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又上榜一重量級名單!

2019-10-07   永川微發布

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

關於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指導意見,

到2022年,重慶將積極爭創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開放式創建一批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和區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市級層面集中打造20個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

形成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

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骨幹、

區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基礎的發展格局。

在這20個重點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名單中

永川榜上有名!

首批20個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1.潼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江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3.萬州國家農業公園

4.黔江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5.渝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6.長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7.南川田園綜合體

8.榮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梁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10.忠縣國家田園綜合體

11.涪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12.巴南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3.合川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4.永川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5.綦江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6.豐都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7.奉節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8.巫山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9.石柱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20.酉陽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建設標準如何?政策如何扶持?

一起來看

建設標準:

規模適度、產業突出、要素集聚等

市級和區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標準如何?根據意見,首先是規模適度。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面積原則上不低於5萬畝,不超過20萬畝,其中核心區不低於1萬畝;區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面積原則上不低於3萬畝,其中核心區不低於5000畝。

意見稱,產業園要產業突出。有明確清晰、相對集中、優勢明顯的主導產業1—2個,覆蓋產業園面積達到50%以上,主導產業產值占產業園總產值的50%以上。圍繞主導產業,有2家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5∶1,或二三產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5∶1。

此外意見指出,產業園要實現要素集聚。有2家以上科研單位為技術支撐,新型職業農民占農業生產經營者比例達到2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農業機械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別高於所在區縣平均水平5%和10%以上。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高於產業園所在地區平均水平30%以上。水、電、路、網絡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備。

在機制創新方面,要求「三權」分置改革等各項改革全面深化,水利基礎設施等產權明晰。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60%以上,農戶參加合作社的比例達到70%以上,主導產業80%以上實行產業化經營。

在綠色發展方面,則要求全面實施「一控二減三基本」,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用薄膜全部回收處理,畝均化肥和農藥施用量比所在區縣平均水平低30%以上。產業園內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比例達到80%以上。

意見還要求,產業園要實現增收顯著。創建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訂單農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產業園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20%以上。

政策扶持:

每年2000萬元專項資金 連續支持3年

意見稱,市財政採取先建後補等方式,對20個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年分別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連續支持3年。各區縣也要加大對產業園建設的投入,整合發展改革、農業農村、林業、水利、規劃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等各類涉農項目,支持產業園建設。

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小額信用貸款、普惠金融、農業林業擔保等政策,支持創新適合產業園特點的信貸產品,支持採取授信等方式加大產業園建設的信貸資金投入,支持產業園內企業通過上市、掛牌「新三板」等渠道融資,支持對產業園新型經營主體給予擔保費率優惠。

在用地支持方面,貫徹執行自然資源部印發的《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2019年版)》,強化產業園建設用地保障。對符合規劃、產業政策和用地政策的建設項目所需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指標、鄉村振興試驗示範專項用地指標向產業園傾斜。

此外,在配套支持方面,用好支持「雙創」、小微企業發展、返鄉下鄉創業創新、激活民間投資等財稅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創業創新。落實用水、用電、人才、科技等優惠政策,吸引多方力量參與產業園建設。

為永川發展點贊!

素材:重慶市人民政府網、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編輯:徐 亮

主編:謝紹剛

監製:曹 偉 塗山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