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晚上11:30,林女士含淚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議書上完成簽字。次日凌晨,她相濡以沫37年的丈夫林高吉走完了他的一生,年僅63歲,捐獻了兩個腎臟、一個肝臟,為三名器官衰竭的患者帶去了重生的希望。
「王醫生,再給我們全家拍個合照吧!」在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的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裡面,一家四口的合影成了林高吉一家最後一次合照。
「爸爸一直就愛笑,他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在他生命最後一程,我們想讓他知道全家都陪著他,他不會孤單的。」大女兒超穎是照片中笑得最燦爛的那一個,她說,「我不想在爸爸面前哭。」可是放下拍攝手機,一轉身她卻哭得像個小孩。
林高吉是寧波象山人,今年11月20日,被人發現意識喪失後緊急送至當地醫院,急診頭顱CT檢查顯示:右側基底節群大量腦出血,破入腦室,腦疝形成。為進一步治療,11月23日,林高吉被轉至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各種檢查與治療相繼而上,但是這次出血量很大,生命體徵只能靠呼吸機、各種藥物維持。
經過10幾天的治療後,醫生告訴他們:繼續治療的意義不大!一句話,令一家人陷入了無限痛苦與掙扎中。12月7日上午,林高吉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找到了急診科劉雪蘭主任,主動表達了器官捐獻的意願,超穎說:「我們想要爸爸的生命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下去。」
其實在18年前,林高吉就曾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腦梗,在床上整整昏迷了18天,經過緊急救治後落下了偏癱的後遺症。自此,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其妻子林女士一個人的身上。
林秀波對丈夫不離不棄,悉心照料,一口一口喂食,每天按摩,幫助他提腿抬手輔助鍛鍊,教他重新學說話,每天煮草藥給他吃。林高吉從會吃會下地到會走路,會上下樓梯,到吃喝拉撒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為了撐起一個家,林秀波開過店,做過保姆,重活、累活、髒活什麼都干,撫養孩子長大成人。
在兩個女兒的眼裡,父親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以前住在老房子裡,只要鄰居一喊幫忙啥的,他總是第一個跑去。」說起自己的父親,超穎一臉自豪。
「我們深刻知道一個家庭的完整性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們的重要。」當超穎了解到,父親的器官被移植到了三名中年男子身上時,他覺得很欣慰,覺得他們可以代替父親繼續感受這世間的美好。
當家人提出器官捐獻,做為80後的同輩親戚都能理解捐獻的意義,但父輩的親戚裡面有反對的聲音,經過坐下來商量,最後大家還是尊重她們的決定,希望把這份生命的厚禮送給需要的人。
器官捐獻最基本的原則是自願、無償,社會上那些質疑的聲音,讓捐獻者家屬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才能做出這樣大愛的決定,正因為她們經歷過,深深體會到完整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才忍痛捐獻有用的器官,讓更多的家庭完整,讓父親換了一種方式活在她們身邊。
事後,林高吉的親屬發來這樣一段感言,表達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來源:甬派新聞客戶端
監製:范波
責編:潘潔
編輯:陶朝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