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F君 / 責任編輯:Johnny Wai
Bottega Veneta的新任創意總監Matthieu Blazy從Daniel Lee手中接下了一個時尚圈內正值火熱的「燙手山芋」,在前段時間品牌也發布了2022秋冬系列的廣告,這也代表著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即將在時尚圈開始發力。
在Daniel Lee離開Bottega Veneta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人們的錯愕感一直無法恢復,他所搭建的Bottega Veneta時尚城堡是前兩年時尚圈最為火熱的品牌之一,同樣,他也給予了時尚圈又一逆襲成功的絕佳案例,與Virgil Abloh、Demna Gvasalia、Gleen Martens等設計師共同成為這個時代最為知名的設計師。
Matthieu Blazy作為原本團隊中的二把手,很多人都會認為他會將Daniel Lee的風格延續下去,但沒想到他所做的事情是將Daniel Lee與Tomas Maier兩人的風格進行「中和」,達到一種微妙的化學效應,它既是比原本Tomas Maier所設計的編織元素要更適合如今的年輕消費市場,但是又沒有Daniel Lee的那般年輕。
這一次Bottega Veneta2022秋冬系列的廣告大片所呈現的風格也是如此,它並不是一支延續Daniel Lee風格的廣告,它給到消費者的觀感更多的是體現Bottega Veneta品牌的「品質」這一內核,這也是在Tomas Maier執掌品牌之後,人們對於品牌的第一印象。
但Daniel Lee是直接將這一品牌特質進行升華,人們記住Bottega Veneta並不是因為它的做工與質量,而是它是時尚與潮流的代表,只不過這並表示品牌的品牌有所下降,而是Daniel Lee將品質這一特性悄悄隱藏在了它時尚的外表之下,他更多的是將設計與風格這一特性排在了品質之前。
在廣告中你不乏也能看到諸多差強人意的單品,九位不同風格的攝影師從比利時霍斯特音樂節開始到義大利南部海岸,讓Bottega Veneta的新品成衣更能顯示出它們在生活所呈現的真實樣貌。
人造皮革大衣、針織毛衣、亮片弔帶裙、皮革西裝、編織鞋靴等單品你不難感受到Matthieu Blazy對時尚的理解是更加偏向傳統一派的,與Daniel Lee最大的區別是他少了一些亞文化的元素,將Bottega Veneta的風格帶向了如今時尚圈更加稀缺的那一種風格。
我們也能同樣感受到,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肉眼可見的沒有Daniel Lee那樣在時尚圈引起驚濤駭浪,這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Daniel Lee所砌地這一道牆是非常高且是非常突然地坍塌了的,所以Matthieu Blazy要想在一地「完整的狼藉」中重新「施法」確實並不容易。
但是,縱觀這一次的廣告大片,你其實也不難發現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有他自己的可取之處,這種在當下前線奢牌並不多見的風格也著實給了時尚圈一絲不同的感覺,那麼,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到底「好」在哪裡呢?
「處在「中間」的BV」
如果給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一個形容詞,那麼最準確的或許是「低調的做事者」,在時尚圈改頭換面的今天,市場與時尚本身的天平早已變得尤為傾斜,如今在幾乎看不到任何完全全新原創的時代中,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新品幾乎或多或少都有過去時尚的影子。
Matthieu Blazy也是如此。作為21世紀最為經典的編織紋路之一的Bottega Veneta,它成功地將這種元素深深地刻在人們心目中,它區別於市場上類似於Goyard、Louis Vuitton、Celine、Gucci等奢牌所擁有的老花紋,也區別於Chanel、Hermès等利用一個符號就能讓人清楚的明白,Matthieu Blazy是利用介於前兩位創意總監之間的時尚認知,打造一個介於兩者之間的新Bottega Veneta時尚帝國。
Matthieu Blazy的小時候
作為前團隊的二把手,Matthieu Blazy的設計風格其實跟他的個性脫不開干係。從市場角度來看,大多數人們都認為他的Bottega Veneta沒有Daniel Lee的出色,是因為對於流量與媒體時代來說,他所交出的答卷並不是這個時代中,這些資本家們所希望看到的。
在Matthieu Blazy入行之時,Raf Simons曾評價他是一個「精神非常自由的人」,而他的家庭同樣也充滿了藝術氣息,父親從事藝術行業,母親則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從小在拍賣行長大,這也就帶給他一種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所以,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他的設計並不會擁有一種「資本」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種較為內斂的時尚。
Matthieu Blazy的日常
在一次採訪中,Matthieu Blazy曾說過自己對於時尚在社交媒體上地位的看法,他認為對於現在的社交媒體來說它是一把雙刃劍,好的方面來自於它能讓品牌有著足夠的曝光度,從而走入人們的視野中來,但負面則是現在的社交媒體愈發的成熟,人們的口味也越來越難以滿足,當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時候,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所關注的更多的只是「噱頭型時尚」,而並非真正的時尚。
所以,有著這般想法的Matthieu Blazy執掌Bottega Veneta之後,品牌大機率不會成為時尚圈的一隻「出頭鳥」,它更多的只是把自身的鋒芒隱藏,它會給予當下時尚圈一種別樣的風格,甚至於你可以把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歸於一個「反時尚」品牌。
