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制個人拼團,團長捲款跑路買家維權無門

2024-06-27     新華社

  預售制個人拼團,團長捲款跑路買家維權無門

  記者調查個人拼團亂象

  「拼團不靠譜,平台更不靠譜。」近日,北京市民劉女士來電向《法治日報》記者反映自己的拼團遭遇。前不久,她在一款拼團小程序上看到有人發起拼團購買某品牌貓糧禮盒,價格合適,便付款下了單,但直到平台自動顯示「已確認收貨」,她的貓糧還是沒到。

  其間,她多次詢問團長(發起拼團者),對方一直說貨在路上;聯繫平台進行售後維權,平台稱其只提供拼單信息收集渠道,對實際交易不負責。之後又與團長反覆交涉一個多月後,對方才同意退款。

  「後來我加入養寵社交群後發現,很多人都遇到過拼團團長捲款跑路、維權無門的情況。」劉女士說,消費者權益嚴重受損,拼團亂象應該依法進行整治。

  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前不久,來自江蘇南京的李女士在一拼團小程序上下單了一款品牌充電寶並支付了費用,但對方遲遲未能發貨。一個多星期後,李女士發現團長失聯了,電話一直沒人接。於是她向平台申請退款,但收到平台「退款需聯繫團長」的提示。聯繫平台客服,客服說他們也聯繫不上團長。

  「團長聯繫不上,平台不管事,我的損失誰來負責?」李女士無奈道。

  近段時間以來,個人在網店或拼團小程序上發起拼團的購物模式悄然興起。該模式往往採取預售制,即發起人發布商品信息後,由消費者下單,湊齊一定人數(或錢數)後成團,再由團長製作或向上線賣家、廠家下單。由於發貨周期長、製作需要成本等原因,虛假髮貨或團長未發貨就讓買家確認收貨的情況很常見,這也導致團長捲款消失和消費者退款難、維權難的情況時有發生。

  受訪專家認為,個人發起拼團方式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靈活性,可以快速聚集消費者需求,降低成本,但同時因個人缺乏相應資質、平台監管不足等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小眾的售賣方式不應脫離大眾的市場規則,對於拼單模式下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相關部門及平台應加強監管和嚴厲打擊,凈化市場環境。

  下單付款虛擬發貨

  捲款跑路時有發生

  高中生王一一(化名)是某動漫角色的忠實粉絲,今年年初,她燃起了「養娃」的熱情。而「養娃」中的「娃」,指的是以某人物為原型製作的造型精緻的棉花娃娃。

  「『娃媽』會以自己喜歡的角色去約做娃娃,因為單個做成本會比較高,且一般消費者也難以聯繫上工廠,所以圈子裡多是由某個人開團,團長找工廠對接後發起拼團,團的人越多娃的單價就會越低。」據王一一介紹,一個娃團從預售到收貨經歷幾個月的時間是常態,同時因為團長需要預先給工廠支付錢款,工廠才會開始製作娃娃,所以團長往往會要求團員先付款並確認收貨。「這時候錢就集中在團長手中了,導致圈子裡經常出現團長捲款跑路的情況。」

  記者近日在某社交平台和第三方投訴平台上以「娃媽跑路」等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有大量關於團長跑路的投訴,這些團長通常有著相似的套路:發布開團信息後上兩次連結,第一次是預售定金(確認參團人數),買家付定金後團長進行虛擬發貨,以「向工廠付款下單」為由催促買家確認收貨,這時就可以到手一部分資金。第二次是補郵費或補尾款,重複上述催收步驟,再收割一部分錢款。

  「因為訂單周期較長,很多買家都是在幾個月沒收到貨後才發覺自己被騙了。」王一一說,她遇到過3次團長跑路的情況,其中有一次跑路團長被抓了——今年5月,在某娃團團長跑路後,有娃媽彙集證據向跑路團長所在地報了警,據警方通報,已將犯罪嫌疑人喬某某抓獲歸案,目前案件正在偵辦中。

  記者注意到,這種個人開團售賣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團長在拼團小程序上發起拼團,另一種則是個人專門在平台註冊網店發布拼團連結。這些網店所售賣的商品多為明星周邊、手工品、低價小商品等。而且,這些網店通常不具有經營執照等資質,很容易申請開辦,僅需提供個人身份信息、聯繫方式和幾百元的保證金即可。

  對此,相關平台的相關解釋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情形包括: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情形。」

  售後維權無法保證

  平台發布免責聲明

  採訪中,多位消費者反映,在這種個人開團模式下,即便團員是通過某網店或平台下單交易,但商品的售後、店主跑路後的維權等,一些平台卻對此不願擔責。

  上述江蘇南京的李女士說,團長失聯後,她又嘗試聯繫拼團小程序開發商,對方稱只是平台提供方,交易糾紛要找團長解決。得到的回覆和平台客服的大同小異。無奈之下,她於近日撥打了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進行投訴,目前正在等待回復。

