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裡老死的野生獅子和老虎屍體去哪了?

2022-08-04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自然界裡老死的野生獅子和老虎屍體去哪了?

健康時,獅子和老虎最大的天敵就是自己家人或自己,老弱病殘時,獅子和老虎也經常被欺負。

這裡分別以非洲大草原的獅子和亞洲叢林的東北虎為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將面對怎樣的人生。

01、獅子

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威風凜冽,尤其是雄獅,戰鬥二字是它背負一生的名詞,有著「草原之王」的美譽。其實,它們是草原上孤獨的王者,死去的原因也讓人難以置信,我們不妨從它們的死,來分析它們的屍體去哪裡了。

獅子最大的天敵是它們自己的種群。

草原上的每一隻雄獅,都沒有一張完美的面孔,它們的臉上,都是身經百戰留下的層層傷疤。說到傷疤,就必須提到獅群,一般8-30隻獅子組成一個獅群,在獅群里,雄獅的數量一般不會超過五隻,雄獅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母獅和幼獅不受侵犯。它們和母獅、幼獅都臣服於一隻雄性獅王的威風下。

一般獅群中的幼年雄獅長到兩歲時,就會被獅王逐出家門,這並不是在鍛鍊它們,而是它們的存在,會威脅到自己的後宮佳麗和地位,為了自己的王權地位,趕走是必須的。

如果有十個獅群,就可能被趕出幾十上百隻雄獅,這些被趕走的雄獅成了草原上的真正流浪者,它們有的單獨行動,靠自己的本領追逐獵殺,搶奪地盤,目標只為活著。有的乾脆組隊成了壞孩子聯盟,轉頭報復曾經的獅群。

曾經有一支六隻雄獅組成的隊伍,一年之內殺害了100多頭獅子,在草原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讓所有的獅子為之膽寒,一度被嚇成了真正的大貓。

在後期,無敵是多麼寂寞,這支隊伍內訌是難免的,隊伍中的老六覺得自己每次衝鋒都沖在前面,理應做這支隊伍的老大,他決定挑戰老大的權威。

可老大之所以是老大,當然有過硬的本領,它與眾不同的黑色鬃毛和可怕的肩高讓其他獅子黯然失色,它打敗了老六,老六不甘心,帶著最好的朋友老五離隊去其地方稱王了。

剩餘的四個壞孩子安寧了一段時間,又因為老三和老四同時看上了一隻母獅,又大打出手,老二看不下去,上前勸架,結果弄得三敗俱傷。老大為了穩住兄弟情義,衝上前就把惹事的母獅子咬死了,這時,其它三隻雄獅兄弟才醒悟:兄弟如手足,母獅如草芥,於是,四兄弟一擁而上,把母獅撕了個粉碎。

從此以後,四兄弟常因分贓不均而內訌,慢慢心生芥蒂,其實,離去的老五和老六日子也過得不好,爭奪地盤時也受傷嚴重,也逐漸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趁這六隻壞孩子聯盟內耗之際,曾經被欺負的獅群們潛心蟄伏,組成了一支由五隻雄獅組成的復仇者(保衛者)聯盟,開始對它們逐個擊破,最後壞孩子們都慘死。

有一檔紀錄片重現了這段慘烈的保衛戰,視頻中,只見四隻保衛者成員輪流向老五和老六發起攻擊,老五和老六奮力反抗,反咬死一隻保衛者。可寡不敵眾,老五被咬的內臟外流,器官被咬碎,一條腿也不見了蹤影,老六脖子被咬得鮮血直流。最後老五和老六隻能趴在地上,奄奄一息時, 還不忘低吼發動攻擊,這時被觀戰的第五隻保衛者成員衝上前紛紛結束了生命。

這是獅子流浪者的故事。

反觀看似和諧的獅群,也危機四伏,除了獅王外,獅群內外總有來挑戰獅王的雄獅,這些挑戰者為了占領獅群,即使付出死亡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可以說, 獅王在前期有多風光,後期就會有多悲慘,成為新獅王的雄獅,不光要趕走老獅王,還要殺死老獅王與母獅的幼子,新獅王明白,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成為獅王后,戰鬥又是新的開始,其它雄獅又要來爭奪獅王之位,獅王需要一一迎戰,鬣狗來搶奪食物,偷食幼獅,獅王要驅趕,獅群內不服的,獅王要一一打服。倘若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獅王都將面臨出局的尷尬局面,畢竟,母獅只臣服於絕對的王者。

