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不能再低估陳思誠了,拯救懸疑片的6字密碼,被他發現了?

2023-07-16     皮皮電影

原標題:以後,不能再低估陳思誠了,拯救懸疑片的6字密碼,被他發現了?

01、

中國電影過去有過懸疑片嗎?

鳳毛麟角,有也多是港台地區拍的影片。

比如杜琪峰的《神探》。

90分鐘的戲,前89分鐘都平平無奇,結尾1分鐘的換槍戲,讓影片一下子成了永恆的經典;

比如楊德昌的《恐怖分子》。

用懸疑當作手術刀,切開了台灣的社會剖面,結尾的神轉折,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比如《全民目擊》。

故事很好,表演上乘,堪稱懸疑片和香港警匪片的經典融合,但劇情上總讓人想到《控方證人》等經典。

比如《烈日灼心》。

犯罪片導演曹保平用一部電影,捧出了三個影帝,也堪稱經典。

但作為一部懸疑片,其懸疑屬性,還是差點意思。

比如《踏雪尋梅》《正義迴廊》。

皆是取材於香港都市傳說,讓人看得冷汗淋漓,但獵奇屬性,遠大於懸疑。

比如這幾年台灣拍攝的《目擊者之追兇》《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血觀音》等。

情節跌宕起伏,關注社會邊緣人群,質量上乘,但受眾面極窄。

總之,這些優秀的懸疑片中,懸疑只是點綴,很難成為主菜。

懸疑片在中國電影中,並未形成氣候。

02、

國產懸疑片,是何時發展起來的,還得從國產懸疑劇說起。

因為懸疑片的本質是一個解謎遊戲,有一定觀影門檻,對於大多數追求消遣的觀眾來說,並不適用。

要想欣賞懸疑片,就得依靠懸疑劇培養起欣賞習慣。

最先爆火的懸疑劇是《少年包青天》。

精巧的詭計設計和大家熟知的包青天故事相結合,讓內地觀眾看得如痴如醉。

這個系列一共有三部,主演分別是周傑、陸毅、鄧超,全都是當年的當紅小生,也足見該劇的熱度。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能張口唱出孫楠和那英演唱的主題曲。

但20年過去了,現在來看,這部劇能成功,其實就是打了一個信息差。

最經典的第一部里所有精妙的詭計都是照搬《金田一少年記事簿》,後面兩部沒處抄了,質量立刻斷崖式下滑。

不過,即便是抄來的作品,依然是國產懸疑劇里鶴立雞群的存在。

接著爆火的是《神探狄仁傑》和《大宋提刑官》。

這兩部劇真正成為了國產懸疑劇的巔峰,詭計設計巧妙,還結合了歷史真實事件。

演員的表演也很經典,還誕生了諸如「元芳,你怎麼看」這樣的熱梗。

但因為缺乏帥哥美女的組合,熱度上很一般。

2006年後,柳雲龍用《暗算》拉開了諜戰劇的序幕。

懸疑劇也就改頭換面,融進了諜戰劇里。

劇中設局和破局的回合制遊戲,就是懸疑劇的變形。

從2006年的《暗算》到2009年的《潛伏》,從2011年的《黎明之前》《懸崖》再到2017年的《風箏》,在諜戰劇最火的那幾年,並沒有出現懸疑劇的身影。

2017年之後,諜戰劇逐漸式微,懸疑劇也脫離出來。

於是我們看到在2019年,愛奇藝推出了「迷霧劇場」,拍出了《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這樣精彩而有深度的作品,「爬山梗」爆火網絡。

之後優酷、騰訊、芒果也聞著味兒過來了,拍攝了大量的懸疑短劇。

儘管質量良莠不齊,但懸疑劇,這個類型已經蔚然成蔭。

到了今年5月,一部《漫長的季節》將國產懸疑劇推向了新的高峰,公眾對懸疑劇的欣賞水平,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而伴隨著懸疑劇的風起雲湧,國產懸疑片也開始了迅猛發展。

真正的開端是2015年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

這部影片就是一部標準的懸疑片,能明顯看出陳思誠閱讀過大量日式推理小說,他也將「本格推理」植入了觀眾心中,張子楓的笑成為影片最好的註解。

但問題在於,懸疑片畢竟小眾,《唐人街探案》口碑爆棚,但票房只有8億,這已經是國產懸疑片的天花板了。

所以陳思誠之後做了拆分。

在拍攝《唐人街探案2》時,他故意把懸疑部分弱化,加入了冒險和喜劇元素,拍成了合家歡電影。

《唐探》系列到後期,懸疑基本已經成了一個佐料了。

與此同時,他又用最經濟節約的方式,開闢了懸疑片的新賽道:即找來現成的本子,雇來年輕的導演,自己坐鎮後方,打造一條「懸疑片生產流水線」。

《誤殺》《誤殺2》包括這次的《消失的她》,都是這條流水線上的產品。

很多人看不上陳思誠的這種拍片模式,覺得他是投機分子。

沒有自己的原創,沒有自己的情懷,只會根據市場的喜好,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縫合在一起。

