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報記者 楊雪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新作為。永川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了「2235」總體發展思路,做出了「一城兩基地」的戰略部署。作為永川「母城」,勝利路街道扛責上肩、積極應考,堅持黨建引領,推進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為永川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品質生活發展示範區提供「一域支撐」。
微訪談
從全局謀劃一域
以一域服務全局
——訪勝利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成虎
「永川『2235』總體發展思路為永川一域——勝利路街道發展定好了向、布好了局,我們將履好職、用好功。」勝利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成虎對貫徹落實永川「2235」總體發展思路有自己的理解。
勝利路街道系永川「母城」。怎樣讓永川「2235」總體發展思路在「母城」落地落實?王成虎給出了答案:做好「一域支撐」是貫徹落實永川「2235」總體發展思路最好的回答。勝利路街道制定了「154」工作思路,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1」,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一城兩基地」建設目標,打基礎、挑擔子,做好「一域支撐」;「5」,實施工商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更新換擋升級、鄉村振興提速升級、社會民生改善升級、基層治理優化升級「五大行動」;「4」,抓好全區產業承載地、優秀人文傳承地、人口聚集承接地、平安建設示範地「四地」建設。
要再續永川「母城」輝煌,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是關鍵。王成虎說,勝利路街道研究制定了堅持黨建引領,傳承歷史人文,為永川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示範區而率先示範的目標任務和實施路徑——「六個一」工程。
具體說來就是:以重現唐朝建築文化,培育特色商業街區為主題,打造一條「776唐街」;以法治、孝親、誠信、親子、和善等文化為主題,打造一批主題微客廳;以創新黨建引領方式,重現歷史文化記憶,打通「化人」最後一米,豐富「書香永川」內涵,打造一個社區博物館群;以「文化活態+商業活化」方式,打造一批「百年老店」;以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為目標,建設完善綜合治理、糾紛聯調、社區管理、安全監管四大「車間」,實施集成化、集約化管理,打造一個基層「智治工廠」;貫徹落實「書香永川」鑄魂、樹人、飄香要求,開展「書香永川潤澤勝利」一系列活動。
答好時代課題,是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積極回應。勝利路街道「聚產」「拓城」「靚景」,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空間,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讓城市和鄉村更靚麗、更宜居,更有發展活力。
見行動
承載「支撐」使命再續「母城」輝煌
今年以來,勝利路街道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圍繞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三個重點,集聚智慧力量,再續永川「母城」新篇章。
城市篇章
留住城市根與魂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有了文化內涵,才會有生命、有風骨、有魅力。永川「母城」文化基因在哪裡?其實,就鑲嵌在老城一條條街巷的肌理里,積澱在一個個看似平凡而偉大的身邊人骨子裡,等待我們去尋找、去挖掘、去傳承。
石油匯碧苑,是川渝石油川南礦區石油鑽井工人生活的場所,這片故土承載了他們數十年奮鬥精神和青春記憶,記錄著祖國「三線建設」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歷程——
1956年5月28日,川南地區第一口探井——永川縣黃瓜山構造1號井開鑽;
1966年,塘河構造會戰中,1號井關井求壓時,突發大火,32111鑽井隊全體職工和部分鑽前團人員奮力搶險,保住了氣井和氣田。當場犧牲6人,傷21人。毛澤東主席親自接見了團隊負責人;
1991年,62名川渝人組成中國滅火隊,前往科威特,拯救732口被伊拉克軍隊點燃的油井;
…………
永川石油工人可歌可泣的「鐵人」精神和新中國彌足珍貴的發展歷程,我們不能忘記,必須留存下來,讓更多的人知曉。為此,勝利路街道打造了匯碧苑小區社區博物館,以文化盛宴的方式將這些歷史呈現於世人,籍以尋回記憶,加固歷史,記錄變化,傳承文脈。
目前,該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中,將於今年9月底對外開放。文曲路社區黨委書記蔡敏說:「今後,將把社區博物館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石油精神』在社區永遠流傳。」
勝利路街道在重慶率先打造社區博物館群,以文化進小區的方式培根鑄魂,打通「化人」最後一米,豐富「書香永川」內涵和外延,力爭3年內建成10個社區博物館,其中匯碧苑小區、紅江小區、電力小區、郵電小區等4個社區博物館將在今年建成並開放。
除了社區博物館群,還有在深度設計的「776唐街」、建設中的主題微客廳、「百年老店」等一系列舉措,都是勝利路街道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好城市記憶的生動實踐。
留住歷史,才能留住未來。
變問號為驚嘆號
要做好「城市」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基層治理。
勝利路街道是永川「母城」,城區常住人口13萬人,老舊小區多,僅「三無」小區及單體樓棟達374個(棟)。如何讓老城改出「顏值」,建出「內涵」,管出有序,治出笑容?街道全面貫徹落實區委黨建引領小區物業矛盾糾紛化解要求,在區委組織部的關心支持下,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居民自治、依法化解、優質服務、有效監督」的基層治理之路。
勝利路街道通過實地調研、群眾反饋、專題研究等,深入分析查找出4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形成街道之問。許多小區建在半坡上、藏在小巷裡、處在城中村,基礎條件遠不如其他街道;一些物業公司可能認為是動了他們的奶酪,對此有牴觸情緒;一些社區屬不同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兜底」管理,處於「半游離」狀態;小區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一竿子插到底,是否會「拔出蘿蔔帶出泥」,是否會「吃不了兜著走」?群眾的需求能否得到圓滿解決?
