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條超級運河,要來了?

2024-08-29   中國新聞周刊

開鑿於兩千多年前的靈渠連通長江與珠江水系,惠澤千年。而今被稱為「現代版靈渠」的湘桂運河,呼之欲出。

8月14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一行到湖南零陵調研湘桂運河。調研組先後來到萍島、南津渡大壩等湘桂運河重要節點,了解運河線路方案、梯級方案、水資源保障等情況。

根據相關規劃,湘桂運河經湖南、廣西,連接湘江與桂江,全長約300公里,其中湖南段212公里,廣西段88公里,包括34公里分水嶺地段。

長沙理工大學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盧毅長期關注湘桂運河的規劃和建設,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湘桂運河建成後,將溝通當前中國貨運規模最大的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打通南北水運大通道,實現全國36個內河主要港口中的34個互聯互通。

他提到,湘桂運河向南與平陸運河聯通後,將有效縮短長江中上游地區貨物至北部灣水運里程約1200公里。此外,湘桂運河對完善國家高等級航道「四縱四橫兩網」布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打造南北大運河通道、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等具有重要意義。

河海大學物流與綠色發展研究所所長封學軍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國家本身的航運的格局來看,東西向是天然的、主要的航運體系,相對缺少南北向的溝通,湘桂運河作為連接長江和珠江的重要航段,它的建設對於全國的水運格局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對兩大水系中間區域的綜合交通格局,對於運輸方式的變革,都有很好的支撐作用。

列車駛過湖南永州湘江大橋。圖/圖蟲創意

「現代版靈渠」

湘桂運河也被稱為「現代版靈渠」。2200多年前(公元前3世紀末),秦始皇經略嶺南,由東向西將海洋河(湘江源頭)和大溶江(灕江源頭)相連修建了靈渠,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溝通了湘江、灕江,使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得以相連,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鑿開山嶺引湘波,上去昭回不較多。無限鵲臨橋畔立,適來天道過天河。」這是唐代詩人胡曾寫下的詩句,他把貫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比喻為「天道」。

到了近現代,由於陸路交通快速發展,加上受航道條件限制,運河航運功能不斷減弱。1939年之後,伴隨著湘桂鐵路等陸路交通的相繼建成開通,靈渠的航運量漸漸減少,直至停運。

「靈渠勝似銀河水,流入人間灌稻粱。」這是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翦伯贊在1963年遊覽靈渠時的題詩。如今,靈渠的航運功能已退出歷史舞台,但它的灌溉農田、排泄洪水功能還在延續。2018年,靈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航拍廣西桂林興安縣城與靈渠。圖/圖蟲創意

靈渠有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等多個古稱,而「湘桂運河」也是其中之一。根據相關規劃,「現代版靈渠」——湘桂運河起於湖南永州市,經江永縣進入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建成後將連接湘江與桂江。

湖南當地媒體此前報道,計劃中的湘桂運河段(永州萍島—桂林平樂)全長約300公里,其工程量接近再造十條靈渠。

據了解,湘桂運河構想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提出。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其中第四條提到「計劃對長江干支流天然航道進行整治和梯級開發,完成京杭運河贛粵運河、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湘桂運河這兩條南北向京廣運河的規劃,使之與東西向的長江航道相溝通」。

對於這條運河,湘桂兩地已籌劃和期盼多年。早在1983年,湘桂兩省(區)專題編制《湘桂運河航道規劃報告》,結合國土、流域規劃,對航道的建設與發展做了規劃,將湘桂運河構想具體化。1986年,湖南省編制《湘江幹流規劃》,當時遠景規劃湘桂運河為III級航道。

2007年,湖南省政府批准和發布《湘江幹流航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結合水利水電梯級開發,把湘桂運河建成高等級航道。2011年,湖南省頒布實施《湖南省內河水運發展規劃》,規劃湘桂運河航道等級為1000噸級。

2013年,國務院批覆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和《珠江流域綜合規劃》均正式將湘桂運河納入規劃,提出研究湘桂運河的建設時機和標準。

近年來,湘桂運河更是被密集納入國家相關規劃。2020年5月,湘桂運河被納入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內河航運發展綱要》;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湘桂運河被納入國家「四縱四橫兩網」高等級航道網「四縱」中漢湘桂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展湘桂運河前期重點問題研究論證。

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新時代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意見》要求,其中提到,持續推進平陸運河建設,指導深化湘桂、贛粵及浙贛運河前期研究論證。

據了解,從2021年3月起,交通運輸部就已經聯合湘桂兩省區按照「1個總報告+9個專題報告」的框架,就項目建設必要性、可實施性、開發方案和開發模式等四個方面重點問題開展湘桂運河專題研究。湖南當地媒體報道,目前湖南、廣西兩省區承擔的研究工作已經完成,交通運輸部承擔的總報告也即將完成。

近年來,湖南、廣西兩省(區)也正在積極爭取湘桂運河早日動工。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湖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出建議,將湘桂運河納入「十四五」規劃,儘早開工建設湘桂運河。

