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臉」育兒方式是正確的嗎?父母該怎樣合作育兒

2020-06-22     幼教咖

原標題:「紅白臉」育兒方式是正確的嗎?父母該怎樣合作育兒

圓圓是一位全職媽媽,由於丈夫白天工作比較忙,只有晚上才有空陪會兒孩子。如今他們的兒子已經三歲了,長得白凈,小腦袋也很聰明,只是孩子有些小毛病總是不改。

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圓圓會說:「你要再不吃飯,我可告訴你爸了!」於是孩子嘟囔著扒拉了幾口飯。當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時,圓圓說:「你就扔吧,我也不收拾,等你爸回來看到了,讓他揍你!」於是孩子不情願地把玩具堆到了一邊。

圓圓覺得,家裡一定要有個人唱「白臉」,有個人唱「紅臉」,這樣就能震住孩子,讓孩子感到害怕,方便管教,而丈夫經常不在家,長得又高大,孩子應該更怕他一些,於是就將「白臉」的角色丟給了丈夫。

可時間一長,他們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爸爸了,甚至連和爸爸多待會兒都不願意,丈夫對此也很有意見,他問圓圓:「為什麼一定要有個人唱『白臉』,難道不這樣做就真的管不了孩子嗎?」

其實,像圓圓家這樣,夫妻二人一人唱「白臉」,一人唱「紅臉」的教育方式在我國應該說普遍存在,他們覺得這樣既給了孩子關愛,又建立了威信,豈不兩全其美!可「紅白臉」育兒方式是正確的嗎?

「紅白臉」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危害?

1.不利於孩子價值觀的建立

一個總在訓,一個總在護,這就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到底該聽誰的?對孩子來說,價值觀尚未形成,無論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還是為人處事都需要學習、磨練,而此時父母長期意見相左,就會讓不知所措,不能明辨是非。

2.不利於家庭和諧及親子關係建立

正常情況下,孩子自然會喜歡那個唱「紅臉」的總護著自己的人,而疏遠那個總批評自己的唱「白臉」的人,這就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維繫。如果父母在育兒問題上長期意見不一致,又總讓孩子「站隊」,那家庭怎麼能和諧呢?

3.使孩子缺乏主見,性格充滿兩面性

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一個人告訴孩子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另一個人告訴孩子這很嚴重,你必須改,那孩子該怎麼做呢?孩子往往缺乏認知能力,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夾縫中生存的孩子性格往往會呈現兩面性,變得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遇事缺乏主見、自信。

4.對父母失望,甚至出現牴觸情緒

夫妻育兒觀念不一致,甚至因為孩子的事經常吵架,會使孩子產生厭煩、失望情緒,對父母也不再那麼信任、尊重。對孩子來說,他更渴望擁有一個和諧、恩愛的家庭,而不是父母的爭執,長期下去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孩子也對父母及家庭心生牴觸。

其實,「紅白臉」教育的本來目的是好的,是希望既能讓孩子得到足夠的關愛,又能更好地約束孩子的行為,幫其建立秩序感,懂得自律。事實上,這兩者並不衝突,只要方法得當,根本不用刻意去做什麼「紅白臉」。

不做「紅白臉」,夫妻該怎樣合作育兒?

1.夫妻意見相左,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執

當夫妻二人在教育孩子的某個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時,其中一方要儘量沉默,或是提前溝通,或是事後交換意見,但千萬不要當著孩子面爭執,否則就會出現以上我們說過的問題。

2.就事論事,適當進行角色互換

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夫妻要儘量統一思想,如果做不到,那至少要做到就事論事,切勿進行人身攻擊或是發泄情緒,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紅白臉」不一定要固定的人來唱,當一方與孩子相處時,完全可以做到既溫柔又嚴厲。

3.進行合理分工,彼此尊重不干涉

夫妻雙方完全可以對孩子的事情進行分工,比如一方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及時給孩子補充營養,調整作息;另一方則負責帶孩子上學、上輔導班,並輔導孩子日常功課,雙方各司其職,而彼此尊重,不去干涉對方的育兒方式,這樣合作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總之,夫妻在育兒的問題上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事,遇事多想想對方也是為孩子好,互相多體諒一下,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成長環境,更有助於孩子成長!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V4r3XIBiuFnsJQV13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