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去過不少天光墟,總覺得天光墟是在規避些什麼,多是趁著職能單位沒上班監察做些背地裡的買賣。沒想到麻涌的蕉類市場也採用天光墟的形式。
凌晨4點左右,兩百多蕉農就聚焦在一個馬路的十字路口,仔細一看都是上了六十歲年紀的老人家,他們將自己在房前屋後種的香蕉拿到這個自發的市場出售,收蕉人拿著手電筒逐車打量他們的蕉,看中了商量好價錢就推到一邊過稱。
來賣蕉的老人們神情很悠閒,一副很不著急要把手裡蕉賣出去的樣子,他們彼此閒聊、敬煙、打趣,與其說是來賣蕉,更不如說是來這裡享受彼此間的社交。的確,賣蕉的收入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一位阿叔以2角一斤的價錢賣了40斤的蕉,才得了8元,說了句:「賣兩梭蕉還買不到一包煙。」
也只有老人會把時間和精力去趕這種天光墟,年輕人是不會做這種沒有效益的事情的,再過十年,這批老人再也幹不了活了,這個天光墟應該也自然解散了,麻涌的香蕉天光墟也許就成為了麻涌人的一種記憶了。
麻涌的香蕉種始於宋代,麻涌地處珠江口,珠江水把大量的有機質帶到這裡,上千年來有機物質堆積在這裡,讓麻涌成為天然的香蕉生產地,這裡出產的香蕉特點就是個頭大,味道獨特,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就被選為出口的農產品換取寶貴的外匯,麻涌成為出口創匯的大戶,種植面積達三萬多畝。
改革開放後,東莞市率先開始工業化,許多土地都開發成工業用地,而麻涌人不忍放棄這項傳統的行業,依舊保持有兩萬多畝的蕉地,守著上蒼賜予自己天然的種蕉寶地,並形成了獨特的香蕉農耕文化。
想知道麻涌香蕉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嗎?
請留意9月16號的搖錢樹---麻涌香蕉。
編輯 | 曉鈺
廣東電視珠江頻道
微信公眾號
GDTVZJPD2013
微博@珠江頻道
給珠珠加雞腿,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