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多朋友陸續生了二胎,婆婆看著有些眼饞,就跟我說再要個孩子唄。我直接給回絕了,先不說養二胎花銷多麼大,單單對兩個孩子的教育就讓我很頭疼。為什麼這麼說呢?閨蜜的二胎生活讓我明白,人的心永遠是偏的,想要「一碗水端平」真的太難了!
閨蜜是去年年初生的二胎,大寶是個男孩,已經8歲了,小學生一枚。很多家長都知道,現在的小學生作業非常多,還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行,閨蜜生二胎前,每天晚上都是陪著大寶看書寫作業,作業之後有時間還會玩一會兒,周末還經常出去玩,母子相處的非常愉快。可是有了二胎以後,閨蜜晚上要帶孩子,大寶只能
自己寫作業,遇到不會的問媽媽,媽媽會嫌煩;背課文的聲音太大了,媽媽會嫌吵;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想出去玩了,玩啥玩,在家看妹妹…有時候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寶也會出現一些小狀況,可是每次出狀況得到的都是爸爸憤怒的訓斥聲,不到半年,大寶由一個樂觀快樂陽光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特別內向孤獨沉悶的男孩。閨蜜說,她自己看了也很心疼,可是怎麼辦?孩子爸爸每天工作特別忙,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又幫不上忙,二寶太小不懂事兒,只能委屈大寶了。
打開電腦,相同的問題真的不少:
1.我是80後,有個弟弟,小時候超級善解人意孝順父母,照顧弟弟,可是父母還是偏心弟弟,親戚朋友都說父母偏心,可是他們不承認。現在我已經結婚有孩子了,照樣偏心,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弟弟的,時不時的還得補貼弟弟,可是父母有點事兒,都是找我,說是弟媳是外人不好意思,閨女是自己家的…哎,誰讓我是人閨女呢,所以堅決不生二胎!
2.我大姐之前有一個孩子的時候,老是寶貝寶貝的喊,可是後來生了二胎,大寶成垃圾箱裡撿的了,天天寶貝寶貝的喊二寶,對大寶就是恨不得打死了,動不動就打罵訓斥,變得可快了!
3.根本就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我也想公平公正,但是二寶還小,照顧二寶已經耗費所有精力了,大寶在有個風吹草動的,根本憋不住,不吼出來我難受,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一、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雖然很多父母都說「男孩女孩都一樣」「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對你們的愛都是一樣的」,但事實上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或多或少偏愛某一個孩子,只是偏心的程度不同而已,畢竟人的心本來就是偏的。
加州大學人類和社會發展學教授凱薩琳•孔戈爾,曾經對384對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父母進行過研究,研究發現有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而研究人員則認為這個調查出來的比率比實際要偏低一些,因為在他們研究的過程中,很多父母總會想辦法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
就像《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傑弗里•克魯傑說的: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為什麼父母會偏心呢?原因可能有這幾種:
1.孩子出生順序不同:有些父母對第一個孩子的感情比較深,對他們抱有很大的希望,全心全意的培養他們,對老大會更偏愛一些;還有的父母對最小的孩子感情更深,他們認為孩子小還沒有長大,就應該被偏愛,哥哥姐姐們應該讓著他。不過在大多數家庭,在中間的孩子最容易被忽視,也就是說如果有3個兒子,老二很容易被忽視。
2.孩子的性別不同:孩子的性別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畢竟還有很多中國人比較「重男輕女」。叮麻有位同學,在家排行第七,前面有6個姐姐,全家都圍著我這個同學轉,同學結婚都是姐姐掏錢買的房子車子,還好同學三觀比較正,有自己的事業,要不估計他這幾個姐姐還得繼續掏錢養著他不行。
3.孩子的性格不同:有些孩子比較叛逆,性格比較倔強,不願意跟父母溝通,相比較這些孩子,父母會更喜歡貼心的,善於表達的孩子;還有些孩子比較柔弱,讓父母感覺他還沒有長大,離不開父母,更需要父母,父母也可能會更偏愛他們一些。
二、父母對孩子的偏心,是孩子一生的痛!
父母對孩子偏心,不管是被偏心的一方,還是被委屈的一方,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偏心嚴重,可能會變成孩子一生的痛!
