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解釋:為什麼那些降血壓的「民間藥方」有效

2019-10-02     中國生物技術網

|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用薰衣草、苦參、龍蒿和洋甘菊等植物性藥物降血壓,在全球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流傳已久,而且許多至今仍在使用中,但科學家對其潛在的作用機制往往知之甚少。

9月30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使它們起作用的分子機制。該研究表明,那些已知用於降低血壓的傳統民間藥用植物激活了血管中的特定鉀通道(KCNQ5)。KCNQ5與其他鉀通道(包括KCNQ1和KCNQ4)共同在血管平滑肌中表達。當KCNQ5被激活時,它能鬆弛血管,這使其成為那些民間藥物降壓作用的部分合理機制。

該研究通訊作者、UCI醫學院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Geoff Abbott博士說:「我們發現KCNQ5的激活是一種統一的分子機制,為多種民間植物性降壓藥物所共有。薰衣草是我們的研究對象之一,我們發現它是最有效的KCNQ5鉀通道激活劑之一,還有茴香籽提取物和洋甘菊。」

圖片來源:PNAS

有趣的是,現代合成藥典中缺少植物性藥物中發現的KCNQ5鉀通道激活功能。到目前為止,它似乎避開了利用化學庫的常規篩選方法,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它不是合成降壓藥物的公認特徵。

Abbott說:「我們對這些植物性KCNQ5選擇性鉀通道開放劑的發現,可能有助於未來開發針對高血壓和KCNQ5功能喪失腦病等疾病的靶向治療。」

已有記載的民間藥用植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48000年前,有DNA證據表明尼安德特人食用了藥用植物。80萬年前的考古證據甚至表明直立人或類似物種對植物的非食物利用。

如今,從民間傳說到臨床試驗,有關民間藥用植物的功效證據不一,其潛在的分子機制仍然是個迷,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去挖掘。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

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CSUj20BMH2_cNUgtV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