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代償大學生創業貸款?等等,這裡有點誤會先搞清楚

2022-02-18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浙江省代償大學生創業貸款?等等,這裡有點誤會先搞清楚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代償絕不等於等於政府免費幫創業者兜底。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昨天,有一則新聞在朋友圈刷屏了。

準確地說,都已經不限於朋友圈了,估計很多浙江人都收到了外地朋友發來的這條新聞: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陳中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大學生想創業,浙江省將提供10萬元到50萬元的創業貸款,若創業失敗,貸款10萬元以下由政府代償,貸款10萬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償80%。

新聞廣為傳播後,有媒體向浙江省人社廳進行諮詢,相關負責人提供了專門負責此事的電話,但同時表示,目前這個電話已經被打爆了,可能無法接通,結果就真的一直無法接通。

有朋友來跟我說:你們浙江政府是真富啊,做年輕人的天使投資人。

我回覆說:浙江政府家底殷實不假,但你是不是對貸款和代償有什麼誤解?

政策優厚但絕不等於送錢

單獨看那則新聞,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錯覺:創業成了,我功成名就;創業失敗,政府替我還貸款。

真的會有這等好事?這裡先遞一杯冷水給大家。

昨天新聞發生後,有媒體諮詢了浙江省人社廳的相關人士,情況得到了澄清: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的創業幫扶政策並非新產物,而是出自《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就業的意見》(浙政發[2015]21號),目前略有疊代。

在2015年的這份《意見》中,明確提到了:「由創業擔保基金提供擔保的貸款被認定為不良的,貸款10萬元以下的,由創業擔保基金全額代償;貸款超過10萬元的,由創業擔保基金代償80%。」而這個創業擔保基金,其出資方便是浙江省政府。因此,由創業擔保基金代償,也可以說是由政府代償,看來陳副廳長所言非虛。

但是,代償卻絕不等於等於政府免費幫創業者兜底。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浙江省財政廳又聯合印發了《浙江省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其中第十七條明文規定:

發生風險的一類貸款(即由創業擔保基金擔保的貸款),經創業擔保基金代償後,經辦銀行仍應積極追償貸款……在規定期限內確實無法追償的,可按規定程序從擔保基金中核銷。

簡單來說,當創業者還不上錢之後,創業擔保基金會先替創業者把錢還給銀行,防止銀行呆壞帳增多。創業者等於從欠銀行錢,變成了欠創業擔保基金錢,銀行還是會負責追債的。只有銀行確認創業者實在還不起了,這筆帳才會一筆勾銷。

雖然目前官方尚未確認政策是否有新的重大疊代,但理應不會偏離原有方案太多。

如果有人騙補、騙貸怎麼辦?

自己借的錢最後還是要自己還,但政府兜底的可能畢竟是存在的,肯定 有人擔心國家的錢被浪費。

有人會問,如果擔保基金先行代償,銀行便已經收到錢了,還有動力追債嗎?

這一點政府考慮到了。《辦法》第二十條和二十四條規定,當經辦銀行創業擔保貸款代償率(當年累計代償金額/當年累計發放貸款金額)達到10%時,就暫停發放新的創業擔保貸款,並取消該銀行的財政補助資格;達到20%時,則徹底取消該銀行辦理創業擔保貸款業務資格。

個中邏輯其實和其他商業貸款是一樣的:你們銀行呆壞帳多,證明你們的風控能力有問題,那放貸的生意也就別做了。這對銀行來說是生死線,是萬萬不敢懈怠的。

所以,在這個政策體系中,創業擔保基金既幫助創業者降低了貸款難度,又給銀行加了一道緩衝,是個名副其實的擔保者,而非無條件兜底的天使投資人。

還有人會問,如果有人鑽政策空子騙貸款怎麼辦?

假設真的有法外狂徒敢照著這則段子行動,那麼他很快就會發現「計劃很完美,實現起來很困難」。因為想拿到這筆貸款,還有很多門檻,包括但不限於:必須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保;必須有切實的經營活動;貸款只能用於生產經營活動,不能用於購買股票、期貨等……

此外,《辦法》第十六條還規定,經辦銀行可視情況要求一類貸款借款人提供一定形式、一定比例的反擔保。簡單來說,雖然創業擔保基金已經為創業者擔保了,但銀行還是可以要求創業者再質押點什麼。

現在,你還覺得有人能從政府手裡薅到羊毛嗎?

