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杜威。
搖擺的暑期檔終於迎來定心丸。
「含騰量100%」的《獨行月球》使得中國影市積壓半年的陰霾情緒得到排解,影院方更是豪氣地給出了「刷新國產片首日排片占比紀錄」的誠意,來迎接這部「救市之作」。
《獨行月球》也不負眾望,在高達62.5%的排片之下,截至19點,其首日票房已經突破1.8億、最終成績邁向2.5億,終於能讓一臉倦容的電影市場會心一笑。
目前,市場對於它的最大期待值在於票房落點,「穩過30億,能否沖50億」成了業內的焦點話題。當豆瓣開出7.3分的分數,《獨行月球》的50億+命運又多了一層討論色彩。
即使市場對《獨行月球》票房走勢普遍保持樂觀態度,但影片能否真正入駐50億元俱樂部,還是誕生了不少不同的聲音,這20億的落差背後,也是對《獨行月球》內容成色、情緒價值、工業化程度、破圈勢能等多個維度的進一步探究。
由於疫情黑天鵝的持續反覆,徹底打亂了電影宣發的節奏與周期。臨期調檔和空降定檔的影片越來越多,給電影市場頻繁帶來「驚嚇」與「驚喜」。
正當業界因《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票房遇冷而嘆息暑期檔艱難之時,7月19日,預熱許久的《獨行月球》終於官宣定檔7月29日,為暑期檔上了一盤「硬菜」。
問題隨之而來,自定檔到上映僅剩10天的宣發周期,而縱觀其他爆款影片預售時間都至少15天。《獨行月球》能否在有限的宣發周期,造勢出全民觀影熱潮,是其能否穩住30億、邁向50億的第一個關卡。
好在《獨行月球》一直沒有脫離公眾視野。
從今年1月底的首支預告片,到暑期檔期間影片物料頻頻釋出,《獨行月球》始終保持著充分熱度。主演沈騰、馬麗也在各大綜藝節目中賣力宣傳,使觀眾對於影片的期待值不斷高漲。
《獨行月球》部分營銷事件
定檔第二天,《獨行月球》開啟了預售,配合著票務平台的紅包搶購、拼團購票等活動,快速刺激著觀眾購票的選擇。
真正讓《獨行月球》30億+穩住了、50億+氣質初顯的事件,也是每一個爆款影片都蘊含的底氣,那就是點映成績。
7月27日,《獨行月球》在全國25個城市點映了約8600場次,其中場均上座率60人左右,當日共收2150萬元票房,並一舉摘得日票房冠軍。7月28日在18~22點黃金時段,擴大至全國範圍點映,累計7.9萬場次,收9704萬元票房,《獨行月球》成為了《八佰》之後,近三年暑期檔點映效果最好的影片之一。
另外,據燈塔專業版顯示,《獨行月球》的映前想看人數超過60萬,該成績相較於已經存在的50億+俱樂部影片,達到最高值。
售票平台也率先打開點映評分,9.6高分也是《獨行月球》發力的底氣,穩住30億+、邁向50億+票房的拼搏之路由此開啟。
首先《獨行月球》擁有獨一無二的檔期空間。
藉助點映勢能,《獨行月球》映前預售及點映票房超過1億元票房,在宣發周期和預售時間更短的情況下,完成了50億+俱樂部的預售門檻。
相應地,市場也給《獨行月球》首映日最高規格待遇。
據燈塔專業版顯示,《獨行月球》首日排片占比達到62.5%,刷新國產片首日排片占比紀錄。上映首周末排片占比達到了62.4%、60.3%、69.7%,放映場次分別有21.7萬次、17.7萬、13.4萬。
《獨行月球》橫向對比50億+俱樂部影片的首周末排片占比以及反映場次,都具備明顯的市場空間優勢。
市場之所以能夠給予《獨行月球》最寬廣的發揮空間,原因在於之前已沒有熱映影片散播長尾效應,同期無過硬競爭對手,後續也無頭部重磅影片接檔。
相較於《你好,李煥英》早期被《唐探3》碾壓,《戰狼2》同期有系列作品《建軍大業》,《長津湖》也有其他國慶檔影片,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開局並不具備頭部項目勢能,《獨行月球》幾乎給自身形成了最完美的長線檔期。
而寬廣的長線檔期,也讓《獨行月球》後續的密鑰延長,板上釘釘。《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均是靠長期的密鑰延映,得以實現票房的再突破。翻看目前的上映日曆,國慶檔之前,甚至國慶檔都暫無頭部項目定檔,屬於《獨行月球》也將是超過60天的超長待機。
其次,50+億影片的票倉分布需要讓一二線主流消費市場與三四五線下沉市場保持均衡,才能完成票倉的突破。
《獨行月球》是「科幻+強喜劇」,再加之「沈騰+馬麗」的黃金組合,這樣的搭配,對於下沉市場的開拓,撬動三四五線城市有著天然的優勢。據藝恩數據顯示,《獨行月球》目前的票倉分布為,一二線城市48.8%,三四五線城市為51.2%。要知道,由於宣發期較短,《獨行月球》的下沉勢能還遠未散播開來。
第三,目前《獨行月球》的平均票價在43元左右,那麼簡單換算它至少需要累積吸引1.1億以上的觀影人次,才能夠窺視50億+俱樂部,而這個數字對50億+俱樂部來說僅是門檻。
在下沉市場方面表現良好的《獨行月球》對觀影人次的開拓自然更有底氣,另一方面,暑期檔對於觀影人次的拉動有著天然優勢。
國慶檔的《長津湖》累計吸引1.25億人次走進影院,春節檔的《你好,李煥英》有1.21億觀影次,而暑期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1.41億人次、《戰狼2》則為1.6億人次。
