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影節,沒有特別令人關注的年輕女星,反而被一位59歲的「老戲骨」驚艷了,她就是何賽飛。
身穿一套中式黑色香雲紗套裙、雲髻輕挽的何賽飛,未戴任何名貴首飾,只胸前一朵金色蝴蝶,耳後一支銀流蘇發簪,卻一顰一笑顧盼生輝。
這一套服飾,既不是什麼百萬限量版也非千萬「高定」,卻樸素中帶著典雅,內斂中帶著高貴!
網友盛讚說:
「什麼高定,什麼限量版,在樸素、典雅面前,一文不值。」
「美得自然,老得從容。」
更有網友說,何賽飛雖年近六旬,卻神態活潑,眼神清純。
的確,何賽飛的清新靈秀之氣,與23歲時的林黛玉扮相,幾乎毫無二致。
這才真是「歲月從不敗美人」呢!
何賽飛,這個80年代的越劇青衣,90年代的電影小花,不惑之年,轉型成為一名耳熟能詳的電視演員。年愈半百、將近花甲時,她又成為橫跨話劇、越劇、電影、電視劇四界的「戲骨」。
更難得的是,人人都說她美,卻無一個緋聞。
她就像傳說中那種冰清玉潔的美人,慎始如終而風情萬種……何賽飛,她是怎麼做到的?
何賽飛的少女時代正趕上文革,身為文藝工作者的何父被下放到岱山縣的一個村勞動,地位、收入低微。
母親提出離婚並要走了姐姐和妹妹。那時,何賽飛已15歲了,她記得媽媽騙她到照相館說要給她拍照。照片拍完,媽媽卻不見了。
她嚎啕大哭,父親從門外跑過來一把抱住她:我不信我養不大我的女兒!
父親每天要到工地用板車拉石頭,回到家不管多累,都堅持教何賽飛拉三弦。廠里會唱戲工人也被老何叫來給女兒當師父。
但何賽飛並未放棄尋找母親。有一天,她在縣裡的裁縫鋪里看到了母親——她故意拿著衣服去裁剪,母親卻視她如陌生人。
從此,她便死了心,更勤奮地學三弦、越劇。
16歲時,農村放映越劇電影,看完《紅樓夢》、《碧玉簪》後,何賽飛便會唱上幾句,父親聽了,便鼓勵她去報考浙江藝校戲曲表演專業。就在她考入藝校的同一年,浙江岱山的越劇團也錄取了她。
一年後,由於何賽飛表現優異,被調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為「台柱子」。
在邁入學校和越劇團的第一天,何賽飛就下定決心:決不能柔弱,只要命運給她機會,她一定要從淤泥里開出花來。
幸運的是,命運拿走了她的母親,又給她帶來另一個母親。
在藝校,她的戲曲老師也就是未來的婆婆,待她如親生女兒。
她真心喜歡和心疼這個伶俐美麗的女孩。她很想討何賽飛做兒媳,卻覺得她年紀還小,應該先以學業為重,但老師會時不時給兩個小傢伙創造一起相處的機會。
就這樣,何賽飛和老師的兒子楊楠開始了「青梅竹馬」的生活。從19歲到25歲,經過6年的相處,兩個年輕人的心越走越近,最終走到了一起。
何賽飛在越劇團唱的是青衣和閨門旦。
越劇團的女演員個頂個的美,但何賽飛的眉眼尤其含情,端莊中帶一份我見猶憐。
20歲的何賽飛有多美?靜如姣花照水、行如拂柳搖風,男裝也貌似潘安。
她的出色被「漸江小百花越劇團」注意到。
那一年,「小百花」在全省70多個專業劇團挑選了40名越劇新秀,並邀請京、昆、婺、越四個劇種的著名藝術家親傳技藝。
何賽飛幸運地成為其中一個,多個戲種的基本功,為她後來進軍影視圈打下堅實基礎。
1984年,「小百花」全國巡演,《五女拜壽》火遍大江南北,並獲得「金雞獎最佳戲曲獎」「文化部政府獎」,作為「五朵金花」之一,21歲的「張派花旦」何賽飛獲得「戲後」之稱。
「小百花」當年是中國的文化名片,他們先後到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多國獻藝,也培養了很多戲曲文化精英,何賽飛和陶慧敏,都是其中之一。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電影和影院空前火爆。觀眾會凌晨排隊購買《大眾電影》給百花獎投票。導演們到處挖掘年輕演員,何賽飛受到張藝謀、陳凱歌、李少紅等人的關注。
張藝謀捷足先登,邀請她出演《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三姨太」梅珊。
起初,何賽飛不願意去演配角。
但是,「要學一點新的東西」「面對不一樣的挑戰」的念頭一在何賽飛心中生了根,就再也拔不去了。
「吸引我的是與戲曲不同的即興表演,雖然有台詞,但需要演員在很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人物心理。」
於是,她接受了這個機會。
何賽飛是那種決定幹什麼就一定干好的人。
「三姨太」在劇中有一小段京劇表演,其實何賽飛的底子夠了,但她堅持要跟京劇名家再學,並每天練兩個小時京劇。拍攝地在北方,何賽飛怕在鏡頭前打顫,就每次拍攝前在小區里跑幾圈。說話時怕吐哈氣,就在念台詞前大口吃冰……
