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元帥不僅善於打大仗,而且善於「鑽縫隙」。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時,劉伯承為紅五軍團參謀長,率部為中央紅軍的後衛,負責斷後。紅五軍團既要滯遲敵人,打退敵人的追擊,又要跟上前面的隊伍,掩護中央和軍委機關。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
但是,朱德總司令稱讚劉伯承「所負任務無不完成」。
確實是如此。
當紅軍突破了第三道封鎖線,橫過粵漢鐵路以後,到了湖南廣西交界之地。敵軍從左側阻擊,紅五軍團跟隨軍委縱隊前進的道路被截斷了。時近黃昏,左面尼南嶺大山,右面緊靠凌水河。附近沒有村莊,找不到老百姓。紅軍沒有地圖,新來乍到,不熟悉地形。偵察員報告說,敵軍就在山上。
這時,紅五軍團內有兩種意見,一是繞道.二是打過去。劉伯承對這兩種意見都不以為然。
為什麼?
因為,他判斷那是敵人的先頭部隊,還不了解紅軍的底細。劉伯承說:「我們一定要跟上軍委縱隊,不能讓中央、軍委縱隊後尾暴霹給敵人,這是五軍團最重要的任務。」
因此,他主張等天黑之後,悄悄地從敵人鼻子底下插過去。
大家聽從了他發意見。於是,部隊原地隱蔽,封鎖路口,只吃乾糧,不准出現煙火、亮光、聲響。但每個人左臂扎一條自毛巾,以便識別。
結果,就在那個黑夜裡,紅五軍團沿著山谷,在敵人鼻子底下悄然地安全通過,拂曉追上了中央、軍委縱隊。
朱總司令知道說:「劉伯承是鑽縫隙的高手。」
劉伯承確實是一位這樣的高手。在抗日戰爭中,他率師部多次被日軍包圍,每一次,他都是巧妙地、不放一槍地從敵人的包圍圈中「鑽」了出來。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劉伯承的征戰傳奇,包括他「鑽縫隙」的本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