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周末過度補覺可能易早衰!

2023-12-16     上海楊浦

原標題:研究發現:周末過度補覺可能易早衰!

研究發現:周末過度補覺可能易早衰!

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終於熬過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周末好好睡兩天!不過,周末補覺真的能讓人「回血」、恢復精力嗎?

近日,「周末補覺危害比熬夜還大」話題登上熱搜。偶爾一兩次熬夜,睡個午覺或許就能緩緩,但經常熬夜,周末補再多覺也沒有用,反而會帶來不少問題。

周末過度補覺反而可能傷身?

1. 周末補覺,更易早衰

2023年一項發表在《Sleep Health》上的研究顯示,對6052名平均年齡為50歲的成年參與者進行睡眠調查,結果發現,睡眠節奏差異大的人更容易早衰。

與睡眠習慣穩定的人相比,睡眠持續時間不穩定、補覺較多、入睡時間偏差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異大的人,生物年齡分別大0.63年、0.52年、0.74年和0.77年。

這是因為,長期不規律的睡眠會造成生物鐘紊亂,從而加速機體的衰老進程,同時還影響新陳代謝,讓人變得容易生病。

2. 周末補覺,破壞節律

2019年一項發表在《細胞》子刊的研究結果表明,周末補覺不僅不能阻止與睡眠時間不足相關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還會破壞晝夜節律,使情況惡化。

周末補覺不僅不能帶來積極結果,反而會打亂晝夜節律,讓下個工作周期的情況更加惡化,得不償失。為此,研究人員建議,周末補覺是徒勞,大家應該儘量在工作日多睡會。

3. 周末補覺,越睡越累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醫師李艷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平時加班熬夜,指望周末可以補回睡眠,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長期剝奪睡眠,會造成體力透支、免疫力下降,體質越來越差。睡眠過長,腦細胞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養分,這就是周末睡多了反而感覺很疲倦的原因。

哪些情況要補覺?

哪些情況不適合補覺?

1. 這兩種情況需要補覺

(1)季節性缺覺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於歡2019年在醫院公眾號刊文中表示,我們的身體對於睡眠的需要隨著季節變化而波動。隨著春季日照時間逐漸延長,人體相對處於生理性「缺覺」的狀態。在有「缺」的情況下,自然可以通過「補」來緩解不足。

(2)睡眠不足

除了季節性因素造成缺覺,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犧牲晚上睡覺的時間來完成學習、工作,逐漸造成慢性睡眠不足(睡眠剝奪)。典型的表現是工作日起床困難,白天精力不足,身體疲軟,總想找一個地方坐下或者躺下。對於睡眠不足的人,也可以適當通過補覺來緩解疲憊。

2. 這兩種情況不適合補覺

(1)夜間失眠

同樣是睡眠時間不足,失眠的人則不主張補覺。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範滕滕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睡眠醫學有個詞,叫睡眠驅動力,也稱為睡眠壓力,這是指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睡眠驅動力越大,就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所以,對於失眠的人來說,不管晚上睡眠好與壞,白天都不能補覺,也不能午睡。

(2)睡覺打鼾

睡著就打鼾憋氣的人,也是不主張補覺的。

某些睡眠疾病也會表現出「睡眠不足」的症狀。比較常見的是鼾症患者,雖然晚上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但由於入睡後頻繁出現呼吸暫停和缺氧,白天也會睏倦疲憊,老是想「補覺」。這類人即使午睡,「覺」也是補不回來的。只要睡著就可能缺氧,越睡越累。

不可避免晚睡,

如何科學恢復?

1. 周末多睡1-2小時

如果工作日的睡眠時間不能保證,周末可以適當延長睡眠時間。比如提前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上床,次日晚起半至一個小時。

缺覺「惡補」是不可取的。不少人周末一覺睡到中午,醒來不僅不解乏,還影響了睡眠驅動力。補覺當晚沒有睡意,再度推遲上床時間。如此循環往復,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補覺需「適量」,千萬不要過猶不及。

2. 午餐或晚餐後小睡一會兒

除了周末,補覺的時間還可以見縫插針,選擇午餐或者晚餐後。餐後血液進入胃腸道,大腦處於「缺血」狀態,工作效率不佳。此時睡上15~30分鐘,對提高此後幾小時的工作效率是很有幫助的。

同樣,這種打瞌睡的時間不宜過長。入睡超過60分鐘,人體容易進入肌肉完全放鬆的睡眠階段。此時被叫醒,會感到疲軟無力,沒有精神。打個短小精幹的瞌睡既節省時間,又能較好減輕疲乏,不失為高效的補覺方法。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希望大家都能睡個好覺!

編輯:張天一

資料:健康時報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8dd91f4f84df32c0ae42168ce2f8d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