廣西、湖南兩省份就曾聯合調研組深入廣西桂林、湖南永州兩地湘桂運河線路可能經過區域,調研湘桂運河規劃建設方案。目前,湘桂運河工程列入湖南省2024年第一批省重點前期工作項目名單。廣西也將湘桂運河建設列入廣西內河水運發展規劃,並連續多年表達開展湘桂運河項目的決心和訴求。

據了解,湘桂運河將於今年完成深化研究論證工作。這意味著,湘桂運河從構想走向現實,已經越來越近。

可實現全國航道聯網

湘桂運河北接湘江、南接桂江,由此將長江、珠江(西江)以及在建的平陸運河連通。建成以後,長江中上游地區也將擁有三條出海水運通道——經長江口、珠江口出海之外,還可以經平陸運河至北部灣出海。

據估算,湘桂運河向南與平陸運河聯通後,將有效縮短長江中上游地區貨物至北部灣水運里程約1200公里,有利於更好發揮水運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公轉水」,提高交通運輸結構中的水運量占比,推動運輸結構調整、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湘桂運河示意圖。圖/湖南省政協官方微信公號

業內專家提到,與公路、鐵路等運輸方式相比,水運具有運能大、單位運輸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優勢。其中,水運成本是鐵路運輸成本的1/2,公路運輸成本的1/5,航空運輸成本的1/20。

盧毅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一個長江航道的貨運量,基本上相當於全國鐵路的貨運量,且成本低、環保低碳,但目前中國水路貨運量占比並不高。他表示,全國而言,水運的貨運量占比相較已開發國家是比較低的,特別是貨物周轉量(即實際運送貨物噸數×貨物平均運距)。

以湖南為例,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湖南全省共完成貨運量22.96億噸,完成貨物周轉量3057.52億噸公里,其中公路貨運占比最大,完成貨運量20.07億噸、貨物周轉量1574.36億噸公里,而鐵路、水路的貨運周轉量僅分別為公路的33.21%、14.62%。

盧毅分析指出,各區域航運網絡不聯通,是內河水運的貨運量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初步研究成果,湘桂運河將按2000噸級標準建設,年通過能力約8000萬噸,總投資約1500億元。盧毅分析,湘桂運河連通長江和珠江,相當於把全世界貨運量最大的兩條內河航道連起來,能夠帶動整體水運貨運量增長。

與此同時,湘桂運河建成後可以有效帶動沿線經濟節點和產業發展。據悉,湘桂運河建成後將連接長沙、岳陽、株洲、湘潭、衡陽、永州、桂林、梧州等城市。盧毅提到,運河航道工程建設的意義不僅僅在物流、運輸方面,它使很多不臨港的城市變成港口城市,可以帶動沿線城市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湘桂運河是漢湘桂通道實現高等級航道全線貫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根據前述《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漢湘桂通道北起漢江、連長江、過洞庭、沿湘江、經湘桂運河段、接桂江、通西江,過平陸運河、入北海,全長2562公里。湘江運河建成後將把整個長江中上游與西江流域打通,從而實現全國航道聯網。屆時,不僅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物流時間與資金成本將大大降低,還能重塑區域經濟格局,打通內陸腹地與沿海地區的聯繫,為國內大循環戰略提供支撐。

在盧毅看來,湘桂運河在內河水運體系中工程價值和聯通價值「無可比擬」。他提到,湘桂運河聯通長江、珠江後,可實現四大南北通道的連通,屆時渤海、南海、東海等諸多出海口實現航道聯通,五大流域(長江、黃河、珠江、海河、淮海)航道網也將全部聯通。

封學軍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湘桂運河連接的區域,對於整個經濟的均衡性也是非常有好處的,長三角、珠三角和整個中部的交流,有這樣的一個大的低成本的水運通道,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比較好的支撐作用。

封學軍提到,湘桂運河是連接、溝通長江、珠江水系的一個南北向的大通道,它未來服務的船型怎樣與長三角、珠三角的主力船型,或者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很好地匹配,也即對於航道等級的規劃非常關鍵。「如果是分階段去推進,先是三級或者先打通,接下來納入高等級航道網,對空間的預留就顯得非常重要。」

此外,他還提到,運河最重要的是要服務地方經濟,包括未來港口的布局、整個物流系統的協同、沿線地區產業的布局,在規劃階段要協同考慮,這樣能使運河通道發揮更大的作用。

截至目前,京杭大運河連通了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江淮運河在安徽境內連通長江和淮河;將珠江水系在北部灣拓出新出海口的平陸運河,已於去年8月正式動工,預計將於2026年底主體航道通航;連接浙江、江西、廣東境內水域的浙贛粵運河的前期工作也在推進中。

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旦湘桂運河以及浙贛粵運河把長江和珠江連通,全國航道將實現互聯互通,形成一張大型內河水運網。

作者:孫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