1.不被偏心的一方
自我懷疑,沒有自信:因為一直得不到父母的注意,他們可能會以為是自己不夠優秀,不夠乖,所以得不到父母的注意。輕微的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自我治癒,嚴重的可能沒有自信,特別的自卑。
不斷的付出,討好: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可能會試圖通過不斷的付出與討好來尋求父母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麼越是不受父母疼愛的孩子,長大以後越是孝順父母的原因。
內向、懂得看別人眼色:一個孩子如果長期受到冷落,或者訓斥的話,這個孩子很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每天都特別的沉默,有時候還會戰戰兢兢的,懂得看別人的臉色,就怕一個不小心,被家人更加苛責。
2.被偏心的一方
自私自利、有恃無恐:被偏心的孩子,可能會恃寵而驕、自私自利,甚至蠻不講理,很多時候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只想著滿足自己的私慾。就像《都挺好》裡面的蘇明成,在父母的偏愛下變得有恃無恐,為了給老婆出氣,竟然能對著自己的親妹妹往死里打,把妹妹打成骨裂,二級傷殘。此時他還不知道悔改,最後只能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白眼狼、啃老族:前陣子有個視頻火了,視頻里是個小男孩,因為媽媽不願意買某樣東西而對母親大打出手,拳打腳踢的。對於這種行為,媽媽很痛苦,為什麼對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孩子卻如此待她?聖湖中不乏白眼狼、啃老族,他們大多是父母溺愛下的產物,而一個家庭,永遠被偏心的哪一方,如果得不到很好教育與引導,也離白眼狼、啃老族不遠了。
3.對家庭的影響
家庭不和睦: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兄弟姐妹能夠和諧相處,對好團結友愛,有能力的儘量幫襯沒有能力的,而偏心的父母也是這種想法,不過他們更希望被偏心的孩子能夠過的更好。可是這種偏心的行為,很容易引發孩子的不滿,兄妹姐妹很難和平相處,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而大打出手。
孩子一生的痛: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朋友不願意要二胎,甚至不願意要孩子?大多都是兒時的傷痛導致的。就像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說:假如幼年的創傷沒有被治癒的話,那麼將會把你的心理年齡固著在童年的某個階段。因此,即使那個不被偏心的孩子已經成年了,但是內心有一部分仍然沒有長大,那部分承受的傷痛很難被治癒,很可能會伴隨一生。
三、多個孩子的家庭,如何避免父母偏心?
多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偏心很難避免,但是為了孩子能夠團結友愛,健康成長,建議偏心的不要太重,最好是能夠一視同仁,做到這幾點:
1.不要拿孩子做對比
別再拿孩子做對比了!之前有位朋友說,其實她跟姐姐小時候感情很好的,可是長大以後卻淡了,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惹的禍,每次回家父母都會說:「看看你姐姐,學習好,嫁的好,工作好,還孝順,昨天又給我轉了2000,你看看你,一個月就賺那麼點,還不趕緊結婚…」剛聽的時候沒啥感覺,但是聽久了,覺得特別的反感,恨不得沒有這個姐姐。
父母的本意可能是通過對比讓孩子更努力,但是這種長期的對比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牴觸的情緒,甚至是敵對的關係。
2.不要無理由的勸讓
雖然我沒有弟弟妹妹,但是長這麼大我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大的必須讓這小的」,憑什麼讓,你小你有理啊?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需求,也需要父母的愛與照顧,作為家長可以教育孩子尊老愛幼,但是不能因為大而事事忍讓,這種無理由的忍讓,只會讓孩子內心極度的不平衡,產生負面的情緒,甚至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3.公平對待每個孩子
對於孩子,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要公平的對待。比如日常生活買東西,小的有大的也得有,具體可以按照他們的需求來選擇;在說話的時候,小的是寶貝大的也是寶貝,不能因為長大了就不是媽媽寶貝了;至於那麼讓人不舒服的話,比如你怎麼這麼煩,你怎麼不去死,之類的話,別再說了。
當孩子爭吵的時候,需要查詢原因,處罰錯的,獎勵對的,不要因為孩子小而枉顧原因,一度的批評大孩子。
記得之前看到一則視頻,父母特別的偏心妹妹,哥哥的作業都回家經常被妹妹破壞,可是父母只會輕飄飄的來一句,壞了重新寫唄,妹妹小不懂事兒,你得讓著他。讓著,讓著,讓到什麼時候才是頭啊?
4.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需求與想法,也有自己所有物的主權意識,在使用孩子物品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行。比如孩子一些玩具,在給弟弟妹妹之前,要先詢問孩子的意見,而不是自作主張的給弟弟妹妹。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才能讓孩子尊重別人,更好的成長。
最後,孩子生了以後必須要為他們負責,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建議別著急要二胎,否則傷害的永遠是孩子!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