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劇如今已不再「高貴」,對於演員來說,網劇對事業的加成更大

2022-02-25     娛史通鑑

原標題:上星劇如今已不再「高貴」,對於演員來說,網劇對事業的加成更大

如果經常關注娛樂八卦和明星飯圈,那你一定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粉絲經常「吹」自家偶像的上星劇。因為在大部分粉絲看來,上星劇比網劇「高貴」,年輕演員主演的劇能上星,那是個人價值和國民度的體現。而網劇相比之下就「低檔」一些,只是小圈層的自娛自樂。所以,如若自家偶像的劇能上星,那麼粉絲便會引以為榮甚至深以為豪。

可實際並非如此。網劇如今看著甚至比上星劇還「能打」,對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處在事業上升期的演員來說,事業加成更大。大家都知道,在當今社會,能常常守在電視機前收看電視劇的觀眾人群,基本是中老年觀眾人群。而年輕人因為工作、學業繁忙,加上更熱衷於網際網路、電子科技等新興事物,所以這類人群大都是在網上追劇或是看網劇。

對於新生代演員和處在事業上升期的演員來說,年輕人才是他們的基本盤,年輕人對他們事業的助力更大。而中老年觀眾對於演員來說,其實是最不重要的群體。因為中老年人,除了貢獻貢獻收視率,能做的事情不太多。就有網友舉例《理想之城》。網友表示,孫儷、于和偉的國民度很高,他們主演的《理想之城》收視率也很高,排到了年度前三。可是這部劇在網上的討論量卻不太高,完全比不過同期在播的電視劇。究其根本,就是中老年觀眾撐不起劇集的話題度。

所以說,對於演員,尤其是處在事業上升期的演員來說,年輕人群才是他們的「國民度」。當然,哪怕到了今天,仍有人執著認為上星劇比網劇「高貴」,也還有粉絲拿收視率「吹噓」。在這部分人的鄙視鏈中,比收視率更「高貴」的是電影票房,而網劇播放量排在鄙視鏈末端。因為在這部分人看來,網劇播放量有「注水」的可能,不夠真實。

不可否認,近年提到「播放量」,很多人便會聯想到注水,之前也確實有過這樣的案例。但「收視率」就完全真實嗎?不是的,近年也爆出過一些收視率注水的案例。收視率與播放量,這兩者的權威性其實都相繼受損,對比參考的意義不太大。至於評分方面,大家都知道,如今有不少網絡水軍干預與引導評分,不管是上星劇還是網劇,都遭到了衝擊,所以在評分方面,網劇和上星劇也早已沒有壁。

現在的觀眾,最注重的還是一部劇的出圈程度,不管它是網劇還是上星劇。像《都挺好》《延禧攻略》這種身邊人都在追、都在看的爆款劇,才值得吹——畢竟,身邊人都在看的爆款,比起飯圈內部的狂歡,那才是真正的「高貴」。再說,如今很多網劇的陣容、體量和投入一點兒也不比上星劇差。譬如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它在近年就貢獻了例如《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十日遊戲》等口碑好劇,備受大眾讚譽。

而當那些優秀網劇打出熱度、打出口碑,它們就很有可能被電視台購買,繼而再上星。就目前來看,「先網後台」已經成為熱播劇標配,而且電視台也早習以為常,常常會購買一些熱播網劇、口碑網劇的二輪衛視發行權。這類網劇,對比上星劇,可以說受眾面更廣、出圈度更高、影響力更大,對演員的事業加成也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a9e51fd93f4e700214f63bbcd118d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