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冬至快到了,農村俗語,「冬至大如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今年就是屬於典型的早冬至,今年的冬天很冷,是60年一遇的冷冬嗎?
編輯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22個節氣,農村俗語,「冬前冬後《凍破石臼」,說明在冬至前後是天氣最冷的時候,到達冬至的時間,就是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也就是南回歸線上方,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冬柄指北,天下皆冬」,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北半球進入了北風凜冽的冬季,寒冷伴隨著我們度過冬天,在北方多數是以雨雪紛飛的景象。
在冬至節這一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白天最短,夜間最長,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在冬至節這一天是陰氣最重的一天,當然每件事都有對立面,其實過了冬季以後,說的物極必反,經過冬至這一天以後,將會「陽氣慢慢的上升」,所以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叫做「冬至一陽升」之說,就是說過了冬至以後,氣候會慢慢的上升,天氣慢慢的轉暖,這就是人到極致以後,氣溫會慢慢的反彈上升。
冬至節這一天是一個關鍵的節氣,按照農村的說法,冬至大如年,就是說在冬至節這一天和過年一樣的熱鬧和隆重,在冬至節這一天,不管是南方人或者是北方人,都喜歡吃熱乎乎的水餃,最有意義的農村老話」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個很好理解,就是說在冬至節這一天要吃餃子,而且要吃熱氣騰騰的餃子,幫助人提升溫暖熱氣,預防感冒,但是在夏至那一天,因為氣候炎熱,人的脾胃虛弱,所以在夏季節這一天卻要吃麵條,來幫助人的消化,在冬至節這一天,
人們還會舉行各種祭祀儀式,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家都知道,農曆的二十四節氣是分為節和氣的,如果在農曆的一個月當中,只有節沒有氣,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用瑞月來補足,就像今年的閏2月就是這樣的道理,按照天干地支算下來,冬至就是11月份了氣。
編輯
對於冬至節來說,陽曆一般變化不大,一般是在12月21日至12月23日至今到來,就比如今年的冬至,就是12月22日,在陽曆的算法當中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是三天的時間,就是說是在12月21日至12月23日這一天當中的一天。
但是在陰曆當中,冬至的到來時間卻有些不不固定和穩定,因為今年在農曆當中有一個閏二月,因為受閏二月的影響,今年的冬至是農曆的十一月初十,處在11月的上旬,今年就是典型的早冬至。按照農村的說法,農曆能力分為上旬、中旬和下旬,上中下三旬都是10天的時間。
冬至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也是數九寒天的開始,按照農村的話說法就是」夏至三庚入伏,冬至數壬入九「,也就是說冬至的第1個壬日就是作為數九寒天的第1天,我們來再來回憶一下《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按照農村的說法,三九四九冰上走,第三個九天和第四個九天,河面上結成了厚厚的冰,此時就是整個冬天最冷的時候,冰上都可以走人了,充分說明天氣十分寒冷,這也就說明,一年的冬天最冷的就是三九天和四九天。
今年的農曆就是十一月初十,處在11月的上旬,今年就是典型的早冬至,今年的早冬至,按照農村的說法,會有什麼影響呢?
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就是說如果冬至在11月的上旬,這樣的冬天會很寒冷,冷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冷到把農民群眾耕牛都已經凍死了,農民群眾沒有牛雲耕田。
結合今年的氣候特點,大家都感受到了寒冷的天氣,還是南方或者是北方,近段時間以來氣溫下降的厲害,特別是北方地區,多數地方都下起了大雪。因為受雨雪天氣的影響,整個冬天會讓人感覺到更加寒冷。
而且冬至來的早,冬天也就來得早,北極圈內的冷氣流不斷的吹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讓整個冬天更加寒冷。
編輯
小時候常聽奶奶說「頭九暖,久久寒」,反過來說就是」頭九寒,冬季瞹「,今年就是頭九是有些寒冷,按照專家的預測,今年反而是暖冬。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在東部太平洋面生成,因為海洋水溫的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氣流就會向北移動,導致了四五月份的高溫天氣到來,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今年的四五月份,多數地區都比較炎熱。
按照最新的天氣預報,對於12月份來說,可以說是一冷到底了,多數多數地方下起了雨雪天氣,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導致氣溫下降的厲害,所以12月是很寒冷的一個月,當然已經到了12月中旬,2024年剩餘的時間也不多了,隨著王炸寒潮的到來,氣溫還會進一步的繼續下降,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工作。
編輯
根據這些真實的情況,在我認為太陽已經回到了南回歸線,對於北半球的輻射量較少,近期氣溫下降的厲害,所以我的觀點與專家相反,今年將會是」60年一遇「的冷冬。
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