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喊了七十年,可高速公路至今才兩百公里,印度被種了什麼雷

2020-09-11     王春秋史

原標題:工業化喊了七十年,可高速公路至今才兩百公里,印度被種了什麼雷

從現代以來,我國與周邊的鄰國印度一直就是有些許的矛盾,其實仔細說來我國與印度也是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有古老而又悠久的歷史文化;都有著十億以上的人口數量等等。

不過,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印度其實還真的是有點「慘」,比如古代時候接連被外族吞併,近代後又被英國統治了將近二百年的時間。二戰結束後,印度才終於獨立成為印度共和國,還繼承了英國留下來的大面積土地和眾多人口,但是其內部又是城邦分散,缺乏政府權威和統一領導。不過,印度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也擁有著龐大的經濟體,並且也能算是大國。

正常說來,有了如此基礎後,印度國內應該也能很好的基本實現工業化,然後就是迅速崛起。從1950年印度正式建國開始算起,工業化的口號到現在也是喊了70年了,不過起色實在也是不明顯。

印度的先天條件足夠優越,首先印度土地面積遼闊,土壤肥沃農業發展良好;其次印度人口基數大,目前還處於人口紅利期,青壯年人口眾多;然後就是英國人在印度的幾百年里也留下了相當不錯的工業基礎。

有了先天條件,那麼工業化的發展理應順利才對,不過真正的工業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為何這麼說呢?其實這也和英國人有些關係。

英國人最初從1600年開始涉足於印度,並建立起東印度公司;到了1757年英國又將印度收外自己的殖民地之一;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宣布獨立;1950年正式建立印度共和國。

英國憑藉近代以來的工業革命,在世界各地攫取特權和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雖然二戰後爆發了一股民族獨立的熱潮,但英國人肯定也是不甘心輕易撤出的,而印度也是如此。雖然英國人最後是撤出來了,不過臨走前又留下了點東西,可以稱之其為「陰謀」,當然也可以叫做是「陽謀」。

其一就是民主制度

關於一個國家的政體和制度,肯定要和實際的國情相符才行,而對於多民族的印度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政府要通過強有力的鐵腕,大力發展國內的基礎設施,然後搞生產、發展經濟。

但是英國走前卻留下了所謂的民主制度,地方的權利很大,結果就是比如簡簡單單的修一條路可能都要各個部門吵個不停,光是吵架的時間都足夠用來修路了。如此的民主體制下,印度整體做事效率極其低下,簡單的工作都推行很慢,全盤的工業化更是難上加難了。另外,擁有將近300萬平方公里領土和13億以上人口數量的印度,真正按照國際標準可以稱得上是高速公路的路段僅有200公里。

其二就是巴基斯坦

第二點貌似比第一個問題還要複雜,因為內部因素還是有可能緩解的,不過外部因素可就太難了,尤其是兩個國家關於民族和領土的問題又是矛盾重重,幾乎沒有和解的可能性。

領土、人口等問題還未經細分,印巴雙方就匆忙分治,分治後因為種族和宗教矛盾又發生屠殺,還有就是=克什米爾也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中間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英國故意留下這個尖銳而又矛盾的問題制約著兩國。比如就是印巴剛分治的同一年,兩國就開始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隨後又爆發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戰爭。

一個國家剛獨立,馬上就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戰爭和地區衝突,而且每年又要支出大筆的費用作為軍費開支,同時面臨著嚴峻的內外部矛盾,印度要想實現工業化實在太難太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QXBenQBd8y1i3sJp9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