對自我的嚴苛管理,讓何賽飛首次「觸影」就獲得成功;第二部(李少紅《紅粉》)和第三部電影(陳凱歌《風月》),就有了「神來之筆」;第四部電影(敵後武工隊》)就獲得了百花獎最佳女配……
那時圈裡都稱何賽飛就是「祥瑞」:凡是她上演的電影,都獲得過大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義大利電影大衛獎最佳外語獎;《紅粉》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風月》獲得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只能說好導演、好故事、好演員之間,都是相互吸引的。
全情投入讓何賽飛很快在電影里找到靈感。
《風月》中,何賽飛和張國榮有一場情緒激烈的對戲,演完後,導演喊「卡」很久她都出不了戲。張國榮就一直抱著她,直到她平靜下來。
圖為姐姐的心機在她眼裡淋漓盡致
真正讓何賽飛家喻戶曉的,還是電視劇《大宅門》。這也是何賽飛職業生涯的第三次轉型。
此時,何賽飛已經38歲了,她的兒子剛剛3歲。當年嫁給楊楠後,她不願放棄職業生涯,便和丈夫商量先不要孩子,這一拖就是10年。
此時她本來想放慢一些節奏,可偏偏又趕上了精品電視劇開始「神仙打架」。
在每一個潮頭,有弄潮兒特質的幹將往往都會被推向風口浪尖。
2000年,何賽飛被央視和張藝謀「聯合推薦」給了郭寶昌演「楊九紅」。
郭寶昌為難地看著簡歷:長相這麼婉約,還是越劇演員,真能演楊九紅?
郭寶昌小看了何賽飛的學習能力。
當年演《五女拜壽》,何賽飛就買了大量電影專著學習,演電影時,又請教遍了劇組高層;此時她又向劉佩琦請教:
「劉哥,今天我要演一場戲,怎麼才能表現出對一個人又愛又恨呢?」
劉佩琦想了想,坦率道:
「對人恨,肯定就想給他一個大嘴巴子,愛一個人,肯定就想用手捧住他的臉,然後再親一口……」
這場戲剛好是和陳寶國對戲,何賽飛直接衝上去就是一巴掌,直接把陳寶國打懵了。
她就是這麼敢想敢幹,常出乎郭寶昌意外。
演撕孝服那一段,她何賽飛瘋癲扭曲、歇斯底里驚呆了整個劇組,也讓郭寶昌看到了一個姨太太心中真實的恨。
楊九紅出身風月卻終生地想邁入「大宅門」;何賽飛少年被母親拋棄,為生活逼迫,雖表面沉靜,卻終其一生不屈不服,想成為母親三個女兒中最優秀的那個。
她們的身上,有莫名的命運關聯。
後來劇組聚餐,醉酒的何賽飛跳上椅子向郭導喊道:
「聽說你沒瞧得上我?你知道我是誰?我是何賽飛!只有我能演好何九紅!」
不知何賽飛當時在戲裡還是戲外,總之沒被張藝謀說服的郭寶昌,被何賽飛的演戲說服了。
何賽飛從此又增加了一個戲路。
從越劇青衣、閨門旦,到電影里的姨太太,再到電視劇里的寵妃皇后、女八路、惡婆婆、話劇《雷雨》里的侍萍……何賽飛的戲路寬廣到驚人,卻始終有量有質。哪怕跨了四個劇種,仍然找不到一部水劇。
以前認為,一個女人長得若像何賽飛一樣美,那被上天厚愛也是理所應當。
了解後才知道,何賽飛看似平順的一生,卻暗藏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看似被美貌加持的職業生涯,實際上背後是不一般的「慎獨」。
1、婚後34年,無一絲緋聞,再大紅大紫,也珍愛丈夫、尊重父親公婆;
2、從業39年,從未因虛榮名利爭戲搶戲,從不刻意找角色,但只要這個角色她演上,就一定演好。
(她說過:「好機會從不會從天而降,但機會一旦來了,就一定認真努力不辜負別人的信任,否則以後沒人再願意給你機會。」)
3、在職場上,她多次跨界「求變」,從未逃避過一個挑戰,年近花甲,仍然努力突破自己。
(近四年,她還分別有三部影視劇獲獎,這位60後的創作活力,實在超過不少80、90後。)
4、她沒有年齡和容貌焦慮,她自信的秘訣是增長學識。
(聽她演完《雷雨》接受訪談的內容,就知道她有多淵博:
談舊時代女性,她將每一個角色橫向對比、左右互搏,最後用文化底蘊融會貫通。
談起越劇,她的心得更深:她將越劇中的音樂性運用到電影上,成就了表演和人物塑造的韻律感」。
或許在如今的娛樂圈,關注到演員學識與文藝素養的編導越來越少了。一個演員是否能「慎獨」,是否有德行,也不再是成就明星的主流條件。
好在還有何賽飛這樣的存在,讓觀眾知道演員本來的樣子。
恰恰是因為她內在的慎獨和品味,才造就了她年近花甲,仍有傾城美人的姿態。
一位哲人說,美,是從生命內部放射出的光芒。一位詩人說:優雅,首先征服人心,然後才是人的感官。
何賽飛的優雅與傾城,別人很難替代,也模仿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