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印度人屬於什麼種姓?學者:看看他們的職業就能明白了

2020-09-02   昭武觀史

原標題:如何區分印度人屬於什麼種姓?學者:看看他們的職業就能明白了

大約在三千多年前的時候,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為了保證自己血統的純正,便發明了所謂的種姓制度。對於大部分現代人來說,種姓制度算得上是一種陋習,因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本身就是錯誤的。印度的種姓制度分為四個階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以及被排除在種姓制度之外的達利特(賤民)。

其實想要了解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生活習慣上的差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了解一些不同種姓所從事的職業就可以了。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高的階級,在古代的時候,由於婆羅門在印度的人數較少,因此他們很少從事世俗行業,大部分都是世襲的貴族和宗教領袖。

到了近代之後,婆羅門在印度的地位仍然很高,他們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很大,很多婆羅門都是當地的議員,同時婆羅門也出現了許多影響極大的政治家族,比如尼赫魯的家族就是克什米爾的婆羅門貴族。即便是到了現在,婆羅門仍然是印度最「高貴」的人群,他們在接納西方文化的同時,還會以印度文化守護者的身份來標榜自己。

而剎帝利則是印度種姓制度的第二階級,在古代的時候,剎帝利主要是一群軍人組成的小貴族,到了近代,剎帝利在印度軍隊的影響仍然很大,許多軍官都是出身剎帝利。除此之外,剎帝利幾乎還壟斷了醫生、律師、和工程師等高薪行業,在印度的醫院中,百分之七十的醫生都出身剎帝利,他們雖然在地位上比不上婆羅門,但是很多也都屬於印度的「上流社會」。

如果說婆羅門在印度是「貴族」,那麼剎帝利就是白領或者藍領,而第三階級的吠舍則是由小商小販組成的,在吠舍這個階級中,也能出現許多富商和資本家,但是他們想要成為成功的商人則要比婆羅門和剎帝利困難的多。

而第四階級的首陀羅則大部分都是從事體力勞動和服務業的人群。而印度種姓制度中地位最低的達利特,我就不過多講解了,我相信許多讀者都了解過達利特在印度的悲慘生活。當然,也有許多印度低種姓的居民,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通過抓住機遇來成功逆襲,比如印度的總理莫迪就一直宣稱自己來自低種姓的階級。

現在的印度政府,雖然一直在淡化「種姓制度」帶來的影響,但是對於很多印度的居民來說,他們嘴上雖然也會說不在乎什麼種姓制度,但是一旦面臨事業和婚姻的抉擇之時,他們就會變得非常在意種姓問題。

如果在印度的街頭詢問一個高種姓年輕人是否在乎種姓問題,這位年輕人大機率會說不在乎,但是如果詢問一個高種姓的印度年輕人是否會嫁娶一位低種姓的印度人,那麼這位高種姓的年輕人就會變得猶豫起來。由此可見,在印度流行了上千年的種姓制度,對印度人的影響極大,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消失的。

參考資料:《印度編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