針對以上4個突出問題,街道黨工委書記親自抓、抓一把手,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擬定試點方案,堅持每周研判、每月小結,定期會商,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堅持試點工作項目化、清單化、台帳化推進,突出問題逐一銷號,將問號改寫為驚嘆號。
通過前期探索和實踐,勝利路街道建立了「一核多元」和「一核單元」的黨建引領工作模式,探索了「加減乘除」的工作方法。通過小區黨組織的建立,小區業委會、監督委員會依法依規履職和一個個矛盾糾紛的逐步化解,黨員幹部邊干邊學邊摸索,能力得到提升,價值得到體現,乾得正歡;小區居民見證了黨員幹部為民的情懷、辦事的公正、嚴實的作風,參與了問題的解決,看到了生活的預期,增強了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識。
唯有在服務「零距離」中,方能破解基層善治「密碼」。
城鄉接合篇章
承接產業新轉移
勝利路街道轄6個社區、8個村,無論是「聚產」,還是「拓城」,都離不開農村這塊承接地。
地處城鄉接合部,永鋼村要發展產業,必須另闢新徑:瞄準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目前,已有34家小微企業在此落戶發展,重慶合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一家。
重慶合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各種工業廢渣作為制磚原料,生產研發透磚和仿石生態磚產品。近來其銷售受阻,產品積壓嚴重。永鋼村黨委書記魏國了解到這一情況,幫助企業積極解決銷售問題。「他曾幫我們與當地學校搭線。雖然最終沒有談下來,但我們還是很感謝魏書記的幫忙。有這樣支持企業發展的黨組織在,我相信一定能度過難關。」該企業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一直以來,永鋼村堅持黨建引領,建設村支兩委企業服務體系,組織黨員下沉企業,一對一聯繫服務,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到企業學習經營管理,不斷提升企業聚集永鋼的歸屬感、溫暖感、獲得感。同時,以退休黨員為骨幹,成立竹興綜合服務社有限責任公司,承接場鎮清潔、市場管理、勞務外包等業務,服務轄區群眾、學校和企業,每年利潤可達2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規劃建設100畝小微企業聚集基地,完善配套設施,讓小微企業在永鋼落得下、留得住、發展好。」魏國對永鋼村的產業發展有清晰的規劃。
永鋼村產業發展另闢新徑,既符合城市產業轉移的需求,又滿足周邊就業需求。僅永鋼村的34家企業,就解決了該村及其周邊1000餘人的就業問題。
「我們8個村都處於城鄉接合部,永鋼村產業發展可複製、推廣。」勝利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成虎表示,在「聚產」「拓城」中,街道不僅要主動承接永川產城布局,發展重點企業,還要讓更多的小微企業落地生根、做大做強。
今天城鄉接合部的「空間」,就是明天城市的「基本盤」。
農村篇章
打造城市後花園
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是多元化的,永鋼村是一種,楊廣橋村又是另一種。
7月,陽光下的楊廣橋村,大片大片的牧草鬱鬱蔥蔥、根深葉茂,長勢極好。河北交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負責人陳臻指著兩三米高的牧草告訴記者:「第一季收割200畝,1500噸牧草將在7月10日左右完成收割。」
因川渝兩地牧草需求量大,僅單一客戶就可達3000噸,牧草種植極具發展潛力。去年9月,河北交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簽約落戶楊廣橋村,發展1000畝牧草基地。「以一產業為基礎,今年我們還啟動建設青飼料深加工廠房,加工牧草。」楊廣橋村黨委書記趙長生介紹道。
對牧草基地的發展,勝利路街道有長遠的規劃:將其建設成為西南牧草基地,分三期建設牧草種植、種養循環、產品深加工和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並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牛王溝濕地公園、產業景觀大道,以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抓手,將楊廣橋村建成名副其實的市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市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為永川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品質生活發展示範區提供『一域支撐』,是勝利路街道的使命,也是責任。我們將以雷厲風行、快乾實幹的作風,撲下身子苦幹,努力在永川『一城兩基地』建設中打頭陣、挑重擔、作示範,讓勝利路街道集聚人氣、凝聚財氣、匯聚商氣,讓我們的『母城』更有煙火氣、書香味、歲月感。」王成虎表態道。(永川區勝利路街道供圖)
記者手記
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是給勝利路街道的「時代命題」。勝利路街道給出的答案是,齊頭並進。
勝利路街道切實把永川「2235」總體發展思路落實到行動上、貫徹到工作中,全面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高質量的城鄉共享繁榮,全面增進百姓福祉,順應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更讓廣大人民群眾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