  買個幾十元的充電寶拖了兩個多月時間,耗心又耗力,李女士現在只有一個想法:「以後再也不會下單這種沒保障的個人團了。」

  在廣東汕頭上大學的黃米(化名)喜歡一個國外的說唱組合,該組合的一些專輯只能通過代購買到。前段時間,黃米看到她加的一個粉絲群里有人發了專輯代購的拼團連結,開團人是從2022年開始就一直在做代購的「大粉」,還是在某拼單小程序開團,感覺有平台兜底,應該比較安全,所以她花了130多元買了兩張專輯。

  付款後,團長很快在粉絲群里催促,稱需要大家確認收貨她才能提現下單。鑒於這是代購圈的常規操作,黃米也沒多想,就直接點了確認收貨。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專輯沒收到,團長也失聯了。

  「這時下過單的粉絲才反應過來,可能被騙了。之後把各種信息匯總起來發現,從2022年開始,團長就在多個群里,用補郵費、無貨預售等各種理由收了錢但拖著不發貨,斷斷續續欠了50多萬元。」黃米說,聽說有人報了警,但團長人好像已經跑到國外去了。

  黃米此時想到了通過平台退款,經溝通,她這才發現原來付款介面一個很隱蔽的角落裡,寫著平台的免責聲明:「支付後資金將進入對方帳戶。平台所產生的交易默認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款(具體規則由團長確認),涉及售後相關問題需要諮詢下單的團長,若您擔心付款、退款、售後相關事宜,請勿付款。拼團活動由團長發布,並由團長對其內容、商品承擔責任。本平台作為統計工具,並不存儲資金。交易對您而言是否安全只有您能夠判斷,在付款前,請確保您已知曉並理解。」

  「下單時填信息、付款和團長交流全是經過平台,很多人是覺得平台交易有保障才下的單,怎麼平台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呢?」黃米感到不解。  

  平台應當履行責任

  嚴格審核強化監管

  在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苟博程看來,個人通過拼團方式進行銷售,可以快速聚集消費者,降低成本,團長與消費者之間構成買賣合同關係。但這種模式下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不容忽視:有的人並不具備合法的經營資質,容易出現虛假宣傳、商品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也存在合同無法實際履行以及維權困難的風險。

  苟博程介紹,團長捲款跑路的行為,屬於不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涉嫌違反民法典中關於合同的規定,構成違約,消費者有權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該行為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欺詐等;如果捲款金額較大,且具有詐騙的故意,可能構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詐騙罪,可以對其處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即使是個人且缺乏相關資質,但實踐中此類賣家應被認定為電子商務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所規定的經營者,要承擔作為經營者的全部法律責任。」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鬍鋼說。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為個人提供售貨渠道的拼團小程序、網店平台,發布了免責聲明,稱只提供信息收集功能,不對交易行為負責。這樣的免責聲明有效嗎?

  胡鋼認為,對於個人開團模式下平台責任的討論,需要確定交易發生時平台的法律地位,其是否向團長收費及如何收費。「如果交易平台是固定從每單交易額中抽成,就可能要和團長共同承擔責任。」

  北京瀛和(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文競告訴記者,一些拼團小程序和網店平台雖然發布了免責聲明,但根據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平台如果明知或應知平台上存在違法行為而未採取必要措施,比如履行相關用戶的身份核驗等法定義務,發生糾紛後向消費者提供賣家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等,則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團長捲款跑路時有發生,對此現象該如何治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司法解釋(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收取預付款後,終止經營,既不按照約定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又惡意逃避消費者申請退款等行為的,經營者構成欺詐,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苟博程建議,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個人拼團和拼團平台的監管,確保其具備合法資質和誠信經營。同時,應該明確平台的責任,要求平台對入駐商家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並對交易過程進行必要監管。對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網店店主,建立黑名單制度,禁止其在各大平台從事電子商務活動。

  受訪專家認為,如果支付給電商經營者的費用,是先轉入平台自身帳戶,再由電商經營者提現才能取出,那麼平台就應當承擔起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責任,當收取到的預付款超過規定金額時,就應當主動對交易的資金進行有效把控和約束,為消費者築起最後一道資金安全防護。

  「電子商務確實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無論如何,這是一種線上進行的有可能存在風險的交易。」胡鋼說,對於消費預付款這樣的消費模式,消費者應當提高對網絡交易風險的認識,切實核對網絡中賣家的身份、相關資質、保證金等註冊情況後再消費。(記者 孫天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b9dffd78ea9a8de22edc591d547e2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