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印度國債銷售慘澹乾脆整體撤回,把錢退給投資者

2020-07-30   戲說金融

原標題:活久見,印度國債銷售慘澹乾脆整體撤回,把錢退給投資者

當地時間7月29日,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發布公告,表示將聯合該國財政部開啟上一期十年期國債的撤回工作,以便發行新一期的十年期國債。

據彭博社新德里分社的報道,本次撤回屬於整體撤回,而不是未銷售部分。那些已經被投資者購買了的,也按照當前的價格和收益率進行回購,給以一定比例的補償,並承諾新一期的十年期國債這些投資者具體優先認購權。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這次撤回的國債距離開始發行僅僅過了兩個月,是在5月底的時候發行的,金額為1萬億盧比(約135億美元)。截至目前,具體還有多少尚未出售,並未透露。不過彭博社從知情人士處得到的消息是超過一半。

我們知道,如果商品出現問題,廠家進行召回處理,這並不罕見。但是一個國家的國債在沒有銷完的情況下,全部撤回,把錢退給投資者,這事就很罕見了。

為什麼印度會出現國債銷售慘澹的情況呢?

一方面是因為國債發行得太多太快,市場跟不上。

在去年9月份公布了所謂得「100萬億盧比基建計劃」之後,印度即刻針對這一戰略開啟了相應得資金籌備工作。按照其規劃,在2020/21財年,通過發行國債籌集1095.7億美元,並且在4月1日開始發行。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4月份開始,本來疫情平淡的印度突然出現大爆發。為了刺激停工停產導致的經濟衰退,該國出台了不少救助方案。這些方案都是要花錢的,問題是印度國庫空虛,已經高赤字好多年了。

怎麼辦?增加國債發行。

5月底開始,印度增加了12萬億盧比(1600億美元)的政府證券發行量,類似於疫情特別債券。

這次,投資者並不買帳,畢竟以目前印度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樣拚命借錢,金主心裡難免會犯嘀咕,所以市場楞住了。

另一方面,主權信用評級不斷下降,接近「垃圾」級別。

就在印度上次國債開始發行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號開始,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相繼給莫迪送上了「大禮」——新的評級報告。

三大評級機構中,不論是穆迪、惠譽還是標準普爾,全部將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為投資級的最低等級,而且在前景展望上,全部標明「負面」。

也就是說,下一次報告,如果繼續下調,那印度的主權信用等級便只能是垃圾級別了,沒有任何緩衝空間。

而恰好,國債本身沒有任何抵押物,純粹就是以一個國家的信用作為背書。主權信用都快「垃圾」級別了,國債的市場也好不到哪裡,特別是對於國際資本而言。

本次撤回之後,相信在新的十年期國債發行之前,印度當局會做出一些改變,拋出些許甜頭作為誘餌。就好像4月1日發行基建債券之前,印度就下了不少本:

比如印度財政部向議會提交了一份稅收改革法案,給以外國投資者購買印度國債和企業債券免收收益所得稅;

比如首次對外資放開印度國債的購買額度限制;

比如給國際承銷商的手續費提高了46倍。

這一次還會給國際投資者怎樣的「驚喜」呢,姑且拭目以待。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