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請你吃飯時,常做這「三事」,人緣只會越來越差

2019-08-11     滿城花開的少年

聚會和吃飯,似乎是同一意思,但又不同。聚會是朋友或同事們之間的集體性活動,而吃飯則是至少在一人以上。如果別人請你吃飯,那麼就要注意一些細節性的東西了。

畢竟吃飯的學問,早從中國古代就有記載了,並逐漸衍變成今天的飲食文化,還有一些飲食禮節包含在內。隨著傳統文化的繼承,很多吃飯的風俗習慣,被較好地流傳了下來,成為今天衡量一個人的素養和品德的標準。

今天就說說,朋友請你吃飯時,常做這「三事」,人緣只會越來越差。

了解和注意這些細節,才不會導致在人際交往中被動或失去人緣。

01

不要帶其他人或陌生人。

記得去年有一次,朋友狼牙約我到他家吃飯,我想給他介紹一個人,對他以後的業務發展有好處,就對他說,我要帶一個人讓你們認識認識。他說,可以,沒有問題,就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

誰能想到,我給小孫打電話,明確地告訴他,讓他一個人過來。我在超市裡買好了水果,等到小孫到小區門口時,卻發現他又帶了三個人。我心裡就不高興了,因為去別人家吃飯,說好的我只帶一個人,突然又意外多了三個人。


當時,這讓我很為難,但又在狼牙家樓下,又不好趕其他人走,只好硬著頭皮去狼牙家吧。果不其然,到狼牙家裡後,他和老婆都不高興。我解釋說,只是想帶小孫讓你們認識一下,誰知道他又帶了三個人,這事都怪我不好。

因為我跟狼牙的關係不錯,他也沒有說什麼,但心裡肯定不舒服。這事過後,我又單獨叫狼牙和他老婆吃頓飯,以表歉意,並說明了情況。誤會雖然解除,但是狼牙再也沒有叫過我去他家裡吃飯了。

通過這件事,別人再叫我吃飯的時候,我就謹慎了,非常注重吃飯聚會的場合,能帶什麼人或不能帶什麼人,如果不注重細節,哪怕是好意,也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吃飯,吃的不僅僅是飯菜,還有感情和禮節。赴約吃飯前,要分析這頓飯是誰請客,在哪裡吃飯,有哪些人參加,需不需要帶禮物等等。不然,這頓飯就吃得很彆扭,很尷尬,也會讓請客的人對你失去了好感,朋友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02

不要誇誇其談,喧賓奪主。

朋友回內地,要請大家到飯店聚聚,事先聲明每個人可以帶一個人,他是希望大家都把老婆或女友帶上,這樣的聚會畢竟機會不多。


飯桌上,一個單身朋友帶來了女友,在大家介紹完畢,她主動站起來要給這位做東的朋友敬酒,其實這是好事,也是禮貌。誰知,那位朋友的女友,一杯酒下肚,話就多了起來,一會給大家介紹產品,一會說自己的事業做得多好等等。

看到滿場都是這女人的話,我們都不高興起來,做東的朋友臉色變得陰沉。有個朋友趕緊側身,低聲給那位朋友說了幾句,那位朋友才感覺不對勁,就拉了幾下女友的衣服,暗示她別喧賓奪主,讓做東的朋友多說一些話。

那朋友的女友剛安靜一會,在互相敬酒中,她的話癆又來了,也許不勝酒力,女人控制不住自己,連男友的勸阻也失去作用了。結果,她還對男友大發脾氣,責怪他不讓她說話,最終朋友們的聚會,鬧得不歡而散。

後來聽說,那位朋友跟他的女友分手了。朋友們都說做得好,這麼沒素質,沒品位的女人,真是要不得,喝點酒就沒有了一點女人的形象,還誇大話,臭顯擺。

遇到朋友聚會場合,飯桌上,要分清主次,該說的話要說,不該說的話就不說,不然就顯得以自己為主,惹得做東的人不高興,還讓其他人都反感。所以,在任何吃飯的場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喧賓奪主。

03

不要講究太多,評論菜品。


林哥是個喜歡交朋友的人,他還燒得一手好菜,經常邀請朋友到他家做客。我們每次去,知道大家喜歡吃什麼,都各自買了水果、蔬菜和肉類。

那天,林哥邀請朋友吃飯,其中一個朋友帶著老婆。等林哥把所有的飯菜做好,已是晚上八點多了,大家開始吃飯時,那個朋友的老婆說,你做的帶魚燒過了,應該加些糖,不然不好吃,還有那個苦瓜,太苦了,要用水多泡泡。

林哥一聽不高興了,辛苦了半天,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他開玩笑地說,這樣吧,下次你來當大廚,給大家做飯。再不然,你回家,讓你老公給你做飯去。這時,那個朋友趕緊打圓場,對老婆訓道,你會不會吃飯?這麼好的飯菜堵不住你的嘴。

在朋友家做客,或者在酒店吃飯,作為被邀請人,最好別在吃飯時評論菜品的味道和做法,這樣就會惹得朋友或做東的人心裡反感。覺得自己可口的飯菜就多吃點,不可口的飯菜就少吃點,再者也不要用筷子亂扒拉菜,要做一個有涵養的人。

因此,朋友一起吃飯,這些事儘量不要做,不然朋友都沒得做了。

吃飯,不僅是一種學問,還是一種體現人的素養的場合,儘量在吃飯時注意這些細節,就不會給朋友留下不好的印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NXmzWwBJleJMoPMf3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