但在懸疑片剛剛成型的野蠻生長期,這種看似偷懶方式或許是最務實的,「完成有時候比完美,更重要」。

另一個例子是郭帆。

他拍了《流浪地球》系列後,被封為「中國科幻片教父」,但在輝煌背後也曾有過不堪。

當年他從寧浩手裡拿過《流浪地球》的本子時,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他上一部作品是《同桌的你》,一個拍青春傷痛文學的菜鳥導演去拍科幻大片,簡直是痴人說夢。

郭帆說服別人的手段,同樣不高明,就是靠忽悠。

他忽悠別人說,這部影片會邀請劉德華和梁朝偉做主演,他給剛畢業的學生畫餅,讓他們免費給自己做特效;

他給合伙人講情懷,讓對方賣房支持自己拍片,他甚至忽悠了吳京帶著7000萬投資進組。

最後這個大忽悠在所有人的半信半疑中拍出了《流浪地球》,也真正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

當他做成這件事兒,沒人會再追問過程中的細枝末節。

陳思誠在做同樣的事兒,在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他和郭帆是一體兩面。

郭帆負責特效技術的革新,靠的是一種仰望星空敢想敢幹的勇氣,天馬行空的想像,扎紮實實的技術,領先於大眾的審美。

陳思誠負責打造類型片生產線,靠的就是開連鎖店式的務實精神,病毒式的複製,把觀眾當上帝般的討好,量大份兒足的包裝爽點。

03、

《消失的她》一定不是中國懸疑片該有的樣子。

但通過目前散落的碎片,我們已經可以拼湊出國產優秀懸疑片的模樣。

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

第一個關鍵詞是「原創」。

翻拍當然可以做,但翻拍一定不是國產懸疑片的出路,原創才是。

陳思誠做不到的,其他人已經做到了。

2017年的《心迷宮》就是典範。

這部農村題材犯罪作品,將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巧妙地串聯起來,多視角拼圖故事給人以極大的解謎樂趣。

這是導演忻鈺坤的處女作。

他不僅是導演還是編劇,在劇本創作上玩出了花活兒,寫出了近些年難得一見的好本子,也為之後的懸疑片豎起了標杆。

2019年的《平原上的夏洛克》,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風格的延續,只不過增加了一些喜劇的元素。

第二個關鍵詞是「後勁」。

對於真正優秀的懸疑片來說,光有好故事遠遠不夠。

以《心迷宮》為例,影片故事固然精彩,但多數劇情衝突靠「巧合」來完成,很難映射現實生活,後勁兒也略顯不足。

《隱秘的角落》小說作者紫金陳被稱為「中國的東野圭吾」。

他曾評價,年輕的推理作者,常常沉溺於設計精妙的詭計,而忽略了人物背後的情感。

同樣的道理,好的懸疑片需要好故事,更需要深度。

完成這種進階的,還是導演忻鈺坤。

他的第二部作品《暴裂無聲》在故事性上比《心迷宮》差了很多,但在人性的隱喻上,卻更加高明——

羊肉火鍋,絞肉機,污染的井水,被戳瞎的雙眼,咬斷的舌頭……

每一個鏡頭背後都藏著血淋淋的現實。

這部講述人吃人的懸疑片里,解謎不是關鍵,揭露社會現實才是導演的發力點。

觀感上很像台灣的《大佛普拉斯》,但拍得更加凌厲與尖銳。

第三個關鍵詞是「娛樂」。

懸疑片想要出圈,想成為成熟的商業類型片,想要突破票房天花板,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娛樂性。

你故弄玄虛地設置謎題,你苦大仇深地控訴人性,只會把普通大眾拒之門外。

陳思誠這些年做的事兒,就是將懸疑片娛樂化,而《消失的她》就是集大成之作。

這部影片作為懸疑片來說,故事談不上多高明,有很多影片的影子,基本上看個半小時,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它的深度也不夠,最後對愛情的探索,也是形式大於內容,遠遠不如同類型的《消失的愛人》。

但這都架不住它拍得確實好看。

有靚男俊女的搭配,有都市傳說烘托氣氛,有真實事件襯底,有恰到好處的反轉,有全員在線的演技,有荷爾蒙爆棚的飆車槍戰。

每一項或許都不是頂級,但加在一起就是一部娛樂性拉滿的商業片。

很多人說陳思誠是縫合怪,但放眼整個中國電影圈,能把這麼多元素縫合在一起,不違和,不串味兒,只有陳思誠能做到了。

陳思誠或許不是電影大師,但絕對是好的電影裁縫,這個裁縫就是中國電影急缺的人才。

04、

2023年,懸疑劇《漫長的季節》口碑封神,懸疑片《消失的她》票房大賣。

這不是巧合,而是我們等來了一個好的時機,不信你看看周圍遍地開花的「狼人殺」和「劇本殺」。

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優秀國產懸疑片的雛形。

給一個簡單的公式,它應該是《心迷宮》這樣的原創故事,加上《暴裂無聲》這樣的表達深度,再加上《消失的她》這樣的娛樂元素。

「原創」、「深度」、「娛樂」,這6個字將成為拯救國產懸疑片的密碼。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dbed586e1b6d3ad5a18c08c658fc7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