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房產在家庭財務分配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隨著房價的上漲,很多人在買首套房時為了減少房貸壓力,也採取儘量控制成本的原則,比如使用公積金和商業貸款相結合的組合貸形式,或者在購買二手房時選擇滿五唯一的房源等,以節省一部分利息和稅費。
進入五月,網上就有人議論說,9月國家將執行新契稅法,稅率也將上漲至3%-5%,影響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我們都知道,契稅是無論我們買新房或是二手房都要繳納的稅種。
目前大家買房時繳納的契稅比例,是97年出台的「契稅暫行條例」。
對比9月1日即將實施的「新契稅法」,契稅稅率規定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只不過很多城市都是按照優惠稅率在執行,即我們常說的1-3%。
這項優惠是2016年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通知》,其中明確:
- 對於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的(家庭成員範圍包括購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積為90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
- 對於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面積為90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徵收契稅。
通知中還指出,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暫不實施上述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契稅優惠政策,二套住房均按3%徵收,之前也在《來了!買房要多交契稅?這才是正確解讀》中詳細分析過。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契稅優惠在契稅法中並沒有提到要取消。
要知道,2016年出台這項契稅優化的大背景是為了給樓市去庫存,樓市整體都處於一種相對「寬鬆」的狀態;而當下,樓市政策的源頭是「房住不炒」,調控取向也改為」收緊「。
所以,到今年9月1日,之前的契稅優惠政策也會自動失效,而新的優惠怎麼執行,還沒有正式通知,但是去年的」新契稅法「中也有提到:
也就是說,新契稅法執行後,如果有必要繼續延續之前的優惠契稅政策,需要報給各地政府統計人大常委會決定,並報全國人大和國務院報備。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新契稅法雖然沒有改變契稅稅率比例,但是,新的「優惠契稅政策」要在契稅法的規定下,重新走流程,通過之後才能生效,這點也是」新契稅法「規定下發生變化的地方。
由此推斷,2021年9月」新契稅法「實施後,之前的契稅優惠大機率會有調整。原因有二:
第一,2014年到2016年是我國樓市的特殊時期,幾十個城市取消限購,國內全面降息降准 ,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稅收政策,方方面面支持樓市」去庫存「,當然,這也使得各地樓市均迎來了一波房價上漲的高峰。
直到2016年北京樓市出台」930政策「,也迎來了樓市調控收緊的信號,而這一波樓市收緊一直延續至今。
第二,目前我國仍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所以城鎮的住房需求還在不斷增加。儘管房地產市場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是」房住不炒「依然要堅持,「因城施策」更強調城市政策的靈活性,平衡供求關係,才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去年7月,高層專門召集部分熱點城市的房地產主管部門,召開了房地產的專題會議,強調」要發揮財稅政策作用,有效調節住房需求「。
因此,各種房地產相關稅種,包括契稅優惠政策,大機率也會發生變化。
那麼,購房者買房時,契稅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再來舉個例子:
從上面來看,買房成本確實增加了。誰將會有可能被」加稅「呢?
新契稅法中,還提到一點:
這裡說的」不同主體、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我們可以理解為以下三層含義:
一是,熱點城市。畢竟全國各地房價差距還是很大的,熱點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購房成本完全不同,對於那些房價上漲較快的熱點城市,契稅優惠政策很有可能被取消。
二是,房子類型,比如首套和二套,小戶型和豪宅。剛需群體的居住需求,一直是有政策支持的,那麼即便是熱點城市,首套住房也可能會比二套契稅更優惠,豪宅可能要徵收的契稅比例會更高。
三是,個人還是企業。目前」房住不炒「這個大前提下,有些人可能會用公司名義買房,所以,個人買房和公司名義購房,稅率優惠應該更向個人傾斜。
稅收的差別化政策,也是樓市調控」精細化「的趨勢。
綜上,今年9月」新契稅法「實施後,對於二套房、大戶型和企業購房這些群體,有被」加稅「的可能,但是,個人剛需購房者不用太過擔心,買房還是要從個人實際需求出發,切勿盲目跟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PzKqHkB-4LL0rMdb-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