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學校食堂如何防控?具體步驟來了!

2020-04-03     洛陽晚報

高三年級復學在即。3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洛陽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為更好地保障師生在校用餐期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明確學校食堂(含幼兒園,下同)各環節防控要求和責任分工,該局聯合市教育局編制印發《洛陽市學校食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

依照指引,食堂餐廳要按規範配齊配足水龍頭數量,有條件的可配備感應式水龍頭,在醒目位置張貼「正確洗手圖示」,在餐廳入口處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學校食堂尤其是農村學校食堂的改造力度,配齊消毒櫃、保溫桶、保鮮儲藏櫃等設備設施;食堂餐廳每天通風至少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天氣條件允許時應保持餐廳開窗持續通風。

供餐方面,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師生就餐分流方案,採取錯時錯峰用餐、送餐到班、取餐後分散用餐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同時就餐師生人數及密度;要將就餐人員、時間、地點等在方案中逐條明確,確保定人定時定位,有序就餐。要採用適當方式,降低就餐場所人員密度,如改造符合衛生條件的臨時就餐場所,在就餐場所設置簡易分隔裝置,採取分批、分時段等形式錯時、錯峰就餐,增加套餐盒飯供應,打包帶回單獨用餐,支持師生購買飯菜後回宿舍就餐,有條件的走讀學生可回家就餐等。(洛報融媒記者 李嵐 通訊員 孫懷真)

附文件原文:


洛陽市學校食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


為更好地保障師生在校用餐期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明確學校食堂(含幼兒園,下同)各環節防控要求和責任分工,依據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商務部辦公廳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餐飲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河南省各類學校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南》《河南省關於疫情期間加強學校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和《洛陽市餐飲服務單位復工經營工作指引》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指引。

一、落實主體責任

學校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當地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指導下,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兩個主體責任,強化食堂管理,督促食堂工作人員和就餐師生自覺遵守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等有關規定,嚴防新冠肺炎疫情通過學校食堂傳播。

1.制定方案。學校應制定完善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責任人、工作職責和具體任務;工作方案應對食品制售、師生就餐等各環節和區域實現全覆蓋。

2.強化保障。學校應加強對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餐飲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工作制度機制,配齊配強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

3.督促落實。校長(園長)要切實擔負起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分管校領導要一線指揮,加強對各項工作落實的督促檢查,確保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

二、供餐前準備

學校食堂應在開學前進行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相關準備工作,並將準備情況向所在地教育和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4.人員健康管理。學校開學前須完成對食堂所有從業人員及相關企業配餐和送餐人員疫情期間旅居史、返校前兩周每日健康監測狀況、疫情相關個人特殊情況的排查登記,「一人一案」建立台帳。境外歸國(及家庭成員或親屬有境外歸國情況)人員、省內外疫情高發地區返校返崗的員工,應按學校屬地疫情防控機構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並按要求實施隔離觀察措施,堅決杜絕食堂員工帶病上崗。

5.開展知識培訓。學校要在開學前一周組織食堂全體員工學習《傳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以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等,掌握正確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範和指南。食堂從業人員須經體檢和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嚴禁按疫情防控規定需隔離觀察或無有效健康證明的人員上崗。

6.配齊防控物資。按規範配齊配足食堂餐廳的水龍頭數量,有條件的可配備感應式水龍頭。配備充足的防護口罩、工作服、消毒劑、清潔劑、洗手液、體溫計等防控物資,並在醒目位置張貼「正確洗手圖示」,在餐廳入口處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

7.綜合整治衛生。對食堂內部及周邊環境進行大掃除,保持環境衛生、乾淨、整潔。對操作間、主副食庫、餐廳通風換氣、消毒,對洗手池等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維護管理,對餐廳地面、牆壁、餐桌椅、售飯台等進行預防性消毒。

8.改善食堂條件。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學校食堂尤其是農村學校食堂的改造力度,徹底改善學校食堂基本條件,配齊消毒櫃、保溫桶、保鮮儲藏櫃等設備設施。要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6S」管理和「網際網路+明廚亮灶」推行力度,督促學校和供餐單位提升「6S」規範化管理和「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建設水平。