實際上,確實極少有人曾薅到羊毛。據浙江省人社廳透露,自2015年至今,浙江通過創業擔保基金扶持了一大批創業者,但沒有賠付多少。

幫助年輕人創業不能光靠「撒錢」

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搜索「創業」,可以看到有很多針對創業者的福利,比如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創業場地租金補貼、創業孵化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足見浙江省對創業的支持力度。

目前,各個地方政府都在拚命開條件吸引人才,杭州等一二線明星城市如此,三四線城市也不甘人後。大家都知道有人才有未來,但大家吸引人才的方法,似乎又都是圍繞著「撒錢」二字。

年輕、優秀的人才需要錢嗎?需要。但他們更需要在城市裡建立自己的事業。

創業是一件風險很高、成功率很低的事情,給錢只能算是提供了一個安全墊,防止還沒爬兩步就摔倒,或是摔倒了再爬不起來。想要攀登成功,創業者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地方政府能幫的也還有很多。

這個創業補貼政策到底有多大作用?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政府還能為大學生們做些什麼?接下來我們採訪了一位創業導師和一名律師,他們對於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這個政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年頭鼓勵大學生創業不靠譜」,我不認同這種看法。評價一個政策,要站在社會整體效益的角度看問題。浙江政府鼓勵創業,當在浙江創業的年輕人越多,雖然失敗的人越多,但成功的人也越多,而如果大家都不創業,最後能創出來的人就微乎其微。

創業是一個金字塔結構,成功的人數只有塔尖這部分,99%的大學生創業都會失敗,但政府依然要鼓勵年輕人去折騰。當有大量年輕人創業時,最後的總體效應才會呈現出來。

這個政策從表面看,是政府在為大學生創業承擔風險,但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如果大學生都不創業,都選擇躺平,這對政府來說才是最大的風險。

浙江民營經濟發達,許多優秀的企業都來自當年的小創業,今天自然也要繼續鼓勵和激活民間的創業力量。並且,這為浙江吸引人才打了一波廣告,為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來浙江創業種了草。

在今天,大學生就業是個難題,導致報考公務員捧鐵飯碗、考研究生緩解就業壓力的人數增加,但這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最終多數大學生要走向社會,無非就是就業和創業兩條路,優質就業崗位有限,所以創業也是一個方向。

但從我在大學做創業導師的經歷看,發現這兩年大學生創業積極性不如5-7年前那一波踴躍,有待進一步激發。

在過去那一撥大學生創業中,有一個好的idea或精美的PPT,就有可能獲得風險投資。但經過這幾年的洗禮,投資人變得更理性,要求創業者已經走完0-1的階段,證明是可以盈利的,才有可能投錢。進入創業市場的錢少了很多,意味著大學生創業門檻提高,也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放棄創業。

這時候,浙江用政策來降低大學生創業風險,適度為大學生創業兜底,有助於激發一部分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付諸實踐。

當然,大學生創業絕大多數都是失敗的,這很正常。對於大學生創業,不能以「賺了多少錢」「交了多少稅」作為衡量的指標。成長比成功重要,即使失敗,大學生至少也從中汲取了經驗,心智更成熟,下次創業會更加靠譜和謹慎,即使轉向就業也為他們積累了人生經驗。

此外,今天的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等大公司已經搭建好網際網路創業的平台,平台加個體的創業模式已經比較成熟了。在此基礎上是可以鼓勵更多個體去創業的,哪怕只是做一個自媒體帳號輸出優質內容,或者直播帶貨,也是一種小微創業,也可以做成一個小而美的公司,通過公司化的經營,為整個社會產生效益。

雖然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明確解釋,但我想提醒大家,政府代償貸款一定是有前置條件的,肯定不是針對所有項目,比如可能是企業經營的專項投入——研發性投入才能符合代償機制。舉個例子,大學生創業時是要研發一種新的專利產品,過程中投入了資金,但是創業失敗了,這種可能是可以代償的,但不是所有的創業貸款都可以被代償。所以我要提醒各位大學生創業者,一定要謹慎選擇創業項目。

有政策就難免會有一些不法分子想鑽政策的漏洞。2020年,杭州就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某網際網路財務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某通過中介購買應屆生個人信息,為其代繳社保、製造虛假的在杭工作證明,隨後冒領他們的生活補貼,並從中收取高額服務費,從中獲利,最後法院審理以詐騙罪判處刑罰。

可以預見,如果不法分子意圖鑽政策的空子,很有可能利用大學生創業者的身份進行股權代持,通過各種偽造手段騙取國家政策補貼,甚至騙取貸款,最後犧牲大學生信用,讓政府基金代償,騙取國家財產。對於這些負面問題,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對於此政策的實施細則要考慮全面,並且進行動態的審查,很多問題持續觀察就定會露出端倪。

作者 | 林克|李夢清| 當值編輯 | 李夢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圖源|VCG

「請問2022」系列直播如約而至,我們不僅依舊問經濟、問房產、問投資,還將加入企業戰略、新消費、新製造等多個主題。

長按掃碼預約直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bd93df3a7dcb4db05b7011f23e3d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