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終結香港亂局需要喚醒沉默的大多數

2019-09-03     長安觀察

進入九月,香港特區各大學校暑期結束,街頭暴力活動卻依然沒有銷聲匿跡。亂象叢生的局面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很多人都在追問,到底何時是個頭?

首先要明確,當前在香港發生的示威遊行已經演化為極端暴力行為。如果說早期的反對和抗議是圍繞《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的修訂而展開的話,那麼後來的街頭暴力活動則完全「出圈」,是香港極端政治力量藉機生亂進而綁架香港社會的行徑。面對這種政治話題轉換,香港社會各界恐怕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才可以認清幕後的操作和活動的本質,從最初的新鮮、觀望變為質疑、徘徊,直至認清形勢,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

從香港特區政府施政的角度來看,終結亂局應該有兩種選擇:一個是按部就班地依法施政,這能夠應對大部分的管制難題,但當下的香港處於特殊時期,需要特區政府作出有針對性的應對;一個是喚醒香港特區至今依然沉默的社會大多數,凝聚挺特首、挺警隊、護法治的強大正能量,這將對反對力量特別是極端政治力量形成有效的反制。一定意義上,後者是香港特區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關鍵。

如何喚醒香港社會中沉默的大多數?這顯然不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必須要引導大家逐漸認清香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歷史階段。從實質上看,眼下的種種亂象不是香港特區常態化立法活動過程中建制派與反對衝突的溢出效應,而是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重塑的過程中,各種力量博弈在香港形成的投射。美國在香港問題上不斷發聲,在向反對派釋放政治信號的同時,甚至以改變香港一直以來享有的特殊地位和待遇相威脅。在中美面臨全面戰略衝突的背景下,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不可能獨善其身。眾聲喧譁之中,香港社會各界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而一些香港人之所以迷茫,就在於沒有認清一種形勢變化。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具有渠道優勢、產業優勢、制度優勢。這使得香港能夠在世界既有的政治經濟體系中獲得一種特殊的認可,香港也憑藉著這種角色在中國和世界之間發揮著對接的作用。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對於中國和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時移世易,今天的世界已經不再是昔日西方國家主導的叢林法則支撐的世界,中國也已經不是昔日居於世界產業鏈低端邊緣的中國。這種新歷史發展階段的來臨,意味著香港必須要完成角色的轉換和發展的轉型。

從大方向上看,香港必須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增強在國家發展戰略調整背景下和世界打交道的能力。落在具體現實上,香港不可能繼續做一個完全不設防的城市。基本法「23條立法」問題遲遲未能實現突破和解決,這一制度缺陷讓香港內部政治力量與外部政治勢力可以堂而皇之地聯動。香港特區的國民教育未能全面展開,年輕一代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難免出現偏差。某種意義上,這場修例風波觸發了香港社會潛藏著的危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促使香港社會下定決心、擺脫混沌的契機。

在此過程中,呼喚特區政府順勢而為、多措並舉,喚醒香港社會沉默的大多數,讓挺特首、挺警隊、護法治成為最強音,儘早終結當下困擾香港發展的亂局,迎接香港浴火重生時刻的到來。(作者系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VCj9mwBJleJMoPMpk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