9.清查庫存食品。對庫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進行全面清查,重點查看是否有過期變質、腐爛霉變、鼠咬生蟲等現象,發現上述原料應及時按相關規定清理並做好記錄。

10.清查經營資質

10.1不准食堂無證經營;

10.2不准從業人員無證上崗;

10.3校園內取締無證經營的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和攤點。

三、場所要求

11.通風方面

11.1做好室內通風消毒。食堂餐廳每天通風至少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保持空氣清新。天氣條件允許時應保持餐廳開窗持續通風。有條件的學校,可採用移動紫外線燈照射對餐廳空氣消毒,注意一定在無人狀態下使用,消毒後應及時通風換氣。

11.2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當保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轉正常。應關閉迴風,使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

12.消毒方面

12.1食堂餐廳每日消毒2次;就餐結束後,要對餐桌、椅進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500mg/L 消毒劑擦拭,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凈。

12.2對收銀台、售飯台、電梯間按鈕、扶手、門把手、餐桌椅、水龍頭、存儲櫃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進行擦拭,每日消毒3次。幼兒園每日「三餐兩點」前對兒童就餐桌面常規消毒。

13.廢棄物處置方面

13.1設置廢棄口罩、餐廚廢棄物、生活垃圾等專用回收容器(非手觸式),分類放置、及時清理。廢棄物回收容器和放置場所每天至少消毒1次。

13.2與取得許可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單位簽訂書面收運處置合同,日產日清,並做好記錄。

四、員工上崗管理

14.健康檢查

14.1對食堂員工嚴格實行每日晨檢和餐前檢查,每天上班前對所有員工測量體溫並登記。做好員工因病缺勤、病因追蹤、病癒返校復工證明查驗的登記報告。

14.2凡出現發熱、咳嗽、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以及頭疼、肢冷、畏寒、酸困、乏力、咽痛等呼吸道疾病症狀時,應立即暫停其工作,前往有關指定醫療機構就醫,並根據診斷結果採取相應措施。

15.工作防護

15.1從業人員上下班途中及在崗工作期間務必全程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疫情期間不得佩戴PE材質敞開式透明口罩,有條件的可選擇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口罩污染或潮濕後要立即更換。加強對學校食堂送餐送貨人員的衛生管控。

15.2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員,應佩戴一次性帽子、手套。

16.洗手消毒。進入操作區要對手部等進行清潔消毒,增加洗手及消毒頻次,保持手部衛生。

五、原料管理

17.嚴格進貨查驗

17.1嚴格執行食品原料定點採購、索證索票、食品原材料入庫驗收和出入庫台帳登記制度。

17.2 不准主要食品原料在非定點供貨商中自行採購;不准從無資質的小攤販或流動攤販處購買食品原材料。

17.3嚴禁採購不明來源的食品原料,嚴禁採購未經檢疫、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來源不明的畜禽肉類及其製品。嚴禁採購食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18.採購交接管控

18.1供應商送貨人(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送餐員)、學校採購員和接貨員在採購、運輸、驗收工作中均需佩戴口罩,交接時儘量避免近距離接觸。

18.2採購肉禽類生鮮食材應戴上一次性手套,避免手直接接觸,查驗食材和其他物品前後要洗手。

18.3保持食材採購車輛和配送車輛乾淨衛生,定期清洗消毒。

19.食材存貯管理

19.1加強存貯環節管理,防止食材交叉污染。食品、非食品、食品相關產品、化學品應分開存放。散裝食品拆包裝以後,應留存產品原始包裝標籤標識。

19.2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貯存採用保鮮膜覆蓋或密閉容器等方法分開存放,冷藏食品在0~8℃儲存,冷凍食品在-12℃以下儲存,避免長時間裸露。

六、規範加工操作

20.確保燒熟煮透。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加工製作食品,食物燒熟煮透,確保食品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烹飪後儘快食用,縮短成品存放時間。

21.嚴格生熟分開。嚴格做到生、熟食物容器使用分開、存放區域分開、加工過程分開,防止食物交叉污染。

22.落實禁止措施

22.1中等職業學校、普通中小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托幼機構的食堂不得制售涼菜。

