技術能力、運營支撐等角度揭示了中小銀行發揮轉型效應的制約困境。 第五章為數字化轉型提升中小銀行績效的路徑與案例,首先,分別從實施數據化治理、打造數據化平台、採用數據化運營等維度明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路徑與方式,推 動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的落地,然後,選擇 PDS銀行進行典型案例研究,通過分析其轉型背景、路徑和問題的解決,發現數字化轉型能夠顯著改善其經營績效,提升其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優化其經營發展模式,為中小銀行推動數字化轉型進程提供了理論思考與路徑探索。 第六章是對全文的總結,歸納主要的研究結論,得到相應的政策啟示,並對進一步的研究進行展望。

經驗分享Q&A

1. 論文為何選擇這個選題?

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時候還是比較糾結的,當時覺得有很多選項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房地產融資問題、系統性金融風險問題、貨幣政策在商業銀行中的傳導等等。這些研究方向,在咱們學院上課的時候,老師們都有比較詳細地講解過,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的轉型要求金融功能的變革,以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選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包容性,這也給銀行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在利差收窄、金融脫媒、監管趨嚴、不良承壓等衝擊的背景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得銀行傳統發展模式變得日益艱難;另一方面,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扭轉金融與實體經濟錯配失衡,實現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為銀行突破發展瓶頸提供了重要的機會窗口。

數字化轉型為金融創新賦能,為銀行轉型發展提供支持。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的應用都給銀行轉型發展帶來新的窗口。比如,電報技術的應用推動銀行電匯業務發展;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推動網際網路銀行的進步;移動技術的應用促進手機銀行的普及。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銀行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來自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通過跨界競爭快速搶占銀行傳統業務領域,重塑金融生態,改變金融供給模式。應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國內外銀行積極開展數字化應用實踐,推動經營模式、風險管理的革新,助力銀行績效提升。比如,銀行通過整合內外部信息,推出稅易貸、發票貸、流水貸等產品,實現業務模式的變革。

以上這些經濟、金融和科技的巨變以及所得到的啟示,都是在學院廖理教授給我們講授的「金融科技」課程中所得。加之我本人長期在銀行工作,對銀行發展問題無論是理論方面的,還是實操方面的都必須直面面對,並加以解決。尤其是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雲計算在金融機構中的應用,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成為理論界、實踐界關注的重點問題。

我的導師徐諾金教授是金融領域的權威專家,長期思考金融發展問題,並指導銀行的轉型發展,在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建樹頗豐。老師以前瞻的戰略性眼光指出, 「未來,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將更加注重提升金融科技的實用性、自主化,以數據賦能為手段,推動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但中小銀行囿於法人治理不完善,資本金緊約束,人力資本積累不充足等問題,制約其發展。當前的研究文獻在釐清數字化轉型對績效提升的路徑和機制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可以在這個研究問題上再深入挖掘,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以及提升發展質量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綜合以上考慮,在導師的指導下,從眾多備選題目中,最終選擇將數字化轉型與中小銀行績效關係作為研究對象,從理論分析、案例分析結合的方法,探討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影響的路徑,為中小銀行探索合適的轉型路徑提供借鑑。

2. 論文籌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挑戰?如何調整解決的?

在論文籌備過程中,主要的困難與挑戰是, 如何打開數字化轉型與銀行績效之間影響機制的「黑箱」,如何整合多元化的理論形成新的分析框架,如何選擇代表性的案例等。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基礎上,在向學院老師們的請教中,我不斷深化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把握數字化轉型的作用機制和路徑,一步步解決研究問題。

在文獻梳理中, 現有研究對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的影響存在著兩方面的效應一些文獻認為,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有溢出效應。比如,數字化轉型有利於風險控制、提供經營效率、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 另一些文獻則認為,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有擠出效應。比如,大銀行先天技術優勢擠占中小銀行發展空間。面對相互矛盾的觀點,需要研究其綜合效應的方向,來解決理論層面的挑戰。按照文獻研究的不同視角,重新梳理文獻,從技術手段、信貸結構、風險管理角度分析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的影響, 結果表明,溢出效應大於擠出效應,表現出正向影響,即數字化技術能夠為銀行績效賦能。這個問題的解決,讓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數字化轉型是銀行績效提升的重要工具,而且有必要繼續深入研究。

