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2020-08-07     祭祀文化網

原標題:立秋|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立秋是指暑去涼來,秋天開始的意思。

進入秋季,意味著自然萬物趨向繁茂,莊稼也到了成熟時期,這個階段降雨、風暴、濕度等開始逐漸下降。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已經收割,晚稻移植栽種,是大秋作物重要的生長發育期。立秋具有怎樣的氣候和習俗呢?一起隨小編了解一下!

立秋節氣簡概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是炎熱夏天將要過去的象徵,也是即將收穫果實的預兆,在古代,皇宮內的官員會在立秋這天將屋外梧桐移入殿內,當「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梧桐會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此為報秋的寓意。

民間有諺語言:「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指立秋對農事的重要性,如果立秋這天打雷,那麼冬日裡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這天晴朗,那麼這一年農田都會風調雨順。

立秋三候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將立秋分為三個氣候:「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立秋過後,我國許多地區都會開始刮偏北風,風中會帶著一絲涼爽;白天日照仍然強烈,但是夜晚涼風襲來降低了氣溫,與白天形成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到了第二天會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寒蟬在樹枝上高聲鳴叫,似乎在歡慶秋季的到來。

立秋習俗

秋忙會

秋忙會是立秋特有的風俗活動,是一個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而舉辦的經營貿易大會,活動期間還有戲劇、馬戲團和文藝表演等節目助興。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用懸秤稱人,再將稱得的體重與立夏那天對比。由於夏季天氣太過炎熱,人們胃口會比較差,體重大都要減輕一些,為了補償夏天的損失,立秋過後人們開始燉各種肉類進行「貼秋膘」活動。

秋社

秋社始於漢代,是指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此時很多地區都已經收割完糧食,官府和民間為表感謝舉辦祭神活動,現在仍有許多地區保留著這個習俗。

啃秋

啃秋活動主要是為了表達人們對豐收的喜悅,城裡人會在立秋這天買一個大西瓜,回家圍著啃,農人會在瓜棚里席地而坐,抱著西瓜、山芋、玉米等農作物啃著吃,這即為啃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bXEx3MBURTf-Dn5Ko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