22.2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生食類、冷食類(不含水果)和裱花糕點等食品供應。

22.3嚴禁在食堂飼養畜禽;嚴禁現場宰殺畜禽;不得舉辦大規模聚餐活動。

23.餐用具清潔消毒

23.1餐用具使用後應當及時清洗消毒,參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中附錄J《推薦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建議優先採用蒸汽、煮沸、紅外線、熱力消毒櫃等熱力方法消毒。

23.2蒸汽、煮沸消毒溫度100℃保持10分鐘以上;紅外線消毒溫度120℃保持15—20分鐘;洗碗機消毒水溫控制85℃,沖洗消毒40秒以上。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250-500mg/L)浸泡30分鐘消毒方法的,消毒後應當將殘留消毒劑沖凈。

24.落實留樣制度。應對每餐次每種食品做好留樣,留樣量不少於125g,留樣時間不少於48小時。

25.嚴格後廚管理。食堂食品處理區嚴格實行全封閉管理,非本食堂人員不得進入,不得將私人物品帶入後廚。

七、供餐管理

26.引導分流

26.1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師生就餐分流方案,採取錯時錯峰用餐、送餐到班、取餐後分散用餐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同時就餐師生人數及密度;要將就餐人員、時間、地點等在方案中逐條明確,確保定人定時定位,有序就餐。

26.2採用適當方式,降低就餐場所人員密度:改造符合衛生條件的臨時就餐場所;在就餐場所設置簡易分隔裝置;採取分批、分時段等形式錯時、錯峰就餐;增加套餐盒飯供應,打包帶回單獨用餐;支持師生購買飯菜後回宿舍就餐;有條件的走讀學生可回家就餐。

27.食品防護

27.1售飯處應有防止飛沫、灰塵、蚊蠅等污染的設施,出售的食品不得無保護暴露。售飯時使用經消毒的專用工具,與服務對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27.2需分送至教室用餐的,分餐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和手套,應在盛放菜品器皿上加蓋或者使用保鮮膜罩住菜品,使其在傳送過程中不被污染並確保熱菜保溫在60℃以上。分送過程中,儘可能採用無接觸配送的形式。

27.3公用餐具、免費湯粥、調料應有防護措施。

28.就餐管理

28.1在就餐場所顯著位置張貼疫情防控知識海報,如佩戴口罩、勤洗手、排隊保持距離等,引導師生掌握衛生的就餐方式。

28.2在食堂入口處或餐廳中配備足夠的洗手池、洗手液,張貼正確洗手方法,引導師生餐前洗手並成為習慣。

28.3餐廳門口設佩戴標識的安全員值勤,就餐人員應佩戴口罩並經體溫檢測合格方可進入。有條件的可安裝熱成像人體測溫儀器。

28.4就餐人員須佩戴口罩取用餐具和到售飯窗口買飯,坐下吃飯的最後一刻才摘口罩。就餐結束後立即佩戴口罩。

28.5售飯排隊及就餐時人與人之間保持 1 米以上距離,避免面對面就餐和扎堆就餐,不與他人交談,避免交叉感染。

28.6餐廳內應設值班管理人員,提醒督促師生有序就餐,及時制止扎堆排隊、就餐等現象。

29.餐廳衛生

29.1開餐前對就餐場所進行清掃、清潔、消毒、通風,開餐中及時清理餐桌和地面廢棄物並清潔餐桌;餐後及時清理打掃衛生,進行環境和桌椅消毒,做好衛生用具的清洗消毒和定位保管。

29.2餐廚垃圾定點存放,及時清運,每天至少進行一次餐廚垃圾存放場所和盛裝容器的清潔消毒。

八、應急處置

30.主動報告。如學校發現疑似病例要停止供餐服務,並及時向屬地教育、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報告,待通過相關部門共同驗收合格後方可恢復供餐服務。

31.應急處置。如發生疑似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時向屬地教育、市場監管和衛生健康部門報告,並按照本單位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進行科學處置。

32.信息溝通。如發生投訴舉報和突發輿情事件,要加強信息溝通,第一時間回應處理師生、家長和相關部門疑問關切,積極妥善予以處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b4PQnEBiuFnsJQVkp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