「我們需要反時尚」
Matthieu Blazy在Maison Martin Margiela時期所設計的作品
圖為Kanye West所佩戴
在任何時代你都能看到人們不斷在評論某一個品牌或設計師是反時尚的,那麼TA們到底反的是什麼時尚?但說到底,反時尚其實是一個「形容詞」,或者說它是一個階段化的東西,在上個世紀末有像Helmut Lang、Jil Sander、Calvin Klein等設計師與品牌利用極簡主義在反時尚,而現在則是有Balenciaga、Vetements、JJJJound、Crocs等品牌在高舉著反時尚的大棋。
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現在也成為了當中的一員。反時尚一詞如果拆開來去解釋,那麼就能解釋成「反當下所潮流的時尚」,與如今熱門的時尚趨勢背道而馳便是反時尚,而在這當中也會有非常多的選擇,並不是只有專門做一種風格才能稱之為反時尚。
時尚領域中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反時尚品牌也就代表著這個圈子當中的多樣性會變得更加豐富,人們的選擇也同樣如此,在Matthieu Blazy的反時尚語言當中,他最想表達的便是一種貼近生活的語言,這與時尚的本質是為人服務的這一點不謀而合。
在過去有Maison Martin Margiela、Balenciaga、Celine等大牌的經歷之後,Matthieu Blazy的履歷足以讓他對如何撐起一個品牌有著相當的經驗。反觀這一季的秋冬系列,在簡約而不簡單的風格之中,Matthieu Blazy的動態反時尚語言恰好是對這個浮躁時代最好的一種「反擊」,它並不需要用任何爆款去代表他手中的Bottega Veneta,他所做的僅僅只是讓人們回到以人為載體的時代。
Matthieu Blazy所設計的這種反時尚語言與當代大多數不同的是,它擁有的正是讓人感受到平靜的能量,用《Vogue》編輯Nathan Heller的話來說便是「觸感最豐富的系列」,它有一種會讓人上癮的魔力,這也正是Matthieu Blazy所執掌的Bottega Veneta儘管沒有Daniel Lee執掌時期的熱度高,但反而會在許多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所在。
任何時代都會有反時尚的聲音出現,不管是品牌還是設計師,我們需要這樣的聲音,就像是讚美與批評同在的道理一樣,反時尚這一詞存在的意義便是讓人們思考時尚的意義,在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與未來的時尚「和平共處」,這對於任何發展的時間節點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
「他與它的未來」
正如前面所說,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並不是一個繼Daniel Lee後塵的「正時尚」品牌,相反,它的骨子裡有著布滿了許多與現今所流行的時尚趨勢「格格不入」的地方,這種「格格不入」到底會怎樣影響我們現在的時尚進程呢?
一方面,Bottega Veneta之前在Daniel Lee的帶領之下實現了品牌的大逆轉,首秀便進入了Lyst榜單的第八名,銷售額在2020年與2021年分別增長了3.7%和24.4%,這樣的數據放在任何一個新執掌的設計師手中都是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另一方面,因為疫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今年的奢侈品市場環境與往年相比變得更加嚴峻,再加上Matthieu Blazy的風格並不是迅速能夠將市場點燃,所以能夠非常直接地預料到Bottega Veneta一定會受到多多少少的影響。
在Matthieu Blazy上任之後,很明顯的是他所「服務」的群體與Daniel Lee並不完全相同,如果說Daniel Lee所「服務」的群體是一群對年輕時尚有著嚮往與追求的,那麼Matthieu Blazy便是「服務」於一群對於「品質時尚」有追求的人群,但往往這一人群恰好是時尚消費群體最難滿足且「粉絲」粘性最強的群體。
人們的好奇心會因為更加新鮮好奇的事物而被轉移走,但真正喜歡一樣事物或風格卻很難因為外部條件因素的影響而轉移,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而這也是為什麼說他執掌的Bottega Veneta是「好」的原因所在,當然,這是從時尚本身角度來探討的一種觀點,若是從市場與社交媒體的角度來看,那麼毫無疑問Matthieu Blazy是不適應這種「評判規則」的。
Julianne Moore穿著Bottega Veneta參加第75屆坎城電影節開幕式
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Matthieu Blazy的Bottega Veneta肯定有著不同程度的看法,但到最後我們看得還是他與它到底是如何影響時尚圈的時尚進程的,像早年Helmut Lang憑藉一人之力將紐約時裝周提前到四大時裝周之首、Raf Simons因看了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一場秀改變了自己對於時尚的看法等等,這些故事都是對時尚圈有著或深或淺以及或遠或近的影響,對於Matthieu Blazy來說,這才只是剛開始罷了。
每一位設計師都會有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在偌大的時尚圈裡,設計師並不能單槍匹馬行走於市場當中,對時尚這一門商業來說,自我的表達在這個時代的定位永遠在利益之後,爆款的優先級之於品牌來說是這個時代的「最強武器」,只不過Matthieu Blazy與Demna Gvasalia、Gleen Martens等設計師不同的是,他的風格中帶有較多的傳統元素,而這也是很難走出「大山」的根本原因,因為過去已經有太多的案例且這不是當下年輕人追捧的趨勢,所以,未來Matthieu Blazy與Bottega Veneta絕對還有不少困難需要克服,這並不是一條「順暢無阻」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