在影響機制的分析中,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的影響路徑紛繁複雜,不同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兩者的影響機制。比如,一些研究者從風險承擔、獲客效率、創新能力、財務增進等方面,分析兩者的影響關係。之前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對於揭開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的影響機制的「黑箱」,還需要進一步整合理論基礎,將多維度的分析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才能形成貼近客觀現實的結論。 於是,我通過系統研究,梳理整合了長尾理論、交易成本理論、風險管理理論,構建了新的研究框架,從業績、經營、風控角度探討兩者的作用機制,為重新審視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績效提供了方向。最終,也算是挑戰「黑箱」成功。

在案例研究中,開展數字轉型的銀行眾多,如何選擇案例銀行比較關鍵。PDS銀行具有非常強的代表性,資產規模達到中小銀行的中位數水平,面臨著大多數中小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技術約束、人才約束等問題。而且我在PDS銀行親自督辦數字化轉型工作,對數字化發展過程及其對績效的影響機制相當熟悉,能夠實現理論分析與案例分析的有效結合,為中小銀行提供出一般化的模型,指導中小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

3. 撰寫論文及答辯過程中有何收穫?

整個研究過程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勞動,但收穫頗豐,加深了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深刻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對於提升銀行績效的關鍵路徑,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以及績效提升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撐。

研究過程,最辛苦的是閱讀大量的研究文獻。雖然在實踐中,接觸過許多數字化轉型的案例,但最初對理論文獻閱讀甚少。首先,從學院廖理教授的課程上,我了解了金融科技的發展沿革與前沿,順著老師的研究,我開始對國內外文獻進行了有序的梳理,逐漸整理出數字化轉型的脈絡,理清當前對於研究問題的研究現狀,研究對象的把握以及研究方向。 文獻的閱讀讓我從浩瀚的資料中,找准了研究問題,把握住了研究對象,了解了研究現狀,為創新研究思路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研究過程,是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導師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不斷思考,才能一點點前進。導師提出了數字化轉型通過什麼路徑影響了銀行績效?數字化轉型對於銀行績效影響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數字化轉型在微觀案例層面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在研究過程中,這些問題被一一解答,實現研究不斷的進步。

撰寫論文過程中,讓我更加清晰認識到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路徑,中小銀行不同於大型銀行,資源約束條件多,只能將資源用於關鍵的領域,那麼就得清晰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對績效提升的關鍵環節。從這些環節入手,才能更好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更好地推進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提高績效。

開題報告和論文答辯環節中,老師們的諸多建議為論文質量提升提供支持。老師和專家針對論文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比如,張曉燕教授提出的數據孤島的形成與解決?內外部數據整合是如何提升銀行績效?等等,我經過認真思考,都做出了修改。這些問題的回答進一步完善了案例研究,更好地支撐研究結論,使案例更具有代表性。

回顧整個研究過程,收穫頗豐。 一方面,認識到學習永無止境。在工作之餘,選擇繼續深造,通過了解行業發展前沿、動態,熟悉理論分析方法,同業發展動向,學習理論知識,吸收國內外當前研究熱點,綜合提升學術能力; 另一方面,認識到知行合一對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老師們對論文指導,給予我很多啟發,讓我將知識運用到工作當中,能夠為銀行轉型發展提供更多的實踐依據。

最後,真誠感謝五道口金融學院所有老師們傳道受業解惑,正是老師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我的論文才得以獲評校級優秀論文。研究無止境,我會繼續在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努力,持續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丹凌

2022畢業季

  • 院長廖理在2022清華五道口畢業慶典上的講話 | 在不確定性中成長
  • 畢業生代表張鵬在2022清華五道口畢業典禮上的發言:不負時代 不負夢想
  • 陳孝良:道口一別後,小院十年間 | 2022畢業季
  • 倪海瓊:五道口讓我更具有拼搏精神和家國天下的擔當 | 2022畢業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dd5a37f1af5f51391afa2ac1e36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