出局的獅王只能像其它流浪者一樣流浪,拖著老邁且傷痕累累的身體,反倒成為了其它動物的捕獵對象。

比如在河邊喝水時,被尼羅鱷拖進河裡,在休息時,被成群的鬣狗圍攻,在散步時,被大象、河馬、犀牛、水牛等動物撞死、踩死。還有可能凍死、燒死、摔死、餓死和被人類打死。

據說,東非草原上就有一類名為馬賽人的游牧民族,他們一直有獵殺一頭獅子才可以成年的傳統。

從獅子的各種死亡途徑可以看出,被人類打死的獅子都被帶走了,其它途徑死亡的獅子,都被其它動物吃掉了。

尼羅鱷就算了,只要是在河邊喝水的動物,被它拖進水裡,它都可以吃,尤其是動物們集體遷徙路過河水時,尼羅鱷的幸福日子就來了,飽餐一頓可以管一年。

鬣狗就不一樣了,它和獅子是一生之敵,鬣狗經常跑去偷幼獅,常和獅群干架,獅群也常常跑去把鬣狗的狗窩夷為平地,它們吃著互相的肉,啃著對方的骨頭,味道倍兒香。

除了尼羅鱷和鬣狗外,禿鷲才是非洲草原上的最終受益者,這種食腐動物,有種「娃娃魚吃自來食」的味道,因為禿鷲沒有自主捕食的能力,它們就等動物死亡後,吃食它們的屍體。

任何動物的死亡,都能被禿鷲靈敏的嗅覺捕獲到,這也是我們看紀錄片時,獅子死亡後,第一時間趕上來收屍的肯定是禿鷲。可能獅子正和鬣狗戰鬥正酣時,禿鷲就在一旁等著了,禿鷲明白,它們倆相爭,必有一死,等一等就能享受美味。

綜上所述,作為草原之王的獅子,壽命不可能太長,它們的一生,不是在戰鬥就是在戰鬥的路上,當再也打不動時,它們的死期就到了。獅子死後,估計連渣都不剩,在鬣狗、禿鷲等大動物掃蕩後,最後還可能被蒼蠅、昆蟲等小動物化為烏有。

這就是獅子悲慘的人生。

02、老虎

老虎沒有獅子群體生活的習慣,它們更喜歡單獨行動,落單的獅子在草原上常被欺負,可落單的老虎在叢林中仍然是絕對的王者。

現在的老虎主要分布在亞洲,有6個亞種,我國境內有四種,分別為東北虎、華南虎、印支虎和孟加拉虎,它們除了被人工飼養外,野生的常見於深山老林或高山雪地。

以常見的東北虎為例,常在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活動,老虎作為森林之王,是因為他們單獨行動,從不怕任何動物攻擊,同時,一隻老虎還占領有方圓幾十公里的領地。

和雄性的獅王相同的一點為,雄性老虎同樣有較強的占有欲,對於一切侵占領地的外來者,通常都是奉行滅殺政策,它們留下的氣味都能讓森林的其它動物繞道而行。

老虎這種氣味霸占的方式,也影響了它們的繁殖。

到了繁殖期時,公虎除了通過虎嘯找母老虎以外,還會留下獨特的排泄物來吸引母老虎。可母老虎不會親自上門,同樣留下荷爾蒙的味道,讓公虎親自前往,相互有意同房後,從母老虎發現自己懷孕時,它就會狠心的驅趕公虎,公虎只能屁顛屁顛地離開。

從此,母老虎就一人帶領孩子成長,教它生存技能,這個年限一般為2-3年,在此期間,母老虎不會發情,就不會有再生育的機會,老虎就會越來越少。

野外的老虎也不是無敵的存在,也有可能會遭到狼群和熊的攻擊,一般情況下,健康的老虎都會避其鋒芒,做到全身而退,可退後並不代表怕它們,老虎會記仇,一旦找到合適的偷襲機會,狼和熊也是它的獵殺目標。

除了動物的威脅外,老虎最大的敵人是人,隨著人們對它們棲息地的破壞,老虎的活動區域越來越小,常常因找不到食物而餓死。我們也能看到很多老虎傷人、傷家畜的新聞,這都是被人們逼出來的。

破壞只是一方面,偷獵才是導致老虎死亡的最大威脅,一身虎皮,兩雙虎掌,都能帶來不菲的利益,邪惡的壞人們成了老虎最害怕的動物。

所以,野外老虎的死亡除了餓死和被獵殺外,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更多的是老死的。

獵殺的老虎當然被壞人連皮帶肉地帶走了,餓死和老死的老虎就成為了其它動物的盤中餐。

即使老虎餓死在外,一般的動物也不敢靠近,這種與生俱來的威懾力,早已刻在了大部分動物的骨子裡。

可野豬例外,不管白天和黑夜,它都喜歡在森林和草叢裡拱盪進食,一些老弱病殘的老虎,由於自身氣味不足,也常被野豬誤拱翻,很自然地成為了野豬的盤中餐。野豬吃剩下的,就留給烏鴉、蒼蠅等食腐動物了。

這是老虎悲慘的一生!

總的來說

健康的獅子,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獅群而戰鬥,雄獅維護領地,母獅庇護幼獅。很多時候,雄獅為了爭奪獅王,爭鬥得遍體鱗傷,失敗者黯然出局,成為了草原流浪者。

成為流浪者的獅子,繼續戰鬥著,與鬣狗、水牛等猛獸鬥爭,與其它獅子爭搶食物,讓本就傷殘的身體雪上加霜,最後敗下陣來,淪為了鬣狗、禿鷲、烏鴉等動物的嘴中肉,被吃的連渣都不剩。

反觀老虎也好不到哪兒去,喜歡獨居的他們,繁殖期較長,有可能一隻公虎一生都遇不到合適的母老虎,無法更好地繁衍生息,最後落的種群越來越少,在老去爬不動時,連野豬都能拱它,不得不說,老虎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

如果老虎像獅子一樣是群居動物,這就不一樣了,王者氣息將橫掃整片森林,子孫後代也會繁衍昌盛,生生不息。

可自然界不允許這樣,早已形成的一道道食物鏈,只能做到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人不也是一樣的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8acb0953348abf33b6ec5833ff977b2.html