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的潰敗,影片宣發該背多大的鍋?

2019-08-16     文娛頭版

這個夏天,電影似乎不夠科幻,現實卻堪稱魔幻。

8月9日,科幻題材影片《上海堡壘》上映,但其後這座「堡壘」卻節節敗退:豆瓣評分從最初的3.9分一路下滑,穩定在3.2分。影片票房也十分慘澹,上映後的首個周末勉強破億,截至發稿前,票房1.19億,排片占比也從首映日的33.2%降至4.9%(貓眼專業版)。

這部號稱投資3.6億的「科幻巨製」恐難收回成本。

一時之間,刻畫末日危機的《上海堡壘》像是走入了窮途。面對「排山倒海」般的差評,影片的宣發團隊難以招架。官微深夜暴走,連發四條微博質問「這是爛片?」,隨後刪除並道歉。導演滕華濤和原著作者江南發文道歉,主演紛紛轉發。

網友評論調侃:「六年磨一劍,只是為道歉。」

從萬眾期待到「萬劫不復」,從前期宣傳的不遺餘力,到如今的尷尬被動,不如讓我們做一回「事後諸葛」,看看從「上海堡壘」到「道歉堡壘」,影片宣發做錯了什麼?

1 宣發落點:「誤解」為硬核科幻

2019年的春節檔,狂攬46.56億票房的「小破球」滾出了一條中國國產科幻電影的發展之路。《流浪地球》的成功帶火了科幻類型片,也給予市場和觀眾更多期待,大家都翹首期盼中國科幻的第二次發力。

大熱的科幻元素使得定位於科幻戰爭電影的《上海堡壘》還未上映就自帶熱度。其實從原著角度而言,江南的小說本是一個在科幻背景下的愛情故事,科幻是外衣,情感才是重點。電影《上海堡壘》雖保留了原著故事的愛情主線,但主推的賣點是科幻戰爭。

影片上映之前一系列的宣傳動作和電影品質之間存在巨大落差,《上海堡壘》的能力似乎配不上它的「野心」。

資料顯示,電影《上海堡壘》的出品單位涉及華視娛樂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12家公司,影片發行方則是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5月至8月,電影進入密集宣傳期。

從先後公布的電影海報、「終極版」預告來看,大舉入侵的外星文明,一觸即發的末世戰爭,危機之下的人性掙扎,無不透露著硬核科幻的味道。


此後,「國產科幻」無疑成為電影宣傳的關鍵詞。8月3日,《上海堡壘》官方微博發布影城經理的看片口碑,諸如「今夏最燃中國科幻電影」「國內首部人類對抗外星人的科幻電影」的評論很是矚目。

8月4日,《上海堡壘》在京舉行首映禮,片方邀請《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編劇龔格爾,以及姚晨、陳坤等一眾明星參加。加之眾多自媒體大號、微博大V紛紛為其發文打call,飽滿的宣發之下,《上海堡壘》接棒《流浪地球》,助力國產科幻的形象也逐步建立起來。

上映之後,影片主打的科幻元素似乎沒那麼能打。場景設置缺乏未來感,世界觀的搭建不夠完整,戰爭情節缺乏邏輯,特效部分真實但整體缺乏交互感。觀影反饋大多是硬核科幻變成了「硬要科幻」,戀愛也談得莫名其妙。

於不少觀眾而言,影片宣傳定位與影片故事的脫節,給人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失望感,受到「欺騙」的觀眾只能用腳投票,怒給差評。

2流量擔當:有熱度也可能遭反噬

曾幾何時,流量為先,太多「流量+IP」模式下運作的片子賺得盆滿缽滿。那個流量當道的時代正逐漸遠去,如今流量二字背後隱藏的不一定是商機,也可能是危機。

此次《上海堡壘》啟用流量明星鹿晗飾演熱血軍官的形象,從選角之初就存在爭議。雖然導演滕華濤在參與《嚮往的生活》第三季的錄製時曾表示,自己不是因為看中鹿晗的人氣才選他做主角,貼合角色才是第一標準,但鹿晗的加入無疑極大提升了影片的曝光度,粉絲群體也是可以預見的觀影主力。

2019年微博電影之夜,《上海堡壘》成為微博最受期待科幻電影。目前,微博話題#鹿晗上海堡壘# 擁有5.2萬粉絲,獲得51.7億次閱讀。從8月5日到12日,《上海堡壘》在重慶、南京、長沙、上海多地開展路演活動,凡有鹿晗出席的路演場次,票價均翻了幾倍甚至十幾倍,其熱度可見一斑。粉絲濾鏡加持之下,點映之後的《上海堡壘》口碑尚可,這也助它在首映日拿下7422.3萬的票房。

影片上映之後,局勢陡轉直下。主演鹿晗那軍帽也壓不住的韓式齊劉海,無論如何打鬥妝容都紋絲不亂的偶像氣質,略顯蒼白的人物刻畫,都成為受眾吐槽的焦點。

粉絲和普通觀眾評價的對立更是激化了輿論的撕裂——粉絲站定微博平台,奮力維護,抵抗他們眼中的「黑子」。粉絲們一句「你看過嗎?就評論」,使得長久以來大眾對流量明星和粉絲過度追星的不滿再次被觸發,差評就像是倒塌的多米諾骨牌,一發無可收拾。兩相對立之下,有關《上海堡壘》的評價也逐步脫離了理性的軌道,影片口碑遭遇流量反噬。

貓眼平台的影片評論呈現兩極分化

流量明星再也拯救不了一部片子,故事本身的失敗本不能全部由流量負責。但天價片酬、摳圖軋戲、粉絲控評鎖場,天下苦流量久矣。《上海堡壘》的失敗僅僅是受眾情緒的導火索,資本自己種下的苦果,還要自己來吞。

近年來,電影宣傳成為助力影片票房的關鍵環節。從影片廣告和宣傳海報的投放、參與綜藝節目錄製,再到線下路演、提前點映,推廣手段不斷翻新。但也不乏像《上海堡壘》這樣宣發不當損傷口碑的實例。

於2018年12月31日上映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憑藉「一吻跨年」的浪漫廣告讓跨年夜零點場的電影票一票難求。電影上映前6天,預售票房已經破億,而上映第二天,票房則遭遇斷崖式下跌,僅獲得1100萬元,暴跌幅度高達96%。

《愛情公寓》大電影在上映之前主打「情懷牌」,只講青春回憶,不談電影內容,上映之後也遭遇口碑滑鐵盧。在首日票房超3億的情況下,第二日票房只有1.28億,跌幅超過50%。

如果重來一次,當影片質量已無可挽回,適當的調整宣傳方向,防止用力過猛,是否可能適當挽救《上海堡壘》的口碑?答案也未可知。所謂,登高可望遠,登高也跌重。影片質量一直是受眾觀影的原動力,也只有符合影片定位的宣傳才能恰如其分地助推票房。

-END-

作者 | 金子

編輯丨樺語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WcUnGwBvvf6VcSZWO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