相較來說,春節檔和國慶檔中的50億+,勝在單日爆發力以及高票價,帶動整體票房增長,而暑期檔的50億+,則勝在能夠吸引破紀錄的觀影人次,這其中原因離不開暑期擁有更長線的假期空間以及更實惠的平均票價。
即使在市場上具備萬般優勢,這也只能保證《獨行月球》的30億+穩了,但要真正挺進50億+票房俱樂部,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內容本身。《獨行月球》口碑一旦失守,不要說拉動更高的觀影人次,反而會使平均票價更加刺眼,從而導致影片的全面潰敗。
豆瓣開分7.3分。
這給《獨行月球》能否50億+帶來一個搖擺。
毫無疑問,在當下市場環境的保駕護航之下,《獨行月球》本身的題材優勢和類型創新元素同樣是其邁向50億+的重要助燃器。
《獨行月球》屬於是「科幻+強喜劇」類型題材,本身的題材類型、內容元素具備市場稀缺性和獨特性。
恰逢前不久題材和類型相撞的重要玩家《外太空的莫扎特》遭遇滑鐵盧。2019年《流浪地球》之後,四年來科幻電影題材紅利「獎金池」已經爆倉,急需一位新玩家實現收割。
《外太空的莫扎特》上映15天票房2.2億
從《獨行月球》公布的製作特輯,它自詡是一部高投資的重工業科幻片,比如其中95%的鏡頭涉及特效,100%實景搭建的月球基地……而這種高規格的製作水準能否達到觀眾的滿意,或者能否掩蓋影片其他的遺憾瑕疵,還要等進一步的口碑發酵觀察。
另一方面,自春節檔《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之後,電影市場久久沒有強喜劇片。觀眾在眾多主旋律電影以及沉重題材的包裹之下,太多人需要沒心沒肺地傻笑一場。
《獨行月球》坐擁「沈馬」王炸組合,組成了中國喜劇電影最夢幻的組合。沈騰與馬麗時隔七年再次合作長片電影,僅這一個噱頭,對於喜劇愛好者來說,必看理由已經充足。
在這麼多內容利好元素的加持之下,上映首日的《獨行月球》很快迎來豆瓣開分。
7.3分,雖然相比其他喜劇電影,其評分仍算優秀,但如若想靠口碑掘金票房紀錄的話,這個分數並不算特別出色,另外,接下來是漲還是降,如若降,降的幅度大不大,將是《獨行月球》票房前景的一大考驗。
畢竟對於《獨行月球》來說,在高舉高打的狀態之下,全網已然對其有著較高的期待值,如何不遭到期待值的反噬力,使得《獨行月球》評分驟降,將是宣發方接下來的重點任務。
在小紅書上就掀起了一陣關於《獨行月球》的「小小負面潮」,不少博主給出「不好笑」「煽情」「尷尬」等評價聲音,這也對應了豆瓣給出一星兩星的那批人。
那麼,如若後期口碑沒被及時維護,《獨行月球》的50億+仍會顯得步履蹣跚,甚至中途倒地。
但是,爭議評論之中的一個「煽情」二字,也可能變成《獨行月球》完成50億+的重要武器。
從歷屆50億+電影來看,「情緒共鳴、情感共振」是影片的共通詞,它們都提供了超乎想像的情感連結,並形成情感洪流,從而撬動票倉。
這也是開心麻花在《獨行月球》之上相較於以往作品的新嘗試。除了常規高密度的笑點,《獨行月球》還通過保衛地球等事件,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燃點,以及最後開心麻花還破天荒的浪漫了一把,以求藉此來提升影片整體的「強共情」能力。
要注意的是,雖然《獨行月球》具備這樣的內容元素,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如何?還要接受觀眾的檢驗。如果只是一味的靠「強煽情」卻沒有搭配合格的電影內容,按照目前觀眾觀影素質不斷提高的趨勢,他們也不會將就。
這就是豆瓣7.3分背後,宣發方需要重點把脈輿論方向的地方。目前「煽情」評論的出現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縮小占比才是關鍵。
另外,如何搭配市場反響把《獨行月球》中的笑點、燃點、浪漫點有效散播出來,實現全網熱議#今年最歡樂的兩個小時##我真的燃了起來##沒想到開心麻花還能這麼浪漫#等情緒價值挖掘,也是促使情緒消費的不可忽視之處。
對於開心麻花以及沈騰主演的電影,總會有熱議許久的名句金梗,如《夏洛特煩惱》「馬冬梅」「就tm你叫夏洛啊」,《羞羞的鐵拳》「你過來呀」,《瘋狂的外星人》「毀滅吧,趕緊的,累了」,即使口碑潰敗的《四海》也有沈騰一句「就一普通豹紋阿姨」的名梗出現……
《獨行月球》被稱為「含騰量」最高的一部電影,名句金梗自然也會頻繁出現,這也可以為影片破圈提供充足的養料。
從目前7.3分背後的評論來看,「好笑」與「不好笑」的PK潮也在逐步形成,但慶幸的是,大部分觀眾還是給出了「笑到流淚」的推薦語,以及「故事完整」「特效優秀」等內容方面的點贊。
誠然,《獨行月球》沖向50億+俱樂部的道路上仍充滿荊棘,全國疫情局勢尚有反覆,全國營業影院還未突破一萬家,營業率也在80%上下幅動,重要票倉城市上海的影院復工率尚處在50%上下,無法將影片全部勢能發揮開來。
《獨行月球》並不能盡善盡美,完成所有人的口碑統一,但暑期檔以及中國影市太需要一個50億+爆款出現。願市場能最終給《獨行月球》的「創新」與「決心」一個極大的肯定,這也是給到大多數想要「堅持下去」的同行者最及時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